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预防电信诈骗专题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篇【写作指引】此例精选办公文档“预防电信诈骗专题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便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编辑吧!预防电信诈骗专题教育心得体会1在全民大力宣传反诈骗的大背景下,我们__理工大学__学院对反诈骗宣传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视的。虽然从大学校到学院,反诈骗宣传教育相关的班会、讲座、视频推文等各种渠道和方式的学习每个学期都按期组织,对学生的提醒和警示从未停歇过。但就目前来说,成果依然达不到满意。每个学期我们都会不时收到驻校警官发来的学生受骗案例警示,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受到网络诈骗的案例屡禁不止?何种方式的反诈骗教育才能够更好的转化成实际的反诈骗效果?经过分析,目前我们给学生组织的反诈骗宣传教育方式,无论是线上或者线下,几乎都是传统的模板化宣传教育方式。我们把社会上常见的诈骗手段通过新闻或者网上的演绎视频经过讲解,像平时上课一样传达给学生。这样的“大锅饭式”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见识,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复盘典型案例,其实很难深刻体会到当事人在突发情况时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面临完美的诈骗套路时,往往还会面临人性、心态和情绪等多方面的考验。许多诈骗案例的发展经过可能并没有旁观者看到的最后报道这么简单。二、典型案例的演绎视频往往带有一些夸张的表演成分,学生作为旁观者时,很难意识到其中微妙的危险性,有时只会觉得情节“很傻、很搞笑”,误以为诈骗的套路的都是简单雷同的,过于自信地认为同样的事情自己绝不会上当,反而降低了自己的警觉性。三、骗子的套路比想象中进步得更快,层出不穷且极具迷惑性。很多新型的骗局结合了当下的社会情况,譬如利用人们对疫情防控的心态等,让人防不胜防。一些新骗局可能还没有参考的案例提供给我们警示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反诈骗的警觉性存在漏洞,其实并非老师们的规范动作没有做够,而是因为老师们一再强调的内容,一部分学生可能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没有真正重视和警惕。更多时候,这部分学生可能是以应付式的态度在完成相关的工作,甚至对此产生了抵触情绪。然而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很难去转变,我们只能明确一点,反诈骗工作可能永远没有尽头,现有的预防机制也难以完全避免危机,所以我们永远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更细节地去考虑和对待。因此,在实际的反诈骗宣传教育工作中,为了更细致的区分和针对性预防和处理各种情况,结合上述所提到的传统反诈3/12骗宣传教育方式可能面临的问题,我把学生大致分成了以下三种情况:一、比较相信老师、愿意听取老师意见的学生。二、不太信赖老师、不愿主动联系老师的学生。三、已经上当受骗的学生。情况一:首先,对于比较相信老师的学生,我采取的是24小时在线的及时求助和咨询协助,当学生遇到“大额转账”时,能通过微信、钉钉等通信工具及时联系到我,把不确定性跟我沟通和协商,结合我的经验去帮学生做判断。这种方式不仅能最有效的避免学生被诈骗的可能,还能增进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在沟通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情况二:对于不太信赖老师的学生不太愿意听老师的、从来不主动找老师,这些学生常会以应付、抵触的情绪对待我们的劝导,因此可能需要用严明规则来代替“苦口婆心”。我经常在学生班会和年级微信群里强调:“参与刷单之类的非法活动,将会被严肃处理。”涉及到自身利益时,无论学生的态度如何,都至少能提高其对警惕诈骗的重视程度。但这种做法的意图,更多是给学生一定的震慑作用,让学生提高警惕,而不是鼓励大家去处罚学生。情况三:如果遇到极端情况,学生就是不听劝,还是被骗了。事已至此,损失已经不可挽回。我们则要转变态度和方式,主要考虑两个方面:1。学生的心理承受问题。2。如何尽量杜绝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这种情况下,学生作为受害者心理已经很难过,我们再去批评不仅意义不大,甚至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极端情绪和举动。因此我建议大家用受害学生“现身说法“的方式代替批评处罚。我们可以参考“焦点访谈“节目中采访证人的片段,以背对镜头和变音的方式录制”匿名视频“,让学生描述受骗的起因、过程、感受和教训,最后把”匿名视频“作为反诈骗宣传材料。