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创建“五星”支部助推乡村振兴“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治理,聚焦“人、治、物、效”四个关键因素,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努力探索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的乡村振兴新路子。2023年,全市创建农村“五星”支部58个、城市社区“五星”支部7个,农村和城市社区“三星”支部以上比例分别达到58.7%和73.5%。一、聚焦“人”这一关键因素,推动一线发力、全员共创,坚持做到领导在一线示范、干部向一线下沉、全员在一线实干、导向在一线树立。我市坚持“四级书记”抓创建,建立联席会议、专班推进机制,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的创建工作体系;结合“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建立“双十”工作日机制,市级领导带头、县级干部全员定期深入帮联村(社区),帮助解决创建难题;以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下沉编制3179个,择优选派39名优秀年轻干部挂职副乡(镇)长,选派341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探索推动乡镇干部联组强村,助推“五星”支部创建;以“一编三定”、积分管理为载体,组建党员、巾帼、治安、矛调等“6+X”特色服务队,探索推广“三捐”“五出”等做法,推动党员当先锋、群众齐参与;把“五星”支部创建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优评先挂钩,2023年提拔14名创建成效明显—2—的乡镇党委书记,推荐73名创建“四星”支部以上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二、聚焦“治”这一重点,推动分类施治、治理创新,坚持做到治软强基、治乱保安、治陋焕新、治脏促美。我市大力开展软弱涣散“大排查、大走访、大整顿”行动,精准确定软弱涣散村,按照“经济部门治穷村、政法部门治乱村、党群部门治弱村”思路,精准选派整顿力量,确保圆满完成整顿任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平安创建专项行动,2023年“三零”村创建达标率为90%,2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组织乡村光荣榜评选,着力弘扬文明新风尚,文明村镇覆盖率达68.6%;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创建突破口,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提档升级行动,在2023年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被表彰为“整治成效明显的市”。三、聚焦“物”这一保障,推动资源下沉、支撑有力,持续提升实战能力、增强产业实力、集聚服务合力、激发内生动力。我市深入实施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坚持市级示范训、县级重点训、乡级全员训,采取外出观摩、集中培训、擂台比武等措施,分级分类把乡村干部轮训一遍,不断增强履职本领;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行动,引导乡镇统筹产业—3—布局,建立农村优质项目资源信息库并向社会发布,与中原农险合作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百村计划”,2023年全市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6.2%;扎实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集聚行动,推动群众真正需要的服务功能向阵地集聚,不断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2023年拿出1400余万元奖励成功创建“四星”支部的村(社区),从成功创建“三星”以上支部的村党支部书记中招录4名乡镇公务员、6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效激发基层创建热情。四、聚焦“效”这一目标,推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促进农业持续提质增效、农村更加和美宜居、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融合步伐加快。我市推动“花菜药烟”特色产业不断提档升级,创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7个,粮食种植面积、总产实现“双稳定”,牢牢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2万户,“果树进村”覆盖80%以上的村,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全域美”;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不断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把“五星”支部创建融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政策体系,组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研究院,成立全省首家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升级,助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4—建设全面铺开、系统集成、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