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的形态学特点泰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左丽组室现状组室现状尿有形成分尿中有成分多达45种以上,常见8种成分名称及分类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小型红细胞、皱缩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面包圈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影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活细胞、死细胞、闪光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表层、中层、底层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透明管型、白细胞、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宽幅管型、复合细胞管型、结晶管型常见结晶尿酸盐结晶、磷酸盐结晶、草酸钙结晶、尿酸铵结晶其他病理结晶胱酸盐结晶、亮胺酸、酪氨酸类结晶、胆固醇结晶等药物结晶放射照影剂结晶、磺胺酸类结晶、青霉素盐结晶、庆大霉素结晶、解热镇痛药等结晶其他物质黏液丝、细菌、寄生虫、精子、花粉、淀粉颗粒等参考值定性法离心法直接镜检法RBC0~3/HPF0~1/HPFWBC0~5/HPF0~3/HPF管型0~1/LPF偶见/LPF红细胞产生的原因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原因:1.泌尿系统自身的疾病: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2.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3.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患者尿中也偶尔见到红细胞。4.药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如磺胺药物治疗、水杨酸以及不合适的抗凝治疗。红细胞来源的鉴别1、尿红细胞形态学和尿畸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2、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方法及其在血尿定位诊断上的意义尿红细胞形态学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见的红细胞同样的形态,双面中央凹陷、圆盘状,呈淡黄色。尿红细胞呈现环形(炸面包圈样)、棘形、锯齿(皱缩)形、靶形、影形、口形、裂形、小型、球状等异常形态称为尿畸形红细胞。尿畸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目前认为尿畸形红细胞的产生主要是由于:①尿红细胞通过病变的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物理性损伤。②尿红细胞在流经肾小管时受到尿PH、渗透压及尿酶、尿素等化学因素的影响。红细胞的种类Tomita等分类:1、G细胞:G1~G52、N细胞:N1~N53、未分类G类细胞1.G1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2.G2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球形红细胞。3.G3细胞为表面凸凹不平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4.G4细胞为酵母样红细胞。5.G5细胞为明显缩小的红细胞特点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形成芽孢或细胞膜皱缩、细胞变小。G1细胞G1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G1细胞G1细胞G1细胞G1细胞G1细胞G2细胞G2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球形红细胞G2细胞G3细胞G3细胞为表面凸凹不平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G3细胞G4细胞G4细胞为酵母样红细胞G4细胞G4细胞G4细胞G5细胞G5细胞为明显缩小的红细胞G5细胞N细胞1.N1细胞为正常大小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2.N2细胞为正常大小的球形红细胞。3.N3细胞为扁平肿胀的红细胞。4.N4细胞为深凹陷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5.N5细胞为多棘突的扁平或球形红细胞。共同特点是细胞正常或偏大,血红蛋白丰富,无芽孢形成。N细胞N细胞未分类红细胞不能归入上述10类细胞的红细胞为未能分类的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科宝)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1.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2.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大小和形态均一,且畸形红细胞20%以下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3.若尿中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20%以上,但小于80%则为混合性血尿。红细胞类型的判断1.均一型红细胞标准红细胞大小一致,变化均一,此型多属于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类型的判断2.混合型红细胞标准根据畸形和均一型红细胞所占比例的不同,可分为以畸形为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畸形红细胞50%)和以均一型红细为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均一型红细胞所占50%)两种。红细胞类型的判断3.非均一型红细胞标准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时应注意的问题尿中畸形红细胞增多、但形态单一不能诊断肾小球性血尿。尿畸形红细胞并非肾小球性疾病所特有。肾小球性疾病也可是非畸形红细胞性血尿。尿中红细胞数量要充足。尿液中的白细胞尿中白细胞除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及淋巴性白血病时可见到淋巴细胞外,一般主要指的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而言,尿中的白细胞来自血液,健康成人尿中排出白细胞和上皮细胞不超过200万/24小时,因此在正常尿中可偶然见到1-2个白细胞/HPF,如果每个高倍视野见到5个白细胞则为增多。白细胞尿的临床意义1.泌尿系统有炎症时均可见到尿中白细胞增多,尤其在细菌感染时为甚,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等。2.女性阴道炎或宫颈炎、附件炎时可因分泌物进入尿中而见白细胞增多,常伴有大量扁平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尿的临床意义3.肾移植后如发生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及单核细胞。4.尿液白细胞中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新月形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尿的临床意义5.尿中出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尿,可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导致变态反应,在尿道炎等泌尿系其它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时,也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尿。尿液中白细胞尿液中白细胞酸化后的白细胞酸化后的白细胞尿中单核细胞尿中单核细胞尿中吞噬细胞尿中吞噬细胞尿液中的上皮细胞及其临床意义1.鳞状上皮细胞。2.移行上皮细胞。3.肾小管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形体扁平而薄,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最大,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折;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两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或无核,为上皮细胞中胞核最小者;胞质丰富。