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紧盯“四个关键”构建大宣传格局今年以来,区公安分局牢固树立宣传工作既是软实力也是战斗力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着眼发好公安声音、讲好警察故事,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深入推进公安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我区公安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紧盯“三个功力”,构建一体联动体系。一是统筹建设聚合力。整合全区公安机关宣传渠道,不断拓展各级各类主流及优质媒体资源,经过优化配置,拓展为一个“集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公众号、新媒体”等多位一体的全媒体大矩阵。着力增强公安宣传舆论工作的政治感召力、政法话题原创力、平台合作影响力、引关圈粉吸引力、攻坚克难创新力、宣传铁军战斗力。二是警媒合作增效力。聚焦忠诚铸魂、以案说法、便民服务、警察故事、榜样力量等多元话题,邀请资深媒体记者深入重大案件、重大活动采风,打造集策划、采编、发布等于一体的新闻作品“加工厂”和“宣传链”,全力创作有深度、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三是舆情引导防变力。构建规范专业的舆情监测机制,通过全过程监测、全链条处置、全方位引导,打出应对处置网络舆情“组合拳”,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扎实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筑牢区安全稳定屏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二、紧盯“两个矩阵”,增强整体工作效能。一是打造队伍矩阵。组建一支由13名兼职宣传民警组成的全区公安系统通讯员骨干宣传队伍,畅通各级各类网站、报刊、电视台的宣传渠道,积极向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推送、投稿公安经验做法、工作成效。2022年重组队伍以来,成功打造出全市首例达到省厅“爆款”新闻宣传产品认定加分标准的正面宣传策划。二是打造融合矩阵。优化*警方、*交警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宣传平台,加强与人民日报、法治日报、新华网、人民公安报、安徽日报等20余家有影响力的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协作共融,形成内外联动、多元互通的集群效应。今年以来,在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公安报、中新网、半月谈、中国长安网等主流媒体头条报道区公安工作的稿件37篇,滚动展示了区公安的良好形象。三、紧盯“三个平台”,擦亮宣传金字招牌。一是优化传统宣传平台。针对居家老人、农村留守人员对新媒体平台辨识度不高,仍依赖小区广播系统、村村通“大喇叭”等传统宣传平台的现实,主动抓住传统宣传阵地不放松。在此基础上,依托警情研判系统,动态生成有针对性的阶段性宣传内容,使传统宣传平台焕发“新生机”,让其成为新时代公安宣传的“精准分发渠道”。自运行以来,通过社区传播平台共发放宣传资料5.9万余份,解决各类群众、企业诉求和困难580余件,努力争取各类群体对公安工作的支持理解。二是优化警方发布平台。利用向群众报告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短平快”地反复讲述辖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暖心事、平安事,主动争取身边群众的支持;针对年轻一代的新媒体使用习惯,选取巡逻防控、典型案例等“好看、好玩、吸睛”的素材,拍摄制作“直观、快节奏”的短视频,强化“精品意识和出圈意识”,全力讲好我区公安故事。目前,已制作视频17条,3次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热搜”和“上升热点榜”,累计收获全网阅读量3.1亿人次,各类媒体自发撰写的正面网评文章15篇,成功达到了“出圈”效果。三是构建警媒互联动“大融通”。依托人民网、中新网、四川法治报、*电视台等合作媒体,开辟专栏,及时向全区人民提供公安动态、治安服务信息、为民便民利民措施和公安政策、法规,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今年1-6月,全区公安系统共在合作媒体发稿176篇,切实说透公安的主要经验做法,积极展示公安铁军新作为、新担当、新形象。四、紧盯“三个效应”,助力创先争优。一是营造警营文化“润心田”效应。在局机关大厅、户籍大厅、刑侦楼层、禁毒楼层、特巡警大楼等不同营区,分类打造先进典型人物长廊和突出我区公安“首位意识”特色的文化墙,用沉浸式教育强化民辅警党性修养和拼搏实干意识,在耳濡目染中,引导队伍积极向上。二是明确导向“长才干”效应。主动运用“先进事迹报告会、荣誉退休仪式、制作典型民警个人荣誉长卷”等手段,不断激发“追求荣誉、崇尚荣誉”的理想追求,不断激励他们夯实业务素质、奋勇争先。仅今年上半年,就从人才资源库中宣传推树“身边的榜样”12个,其中先后有2名民警获得国家级荣誉,1个集体获得省级优秀基层集体,3名民警分获市级劳模称号和表彰奖励,“重大典型推数工作”全市第一。上述工作成绩,直观印证警队争先创优的内生动力。三是聚焦实战“砺精兵”效应。按照“宣传关注一线,关注实干”的原则,坚持以宣传提振士气、以绩效激励警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有力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023年以来,全区刑事案件破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等多项主要打处指标同比去年明显上升,21个集体、53名个人获得表彰奖励,实现“单项工作全市靠前有位,整体工作锚定第一方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