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关系的深刻揭示。这一论述彰显了党中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决策,为我国产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这一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生产力的认识再次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精神,站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立场上,深入研究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深远影响和具体实践要求。我们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紧密结合实际,聚焦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政策建议,广泛汇聚各方共识,为推动贵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深化理解、提升认识高度,精确掌握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生产力,作为人类改造与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为活跃与革命性的要素。在任何历史阶段,生产力的进步都是科技进步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自然且历史的产物。因此,新质生产力,特指在当前科技进步背景下,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展现的新型特质、特性及其改造与利用自然的能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崭新驱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新”,关键在“质”,最终落脚于“生产力”。其中,“新”涵盖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和新动能;而“质”则涉及物质、质量、本质和品质。至于“生产力”,它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最为活跃与革命性的力量。新质生产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其基本要求在于高效能、高质量,以及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总体来看,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引领力、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显著的优势竞争力等鲜明特征。二、准确研判形势、洞察趋势,全面领会加速塑造新型生产力的深远意义新型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崭新基石和强大引擎,其规模与速度不仅影响当前,更决定未来的发展走向。(一)塑造新型生产力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覆盖的产业范畴,深度则体现在这些产业所形成的日益增长的产业链,产业间相互融合的日益紧密,以及附加值和创新成果的持续增长。因此,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并加速潜在生产力向新型生产力的转化过程。(二)为了提升发展竞争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潜力与前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潜力和未来命运的重要标志。因此,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提高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是赢得国际和地区间竞争的关键。(三)积蓄发展新动能同样需要形成新质生产力。一个地区能否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建源成效,即在特定领域如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是否建立了包括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高等级研究平台、战略科学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金融资本等在内的必要物质技术基础;二是施策水平,即是否能够迅速构建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核心作用,并预先规划好未来产业的布局。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三、政协应充分发挥其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积极履行职责,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紧密围绕这一实践要求,认真开展协商议政,实施有效监督,并广泛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通过共同努力,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数量上实现增长,质量上实现飞跃,为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作出积极贡献。(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深入开展建言献策工作。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国发〔2022〕2号文件的指导思想,紧密围绕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针对打造六大产业基地、构建“四区一高地”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需要全面规划明年的协商议题计划,为特色科技强省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省政协教科卫体委需聚焦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以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等领域,积极开展调研、视察和考察活动,力求提出更具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二)紧密围绕资源配置提出政策建议。我们必须专注于创新资源配置、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优化政府服务改革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协商活动。特别是,我们需要积极推广“园区协商”的成功实践,以此推动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三)我们应紧密围绕产业培育,积极建言献策,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为此,需深入开展“助力产业大招商·政协委员在行动”活动,主动吸引和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动贵州在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领域部署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和储备性的技术研发项目。同时,应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为构建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四)关于人才建设的深入思考与政策建议。我们必须致力于同时推动建言献策与凝聚共识,保持广泛的大团结与大联合,确保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我们要积极吸引和汇聚来自各方的人才力量,以支持贵州的全面发展。我们的目标是推动贵州成为全国最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从而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