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不仅受害学生本人能够得到倾诉,还能告诫其他同学引以为鉴。以下是一个近期的真实案例,这是一个我协助学生面对线上诈骗的实际工作经历:2022年4月21日凌晨12点多,我正躺在床上准备休息,突然学生发来一条微信“老师救救我,我被威胁了”。我马上给学生回了个电话,大概了解情况后得知,该学生(小巩,男,20岁)前段时间网恋了,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异地的女生。疫情期间,在学校围合式管理的情况下,两人一直没机会见面,一直在线上聊天相处。随着关系不断升温,年轻气盛的小巩在对方的诱导下,两个人发生了激情视频。然而这个所谓的恋人,其实是职业诈骗犯罪团伙冒充的。犯罪分子拿着两人的私人视频对小巩进行了威胁,向小巩索要近万元的“保密费“,否则就把视频发给小巩的亲友和同学。小巩又生气又害怕,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钱,又害怕骗子的做5/12法会让他身败名裂。无奈之下下老师求救。面对小巩的求助,刚开始我的内心其实是有些彷徨的。这件事情上,我不仅要防止小巩损失钱财,还需要考虑小巩的心理问题,万一骗子真的把视频发出来,小巩无法承受后果怎么办?然而我自己却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缺乏切身的应对经验,于是我在百度和知乎上进行了相关案例的搜索,并找到了类似的情况有详尽分析。根据我搜索到的案例经验,凌晨1点多,我跟难以入眠的小巩再次电话沟通,向小巩分析解释了骗子的意图,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诈骗团伙的目的只是求财,并不是冲着让小巩身败名裂而来的。如果小巩不以为然,诈骗团伙基本不会耗费时间精力去做无利可图的事情。小巩只要保留好相关的记录的证据,不要理会对方即可。根据案例经验,骗子接下来肯能会假装把视频发给一两个人,进一步恐吓小巩。我向小巩解释到,无论如何我们不能随了骗子的意,就算做好最坏打算,骗子真的发出了视频,我们也可以向亲友解释自己的受害经历,一段时间后大家也会逐渐淡忘此事。如果小巩自己难以应对,老师也是陪伴小巩一起去解决问题的。事情的发展正如我预判的那样,骗子看到小巩不为所动,制作了一张已经向小巩家人发送视频的假图片,进一步恐吓小巩。由于我提前给小巩“打了预防针“,骗子的计划并没有得逞。几天过去了,小巩的亲友和同学并没有受到这件事情的骚扰,小巩自己也没有发生任何的经济损失,危机得到了最好的解决。通过这件案例,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启发。首先,我们老师在协助学生应对各种情况时,难免会触及自己的知识短板。遇到自己经验不足的事情时,一定要冷静下来向网络和身边的前辈求助,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后再向学生提建议。另外,对于协助学生反诈骗这项工作上,我们老师应该充分做到换位思考,不能仅考虑自己,简单粗暴的要求学生“别找麻烦“。我们应该充分的从关怀学生情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尽量替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对于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各种诈骗方式,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性和不断学习的心态,在协助学生面对可能是诈骗的具体情况时,要学会借助学校、网络和警方的力量。为了预防各种没有见过的新型骗局,我根据以往的各种案例形成了三条高警惕性建议:一、所有陌生人向你提出陪同前往何处的请求,尽量不要独自前往帮忙,建议让对方直接打电话求助警方。比如老人家请你送她回家,请不要自己跟过去,直接求助警方更为稳妥。谨防骗子利用人们的善心。二、任何看起来是公职人员或官方客服的人要求你配合某事,尽量不要立马相信,先去到有监控的地方,并用自己找到的官方联系方式进行核实。比如有警察等公职人员要带走你,要先自己打电话给110核实此事,谨防骗子冒充公职人员。7/12三、所有陌生的电话,都不要直接采信和透露自己的信息。要先上网或联系可信的人找对应部门的真实联系方式核实。比如陌生来电告诉你是密接人员,问询你的身份证号或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不要直接告知,要自己打12345转接疫情防控部门核实。希望这些心得和建议能够助力大学生反诈骗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预防电信诈骗专题教育心得体会2今天和室友一起观看了防诈视频,其中贷款诈骗的内容令我深受感触。对于正直大好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们,我认为树立防贷款诈骗意识非常重要,十八岁,我们向往美好,心中对于未知的广阔世界有着无限探索和了解的欲望,但这种欲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它会成为我们努力奋斗,以实现心中理想抱负的动力,但如果运用不得当,我们很有可能就深陷贷款诈骗的泥沼,一昧追求光鲜亮丽,与人攀比,被虚荣心驱使,却没能意识到,没有脚下结实的阶梯,一切美好不过是易碎的泡沫。