党课讲课稿:昂扬向上力争上游努力成为一名能担大用可堪重用的共产党员2024/X/XX什么是党员?《党章》开篇明义讲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怎么理解这段话?我认为重点在两个关键词:“先锋”和“代表”。一个“先锋”,体现了党员思想上是进步的、工作上是担当的;一个“代表”,说明党员是能够始终引领和示范的那一批人。关于入党条件,《党章》第一章第一条也明确,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里面讲明了入党5个基本要素:①年满十八岁;②先进分子;③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④愿意参加党组织并积极工作;⑤按期缴纳党费。由此可以看出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只是入党的一个先决条件,而并不是说你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就一定能入党,这中间还要成为先进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阶段的考察才行。那么,怎么才算先进分子、积极工作呢?我想带着大家,先从三个人物身上找找答案。一、找准画像——什么是党员样子?人物一: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了生计,童年在地主家做长工,17岁时被国民党抓丁送上战场,不过当时的他显然不是个“好兵”,两次逃跑,两次被抓,直到在淮海战场上成为共产党的俘虏。没人能想到,他的命运从此改变。身为俘虏的他见到的是一支没有长官、没有欺辱、没有打骂的队伍,他们为人民打仗,这让他打心眼里佩服,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自愿选择——不拿路费路条回家,加入这支队伍,为改变中国而战。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渡江战役中他乘着摇摆不定的木船,拿着机关枪猛击敌人,端掉了敌人一个前线指挥所,同战友一道,解放了长江南岸许多地方;抗美援朝时他入了党,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一个班长,奉命在朴达峰阻击敌人,经过6天连续作战,部队弹尽粮绝、极度疲劳,他们班也残破不堪,而敌人还在步步紧逼,紧要关头,他带着班里战友再次反击,从侧面摸上敌方高地,出其不意给敌军以重大杀伤。激战之后,全班只剩下他一人,而美军一个营部就近在咫尺,打还是撤?想到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没有完成,他没有犹豫,孤身一人继续突击。借着夜色掩护先是狙杀了敌军哨兵和指挥官,然后乘着混乱又把手榴弹丢进了敌军坑道和指挥所,一个人追着一大群美军溃兵射击,最后的混战中他与敌方一名高大的黑人士兵厮打在一起,扯掉了敌人耳朵,而敌人也咬掉了他半截食指,狭路相逢勇者胜,高大的敌军士兵转身而逃,而他则强忍着伤痛击毙了敌人。那次战斗,他们班收复了三个阵地,击溃了数十倍的敌人,他也负伤24处陷入昏迷,被送往后方治疗,很久才醒来。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立下特等战功,也不愿向外人提及那场惨烈的战斗,因为失去食指,他自感无法再继续打仗,于是选择了复员回乡务农,为国家打粮食。而原部队由于找不到他,将他认定为牺牲,志愿军总部发给他的一等功臣和特等功证章,也从未有人领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志愿军的声誉达到了顶峰,而这仿佛都和这名断了食指的复员军人无关,他从不和别人讲起他以往的经历,总是不辞劳苦地在田间耕作,带着乡亲们为生产生活而艰辛奋斗,默默做着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一切。直到30多年后老部队登报寻找,他的事迹才被大众所熟知。硝烟战场无畏生死,解甲归田默默耕耘,他是谁?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党员的一个特性是什么?就是舍己为公、无私奉献。人物二:他出生在旧社会的一个穷困山村,小小年纪成了孤儿,靠村民的接济长大,23岁当上了村干部,但他们村的干部委实不好干,村子山高岩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雨水落地,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而去最近的水源挑水,来回就要走两个小时。因为缺水,村民用水非常节俭,第一遍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脸洗脚,第三遍喂猪喂牛,也因为缺水,地里打不出粮食,只能做些耐旱的苞米,村民一年四季连饭都吃不饱。当地的顺口溜也生动反映了缺水状况,“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缺水致贫,许多人认命了,而他不一样,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大米饭。上世纪60年代,村民在政府支持和他的带领下,第一次开始大规模修渠,却因技术等原因,耗时10多年也没修成,这让不少人打了退堂鼓,但他不肯服输。1989年,已年过半百的他到附近水利站帮工学习,3年多时间里,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从基础学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许多水利知识。1990年腊月,天寒地冻,为筹措修渠资金,他赶了两天山路找到县水利局领导,旧解放鞋磨破了露出冻得发紫的脚趾,面对县水利资金紧张,修渠作业条件艰险、工时大的困境,他向县里纳下军令状,“一年修不成,修两年;两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用命去换,也要干成!”。1992年春,引水工程再次开工了,57岁的他领着200多名乡亲,浩浩荡荡奔赴工地,用钢钎、锤子和炸药在离地几百米的峭壁间一寸一寸凿、一尺一尺敲,终于挖出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全长近10公里的天渠,兑现了“水不过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作出杰出贡献。引水工程前后历时36年,而他也被称为绝壁天渠映初心的“当代愚公”。他是谁?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党员的一个特性是什么?就是埋头苦干、百折不挠。人物三:他是一名从井冈山走出来的老红军,参加过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50年,刚打完成都战役的他,原本正奉命接管富庶的川南,却在行军途中突然接到刘邓最新军令,“停止前进,部队返回乐山待命”“军领导及各师一名负责人速赴重庆受领新任务”。到达重庆前,他对新任务已有所猜测,可能有关西藏问题。果不其然,邓小平接见他第一句话便开门见山,“今天谈话凭党性”。他当即表态:“一切听从党安排”。邓小平又说,“你带领部队去西藏”。他回答:“坚决完成任务”。其实少有人知的是,在此之前邓小平也曾与一位军长通过电话,要求他们去西藏,但那位军长当即明确表示,最近身体很差,神经衰弱,无法接受入藏任务。