鳞状上皮细胞常见的鳞状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端,女性可来自阴道分泌物污染。增多并伴有白细胞或脓细胞,主要见于尿道炎。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科宝标示)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正常时少见,有多种形态,如呈尾状称尾状上皮,含有圆形或椭圆的核,胞质多而核小,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时可成片脱落,但其形态随脱落部位而稍有区别。男,64岁,脑梗死,蛋白:+,糖:+。移行上皮细胞男,64岁,脑梗死,蛋白:+,糖:+。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线索细胞线索细胞线索细胞线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比中性粒细胞大1.5-2倍,含一个较大的圆形胞核,核摸很厚,因此细胞核突出易见,在尿中易变性呈不规则的钝角状。胞质中有小空泡,颗粒或脂肪小滴。肾小管上皮细胞1.这种细胞在正常人尿中极为少见。2.急性肾小管肾炎时可见到;3.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多尿期可大量出现。4.肾移植后如出现排异反应亦可见脱落成片的肾小管上皮细胞。5.在慢性肾炎、肾梗死、充血性梗阻及血红蛋白沉着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质中如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者称为复粒细胞。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底层移行上皮细胞的鉴别细胞名称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大小10um~14um比白细胞略大1/3比肾小管上皮细胞略圆或卵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形态圆形、脓细胞时边缘不整多边形可不规则形圆或卵圆形核形分叶形、加酸后明显结构紧密核大、圆形结构细、染色后明显圆形稍大,结构细微染色后明显胞质颗粒胞质多、脓细胞中可有多种颗粒、加酸后可消失胞质少(核径>胞质幅)胞质可含不规则粒、脂肪滴等、偶见含铁血黄素颗粒胞质稍多(核径<胞质幅)一般无颗粒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呈阳性阴性阴性其他常见于炎症可见于肾实质损害偶见于炎症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未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未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未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未染色肾小管上皮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含铁血黄素颗粒:为黄色或褐色小颗粒状,散在或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用于普鲁士蓝反应鉴病毒感染细胞及其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及其包涵体尿液中的肿瘤细胞尿液中肿瘤细胞尿液中的肿瘤细胞(同一标本染色)尿液中肿瘤细胞管型及临床意义管型为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它是尿液中的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故又称圆柱体。管型的形成必需有蛋白尿,其形成基质物为Tamm-Horsfall糖蛋白。尿内各种管型(一)透明管型(二)细胞管型1.红细胞管型2.白细胞管型3.肾上皮细胞管型(三)颗粒管型(四)肾功能不全管型(五)混合管型(六)脂肪管型(七)蜡样管型(八)细菌管型(九)结晶管型(十)类管型、粘液丝及与管型相似的物质透明管型主要由T-H蛋白构成,也有白蛋白及氯化钠参与。这种管型呈规则的圆柱体状,无色、半透明、两端钝圆、质地非薄但也有少许的颗粒及少量的细胞粘附在管型外或包含的于其中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细胞管型为含有细胞成分的管型按细胞类别可分为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三种细胞管型的鉴别。管型类别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管型颜色淡黄或微褐色无色可灰白色无色或灰白色细胞大小(um)7~910~1413~18细胞核形无核分叶形核类圆形核加10%醋酸红细胞溶解白细胞不溶核型清晰上皮细胞不溶核形清晰过氧化酶-+-背景细胞可见散在的红细胞可见散在的白细胞可见散在的上皮细胞红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为蛋白基质中嵌入红细胞所致,尿中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管型内的白细胞,由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聚集而成。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有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亦可见到。白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管型内含肾小管上皮细胞。此类管型常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子痫、重鑫属、化学物质、药物中毒、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及肾淀粉样变性等。肾上皮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颗粒管型内含大小不同的颗粒物,其量超过1/3面积时称为颗粒管型。可见于肾实质性病变,提示肾单位内郁滞,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动脉硬化等。药物中毒损伤肾小管及肾移植术发生异反应时亦可见到。颗粒管型颗粒管型颗粒管型肾功能不全管型肾功能不全管型又称宽大管型,其宽度可为一般管型2-6倍,也有较长者,形似蜡样管型但较薄,可能由于损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碎屑在内径宽大的集合管内凝聚而成;或因尿液长期淤积使肾小管扩张,形成粗大管型,可见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尿中。肾功能不全管型脂肪管型脂肪管内可见大小不等折光很强的脂肪滴,亦可能嵌入含有脂肪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用脂肪染色鉴别。为肾小管损伤后上皮细胞脂肪变性所致可见于慢性肾炎,尤其是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时。脂肪管型脂肪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蜡样管型为蜡烛档浅灰色或淡黄色,折光性强、质地厚、有切迹的管型,一般略有弯曲或断裂成平齐状。蜡样管型结晶管型结晶管型指管型透明基质中含尿酸盐或草酸盐等结晶结晶管型类管型类管型粘液丝粘液丝及与管型相似的物质尿结晶体尿液中盐类结晶的析出,决定于该物质的饱和度及尿液的PH、温度和胶体物质(主要指粘液蛋白)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尿结晶体酸性尿液中结晶:酸性尿液中,常见且一般与疾病无关的结晶有尿酸、尿酸盐和草酸钙等。与疾病相关的异常结晶有亮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胆红素及胆固醇结晶。碱性尿液中结晶:常见的有三价磷酸盐结晶、磷酸钙结晶、尿酸铵结晶、非晶形磷酸盐等。加醋酸常可溶解,如经常出现尿中时应注意有无形成结石和泌尿系感染的可能。尿结晶体结石成份可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黄嘌呤结石。尿酸结晶肉眼观察似红色细砂小颗粒,常沉于尿液盛器底层,显微镜下为黄色或暗红棕色的菱形、三棱形、长方形、斜方形、蔷薇花瓣等不同形状的结晶体,尿液中出现尿酸结晶无临床意义,如伴有红细胞出现时,提示有膀胱或肾结石的可能,或机体尿酸代谢发生障碍。尿酸结晶非晶体尿酸盐主要为尿酸钠、尿酸钾和少量尿酸钙及尿酸镁组成。肉眼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