因此我认为,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合理、适度、理性消费;不追求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物质享受,尽量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借款和购物;2、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切勿将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借给他人借款或购物;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当有危险或者被不法分子威胁时,学会用正当手段或者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及时向家长、老师求助,不要因为害怕被批评则酿成大错;4、当发现其他同学有异常消费行为时,及时提醒,必要时报告辅导员或学院安保处;5、培养节俭自立意识,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财富,不要参以“兼职”为名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宣传活动。预防电信诈骗专题教育心得体会3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很多的骗局,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以防自己被骗。不管是多亲近的朋友,或者是看起来很可怜的陌生人,我们都应该擦亮眼睛,可能对面是一个伪装者在使用各种手段对你进行诈骗。现在互联网比较发达,给诈骗分子制造了更多骗人的手段,例如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业务工作人员诈骗等。他们伪装得很贴近,并十分擅长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控制被害人的心理后,远程掌控,一步步诱导对方上当受骗。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点击对方发的陌生链接,不要随意扫对方发的码,不要安装可疑软件,如果无法辨别真伪,可以拨打96110咨询,但谨记只要是涉及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一律拒绝,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反诈宣传。如果被诈骗了,要及时的报警求助,9/12尽可能的挽回损失。看过之后,我们都深有感触。我们感受到了诈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各种形式的诈骗可能交汇其中,比如网络诈骗、街头诈骗等。诈骗人员都十分狡猾,他们往往能准确把握现在人的心理,利用各种假消息欺骗人们。当我们遇到诈骗时,一定不要惊慌,如果可以提前识别是最好的,但如果一旦陷入其中,应该第时间报警。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随意向他人提供各种个人信息,从而将纪机率下降到最低。预防电信诈骗专题教育心得体会4在观看完一系列的反诈视频后,我觉得身边潜在的危险是无处不在的。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常常因为对前半句话的过度关注而忽略后半句话的重要性。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诈骗分子也在“与时俱进”,他们对于目标的选择从广撒网逐渐转变为有针对性的搜索,骗术也在不断升级换代。视频中的警示我已牢记于心,在平时生活中我也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不放松警惕,既不伤害别人也不让别人伤害到自己。“全民反诈”视频观后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凡事有利就会有害,有些人就为了骗取钱财来利用这些高科技。在这个周末我看了防诈骗视频,视频里面的骗子极其聪明。有的会冒充老板,再利用了人们的贪婪,轻轻松松地就骗走了5万;有的骗子则玩起了“猜猜我是谁”,人们通常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记得,说出一个名字。这时骗子就会“顺着杆子往上爬”,谎称自己就是那个人,然后说出:我在外地出了点急事、我现在手头紧等借口来“借钱”。大家往往觉得朋友嘛!总会把钱还回来的,那就借他吧!可是,借出去的钱就像扔进了大海里,激起一阵浪花后便消失了。看到视频已经快要播放完了,我不仅陷入了沉思。这些事离我既远又近,远的是我接触的人并不多,肯定不会被所谓的“老板”骗到,近的是我也接到过很多关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