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地制宜建阵地“精神富养”新青年我市青年由于其分布地域不同,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性需求,例如高新产业园区青年以科创交流居多,主城区青年则更倾向于社交活动,因此平台搭建、活动开展等更需多样化、个性化。团x市委以青年需求为导向,根据青年人才分布特点,因地制宜设计打造贴近青年、功能全面、各具特色的青年之家,以青年之家为阵地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创新创业、直播助农等活动,打造特色青年夜校,全力服务青年发展。一、搭建青年交流平台,持续完善服务功能立足青年需求,围绕商圈、社区、企事业单位建设青年之家,全方位、多角度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领域青年个性化需求。打造城市枢纽型青年阵地。立足主城区青年友好发展型商圈,凝聚团属组织、社会组织、青年社工等力量,运用市场化方式,开展文创集市、手工制作等活动,建设具有“文创”元素的特色青年之家。以咖啡吧、i书吧、潮玩运动等青年触手可及的社交空间,打造涪青学习汇、青年志愿者培训学院等5个“造血式”新型团属项目,承载创业就业、权益维护等十大功能,为商圈企业洽谈业务和青年交友学习提供平台。打造社区融合型青年阵地。坚持党建带团建,依托商住小区党支部建立团支部,凝心聚力打造“家门口”的团组织,不断凝聚青年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结合团员青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需求,开展假期托管、婚恋交友等各类活动154场,—2—把青年感兴趣的活动放在青年的家门口开展,打通团组织向基层延伸和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的“神经末梢”。打造人才聚焦型青年阵地。链接“人才公寓综合体”,在产业园区建设青年之家,为引进的国省级领军人才等提供交流平台,服务范围覆盖东材科技、航发涡轮研究院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用好公寓健身中心、梦想书吧、沙龙露台等功能设施,围绕政治引领、论坛培训、文化沙龙等主题,分行业分领域举办学术交流和院地联谊等活动67场,帮助园区提升人才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二、丰富青年活动内容,汇聚合力推动发展为青年群体量身打造“常态化+特色化”活动体系,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各项活动,不断传播正能量。服务青年成长举办系列活动。链接两弹城、王右木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拓展青年之家学习平台,利用8小时外时间不定期开展宣讲,邀请专家人才开展政治理论培训、电商直播创业知识讲解等活动,累计培训学员200余人次。聚焦新兴领域青年发展,举办关心关爱“两企三新”青年座谈会、青年就业创业政策解读会等30余次,吸引上千名青年参与。凝聚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以乡镇青年之家为阵地,广泛号召返乡大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靶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将乡村民俗、人文地理、生态资源等要素与互联网进行结合,运用产品营销、开拓市场、品牌塑造等知识,开展直播带—3—货助农活动20余场。带领青年参与羌历年,走访非遗传人,组织各镇街青年开展猜灯谜、做剪纸等民俗文化活动,引导青年传承乡村文化。发挥青年作用开展志愿服务。有效整合各级团组织、团属社会组织、公益社会组织等力量,带动广大青年投身志愿公益,举办“地球一小时”、李白文化发展研究等公益活动上百场。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爱心陪伴、森林防火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群众上万人,擦亮“河小青”“爱在旅途”等志愿服务金字招牌。三、服务青年发展需求,开辟错峰学习方式以青年之家为纽带,以点串线、以线促面,聚力打造青年夜校示范点,推动夜校从“走红”到“走远”。创建“示范”夜校,掀起学习潮流。延伸服务青年触角,坚持“公益、低偿”运营模式,创办具有属地特色的示范“青年夜校”,及时满足广大青年“充电赋能”需要,创办以来已有近2000人参学。丰富“菜品”种类,营造轻松氛围。因地制宜设计夜校“招牌菜”,开设舞蹈、搏击、书法等“百花齐放”的课程,从热血运动到文学艺术、从常规课程到特色非遗,“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帮助青年自由追求丰富精神生活,结交学习“搭子”,营造x独有的城市归属感。开放“点菜”模式,实现“众口可调”。坚持线上高效率联—4—系、线下高质量服务,通过“广发问卷+精准调研”实时了解青年群体的学习意愿,对课程进行动态更新和分批开放,打破课程种类限制,让更多青年“想学就学”,为青年人“终身学习”的路上提供更多优质的“精神食粮”。团x市委充分运用本地资源,以拓展青年之家阵地建设为基础、以搭建青年交流平台为支撑、以丰富青年活动内容为重点、以服务青年发展需求为目的,突出思想建设和精准服务,在全市范围建好用活青年之家183个,先后开展就业指导、现场招聘、青恋计划、非遗传承等活动上千场,切实满足青年创业就业、婚恋交友、成长学习等现实需求,成为青年“想来、能来、常来、爱来”的青年服务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