而在他的部队中,事实上也有一些官兵内心抵触,刚打完仗、还没得到休整,不少人已经接到地方任命,现在却突然要去贫瘠苦寒的雪域高原,不说前途山高路远、语言不通,身体影响、工作环境、家庭照料,各方面的反差也确实太大。但正因为别人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反而更加突显了他的崇高。入藏动员会上他背着自己不到3岁的女儿这样跟大家说,“进军西藏,我要去,我爱人去,我女儿也去”,个人完全服从组织,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后来在入藏准备中,他女儿得了重病高烧不退,成为了进藏牺牲的第一个人,而他本人也在此后十几年里一直驻守西藏、建设西藏,1972年因入藏时患上的心脏病突发不幸离世,年仅58岁。别人不去他去,讲政治,顾大局,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原则性,并因此彪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册,他是谁?他就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军长——张国华。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党员的一个特性是什么?就是严格的组织纪律,对党忠诚。三个人物分享完了,同志们对党员样子也有了个粗描画像。那么与他们相比,我们广大青年团员和群众又差在哪里呢?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方面。二、检视自身——对照党员标准我们还缺点什么?从平时观察和工作接触发现,我们广大青年总体是昂扬向上的,但或多或少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上还有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我在这列摆一下,大家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影子:一是缺点不惧风雨的韧性。这类同志典型表现就是工作受不了批评,经常别人一说自己就觉得是在挑刺,对于他人的批评也习惯去找各种各样理由开脱,而不愿多从自身找原因,反思自己那一环到底有没有做好,严重的还会把情绪直接挂在脸上、带入工作。还有的是工作承压能力不强、消化挫折慢,干工作状态像过山车,时而高峰,时而低谷,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二是缺点当仁不让的担当。这类同志典型表现就是单位有需要、自己有那方面能力却不想去主动担当。单位花大量力气去培养他塑造他,推荐参加一些学习也好,日常搭建平台、引导帮带也罢,可他就是习惯沉寂在自己的小日子里,发挥作用不显山不冒头,有时机会递到了他面前,也不知道去把握。还有的是工作来了他要请假,客观上也没什么特别紧急的事,可就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躲过工作,虽然最后组织也批准了,但他却丢掉了组织的评价。三是缺点心怀大我的奉献。这类同志典型表现就是看见单位建设发展上的问题习惯绕着走,不愿管“闲事”。平时喜欢做领导交办、干一笔就能留下印象的“显绩”,而不爱做牺牲自己时间、默默干了也不一定能被注意到的“小事”。四是缺点细致认真的尽责。这类同志典型表现就是对待组织交待的工作,行动上拖延,工作上缺点标准,该“露脸”的时候往往却“露了猴屁股”。有的工作明明是花三五分钟就能干完的简单小事,却非要拖了再拖,等组织催问了好几遍才去办,甚至极端的最后不声不响也没有办;也有的是干工作缺少判断,更缺少“精品”意识,完成得怎么样,自己那一关都没用心把好,就想着草草收工交差,直让组织觉得找错了人、不堪重用,最后还要另作安排。五是缺点遵纪守法的自律。这类同志典型表现就是处事有点自由散漫,组织观念不够强,没有真正把组织放心里,也没有完全把讲政治体现在日常行动上。有的是请示报告意识不强,该由组织决断的事,自己却做了主,甚至做完也不去汇报,直到组织发现。又或者该由组织掌握的情况,不知道主动汇报;还有的呢,组织上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事,私下里却还要偷摸摸地做。那么成为一名能担大用、可堪重用的党员到底该怎么做呢?这就是我本堂课要讲的第三个方面。三、追问根本——合格党员该怎么干?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看怎么干。如何更接近党员标准,又或者是如何当一名好党员,我认为应该要做到以下4点:一是秉持初心、不改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人做事情,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当初的信念,最后才能取得成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漫漫一生也有很多初心,大家可还记得自己当初入职的初心;可还记得入党时的初心,党旗下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又或者可还记得提升使用时的初心,大干一场、不负重托……如今,这些初心我们是否还在坚持,还是随着年龄增长,困难挫折增多,已经渐渐磨灭了激情、消弭了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挑战,想要实现既定目标,我们只有守正初心、常温初心,才能始终保持思想不滑坡、信念不偏移、精神不懈怠、行动不彷徨,才能一直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一次次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二是精练本领、担当奋进。一个人先进不先进,除了看思想是否积极可靠之外,能力过不过硬也是一个重要标尺。这就要靠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磨砺,在工作中学习,对我们来讲,身边典型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同样可追可及。三是严守纪律、不损形象。纪律二字,贵在长常。严格要求自己、恪守纪律,能成就一个人的品牌;一时鬼迷心窍、破坏纪律,也能砸掉一个人的招牌,甚至是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延安时期发生的黄克功事件曾轰动一时,原来少年参加红军、战功卓著的黄克功,因逼婚不成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引起了强烈民愤,在被军事法院收监后仍不思悔改,反而以“资格老、功劳大”为由为自己辩护,请求上前线戴罪立功。毛泽东了解情况后亲自写信要求秉公处理,并批准对黄克功处以死刑。公审会上毛泽东的书信被当众宣读,其中这样写道,“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指黄克功)以极刑。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功勋不能抵消刑法,共产党员也没有任何特权。对党员来讲遵守纪律是基本要求,要成为一名党员更该模范遵守纪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样才能让群众信服、让党徽生辉。四是展现作为、不负期许。一架飞机包含千千万万个螺丝钉,每个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