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民生清单学习研讨发言材料范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4年全国两会“民生清单”学习研讨发言材料范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对今年具体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回应多群体、多层次的民生需求,一份“民生清单”跃然眼前。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清单很细致,目标很清晰,把这些民生清单的目标落实到位、实现到位,重在实干、重在发展。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每一个民生数字,就是每一个庄重承诺,每一项民生工作,都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责任倒逼。大力发展经济,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把经济底盘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把民生蛋糕越做越大。抓紧机遇,抓紧发展,切实把民生清单成为各地各部门加快发展的责任清单、责任账单,这样的民生清单才能实现好、完成好。下面,围绕本次研讨主题,结合实际工作,与大家分享几点想法。一、聚焦民生热点,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保障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民生保障才能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公共预算的再次增加,集约型政府建设的再次强调,将“人民至上”的理念体现在承诺里、彰显在行动里、镌刻在成就里、描绘在蓝图里。一是强化促进青年就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稳就业政策在持续加力的基础上,增强了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针对性,系列部署精准发力促进劳动力供需匹配,更大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和新业态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二是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报告提出,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数字教育。三是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保跨省结算有效解决了参保群众异地就医“跑腿垫资”的难题,统筹疑难病、罕见病的医保报销政策;继续支持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让群众看病、报销少跑腿。四是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我国有近3亿老年人,老年群体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孕育着银发经济发展新机遇。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应根据老龄群体的需求特征,重点发展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养老金融、老年旅游等潜力产业。五是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六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报告中的系列扩消费部署,从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优化消费结构等多方面同向发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支撑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七是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推进产业、能源等绿色转型。八是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九是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报告中提出的房地产相关政策,既针对性解决刚性住房需求的痛点,也强调提升居住舒适度,有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加快转型。二、站稳人民立场,切实将民生实事放在心上,推进民生清单不断照进现实答好民生答卷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列举的民生清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这份民生清单,道出了人民群众的期盼,拨动了老百姓的心弦。人民群众从民生清单中看到了生活的希冀,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看到了奋斗的底色,更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发展中的美好模样。“民生清单”,寄托着人民群众的厚望,体现了政府服务人民的重要工作导向。就业、消费、医疗、养老、生育等,报告对落实每一项民生内容都明确了具体任务,同时提出了推进的“进度条”,为各地推进落实民生实事明确了目标。实打实完成“民生清单”要有紧迫感,要始终牢记于心、时刻抓在手上,特别要拿出“马上就办”的工作劲头,将锚定报告中的“民生清单”,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努力把民生“施工图”变成惠民“实景图”。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我们要带着民生清单干好新一年、踏上新征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件件小事,努力以民生小事汇聚发展大事、温暖实事,持续推进民生清单不断照进现实。要牢牢把握人民幸福安康这个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行人民之所嘱,圆人民之所愿。着力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切实兜住兜牢兜好民生底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实际,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旨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必须将其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高效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滚动升级“微幸福”等民生工程,着眼实现更高水平“民生七有”,加大教育、医疗、出行、文化等方面供给,用心用力呵护“一老一幼”,努力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出更多实招,在提高生活品质上出更多硬招,通过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工作,让更多的人近悦远来、会心一笑。三、力行真抓实干,真正把为民服务扛在肩上,促进民生保障水平获得新提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等一系列数字指标、一个个务实举措,这些数字很细微,举措很实在,接地气,冒热气,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是党和政府新一年送给人民群众的一份“大礼包”,透露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处处体现了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温暖情怀。作为党员干部,要把这些目标措施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树牢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把为民服务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在新征程上书写为民服务新篇章。要不断增强担当意识。当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改革的风险,各项任务繁重,克难攻坚的压力前所未有。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更要具有强烈的担当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责任不畏惧,敢作为、善作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真正摸清民生实际情况,把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把功夫下在推动工作上,把本领放在促进发展上,始终把自己练成“多面手”,保持“空杯”状态,吐故纳新,不仅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更是要加强学习其他领域的业务知识,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将政策动能有效转化为民生福祉。要切实提升担当能力。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要敢于创新,用创新的理念谋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聚力量、用创新的措施解难题;要加强对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研究,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举措。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新标准,树立创新意识。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磨练,做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营造担当氛围。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担当精神,要敢作敢为敢担当,在党员队伍中起先锋带头作用;要切实宣传典型、塑造先进,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始终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到手上;要树立清风正气、强化宗旨观念,真正把敢于担当变为党员干部内向的责任和追求;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坚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用实际行动换来老百姓切切实实的信任、满意、幸福。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民生答卷温暖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新的力量。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