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024两会系列评论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024两会系列评论课件3月5日,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一个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他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级化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了生产力的跃升,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创新驱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指明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把握新科技革命历史机遇、系统性重构产业体系、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培育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新优势,高质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挑战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勾画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人均GDP为3万美元,我国2023年人均GDP为1.27万美元,要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至少要达到6%。这就需要我国经济增长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开放解放了潜在的生产要素,从而支持了较高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二是在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下的对外开放获得了全球化的红利;三是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我国有丰厚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生态红利。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10.64%,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发展阶段,一方面由于潜在的增长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释放,如果没有新的要素被激活,那么潜在经济增长率就有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对外开放遇到逆全球化的冲击。同时,未富先老、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逼近底线,长期“拼资源、拼环境、拼人力成本”的发展惯性亟待改变。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的生产力,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产业,还包括产业背后发展的驱动要素。传统生产力的发展虽然也包含科技创新成分,但主要还是依赖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驱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在数字经济时代,要素生产力的地位下降,科技生产力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经过产业化转化为生产力,使其发生根本性变革,进而提升生产力质量。中国式现代化正逢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潮涌动,两者的交汇,必然要求以创新驱动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一般遵循配第—克拉克定理,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逐渐从农业转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工业和服务业;科技创新一般率先出现在个别部门,进而通过关联产业的扩散效应逐渐惠及其他部门。这意味着数据、算力等新生产要素的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大量新业态和新产业的出现,最终形成新动能、产生新增量。新质生产力还推动了产业间的融合与交叉创新。随着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也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极大改变了各行各业的技术经济范式,推动产业发展由分工深化逐步走向相互融合,共同激发和驱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和成长,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会带来产品架构、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的相应改变,形成开放、互动和协作性的创新生态。这种产业革新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能为企业和经济体带来更核心的竞争力,形成可持续的创新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纵向上推动了产业链条的延展,在横向上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壮大,纵横交错的产业网络,将有力激发技术变革、生产模式变革,通过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有了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走得更稳,道路更宽广。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增量器作用,以颠覆性和前沿性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创新衍生出新兴产业,统筹好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发展时序,形成梯次发展的良性格局。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借助资本力量促进产业化发展,更好发挥质量和标准的引领作用,优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夯实产业基础,以此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群体,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打通升级迭代的各类通道,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格局,加速释放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以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