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范例【范例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7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范例【范例8篇】通过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节奏,提高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了解任务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时间。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计划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篇】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四、教学方法设计。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五、日程安排。1、制定课题组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和经验,互相听课,进行一次学生知识检测、进行一次学生知识检测、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二篇】学生经过半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2/17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不强,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石头》《玩泥巴》《沙子与粘土》。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第二单元水,本单元包含三课内容,分别为《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盐和糖哪儿去了》。第一课和第三课从科学概念层面入手,着力于帮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第二课则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针对第一课习得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3/17第三单元空气,本单元有三课组成《找空气》《这里面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本单元对空气的观察和描述采用先感知再观察的设计思路,层层递进,前两课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第三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一组活动,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空气会流动,再运用前两单元认识泥土、石头、水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尽可能多的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动物·人》。《形形色色的动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多姿多彩的植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植物的主要特征。《动物·人》先比较人和动物的异同之处,归纳出共同本质特征,再比较人和黑猩猩的异同之处以及人与机器人的异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人是最具智慧的动物,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1、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2、喜欢玩石头、玩泥巴并从中有所发现,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通过观察把物质放入水中的现象,知道溶解是怎么一回事。4/174、制作小水轮,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能够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动手的乐趣。5、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找出空气,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并且意识到人类离不开空气。6、能够积极参与对空气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类比描述出空气的特点,并且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分享。7、知道动物、植物以及人都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喜欢动物和植物。8、初步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利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对动植物进行分类。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4、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5/175、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周次单元课题课时备注。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12。2、玩泥巴13。3、沙子与粘土14单元复习15。第二单元水。4、水是什么样的16。5、玩转小水轮17。6、盐和糖哪儿去了18-9单元复习1机动1课时10。第三单元空气。7、找空气111。8、这里面有空气吗112。9、空气是什么样的113单元复习114。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10、形形色色的动物115。11、多姿多彩的植物116。复习1机动1课时19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三篇】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6/17内容的。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本班有学生76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7/17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四篇】经过三年的熏陶,班级读书的兴趣还是相当浓厚的,学生8/17能做到自觉读书,并且关于书的活动都非常喜欢,乐于参加,只是看书的面还是比较狭隘。另个,因上学期的两次读书跳蚤市场,读书角书目已大面积翻新,孩子们借阅更积极,出借率更高,但同时造成图书借而不还,丢失的现象也很严重。共读书目:《契诃夫手记》、《昆虫记》、《飞鸟集·新月集》。周一:《飞鸟集·新月集》。周二:读英语。周三:国学《三字经》。周四:《飞鸟集·新月集》。周五:语文经典段落。1、将每周五上午的语文课改为阅读课,可推荐,可交流,每月定一个主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将阅读方法、诵读诗文融入其中。3、周二中午为自由看书时间。铃声响起,学生可到读书角拿书看,也可看自带书本。4、本学期举行一次图书跳蚤市场,在买卖书中提高看书的欲望。5、举行一次诗歌配乐朗诵会,为着“诵读班”这个班本课程提供内容。家庭亲子阅读活动。1、举行一次“家长进班讲故事”活动,选定两个家长到班级为孩子推荐好书,参与读书活动。2、本学期期中举行一次亲子诵读交流会,让家长与孩子9/17共同读故事或诗文,或演故事。1、在保持读书兴趣的`同时提高读书的质量。2、在确保读书时间的同时提高阅读的能力。4、在保证孩子读书的同时让家长也走入书中。班级阅读检测方式。通过活动的开展关注学生参与的面,以班级的评价机制“百分制”来打分,另外,融入《阅读力测试》内容,定期检查。班级书香活动行事历。第四周:周五阅读课交流《契诃夫手记》。第五周:周五阅读课交流《契诃夫手记》。第六周:周五阅读课交流《契诃夫手记》。第七周:周五阅读课交流《契诃夫手记》。第二期图书跳蚤市场活动。第八周:诗歌配乐朗诵会。第九周:周五阅读课交流《昆虫记》。第十周:周五阅读课交流《昆虫记》。第十一周:周五阅读课交流《昆虫记》。家长会亲子诵读交流会。第十二周:周五阅读课交流《昆虫记》。第十三周:交流优美诗文。第十五周:家长进班讲故事。第十六周:交流本学期读书心得。10/17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五篇】一、指导思想: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11/17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教学目标。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