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词-新质生产力一、两会热词-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理论关键词知识库2024年注定是向“新”而行的一年。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眼下,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字频现,绘制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3月5日在京召开,“新质生产力”成为本次大会的高频词,也会成为从中央到地方部署经济工作的关键词。据统计,31个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报告工作中,有29个提及新质生产力。其中,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一词被提及次数最多,达3次,天津市与四川省在2023年重点工作内容上均有两项涉及“新质生产力”;而江西省与西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正面提及“新质生产力”一词,但在工作内容上均有涉及。同时,“现代化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也频频出现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中,“低空经济”、“6G”、“量子”等词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焦点。二、“新质生产力”的定义“新质生产力”理论关键词知识库1.定义: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权威且完整的定义: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同时,此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给出战略定性:更早的,在2023年12月17日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首次提到了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较为完整的定义: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技术层面要补短板、筑长板、重视通用技术。产业层面要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2.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两个历史交汇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两个历史交汇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从孕育兴起到深入发展的表述变化。3.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质生产力”的历次表述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到地方考察调研,多次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主要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理论关键词知识库1.相关概念关系图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所形成的新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先导性产业,也是影响未来发展潜力和提升未来竞争力的颠覆性产业。发展新动能新动能,是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属于新动能。2.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2023年8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下发通知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方案指出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标准化在推进新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方案聚焦未来产业的“三步走”目标《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下称《实施方案》)发布,主要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形成“8+9”的新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为兼顾新产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实施方案》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分别提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标,工程化推进实施。——2025年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更加高效。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0项以上,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00项以上,以标准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有力。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10000家以上,以标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0项以上,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支撑和引领新产业国际化发展。——2030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更加显著。——2035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供给更加充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开放融合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形成。新产业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巩固,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3.未来产业:《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4年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了对于未来产业的定义: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4.从发展新动能的表述变化,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破”和“立”发展新动能,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新质生产力在整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我们发现在2016-2017年,“发展新动能”更多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一起说的;而在2021年以后,“发展新动能”更多是与“创新驱动发展”放在一起说的。2016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发展新动能”与“产业”放在一起讲。2023年以来,这“产业”与“发展新动能”两个词如影随形,只要提到“发展新动能”大多都会提到“产业”一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破”和“立”“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从整体上看更接近于“破”的阶段,通过改革打破原有的供给侧结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则更像是“立”的阶段,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种“新型生产工具”,加之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最终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而这种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破”和“立”,最终也将成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内容。四、“新质生产力”提出的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理论关键词知识库1.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发表重要讲话中,首次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进行战略定性。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2.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指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新质生产力”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提出重要论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的命题,也是共产主义的核心命题。点击上图,查看“新质生产力”重要意义更详细的内容2.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关系与生产力概念关系较近的概念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一词是指人们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其最深刻的根源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当现存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继续发展的严重障碍时,就要求通过社会革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以及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即改变社会制度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对“伟大的社会革命”进行系统的阐释,他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相关概念内容请见→超链接作为一种社会革命,“伟大的社会革命”也需要从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角度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中就曾引述过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不仅仅是一种破除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运动,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建设运动。”在研究“伟大的社会革命”这一命题,必须把握好“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上来看,每个革命阶段都是在打破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解放了生产力,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创造了制度条件,打下了物质基础,探索了有益经验。改革开放打破了过去封闭的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在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那么新时代要建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什么呢?3.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1: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求2: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要求3: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4.新质生产力的早期讨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曾就“新质生产力”引发了一些讨论。最早的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讨论是1981年石征发表于《国内哲学动态》的《也谈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初期的决定作用》。除此之外,80至90年代还有不少学者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相关的讨论。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论生产力流动的功能与效应》《关于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效应》《从生产力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逻辑和演化规律》《也谈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初期的决定作用》等。五、如何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理论关键词知识库一、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强科技创新的3个要求:要求1: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要求2: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3: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二、布局产业链、推动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