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篇序言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相关背景:200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了高校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开设问题。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中宣部、教育部根据政治局的决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教育部社政司同年下发了文件,确定了包括《毛中特》在内的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程。高校政治理论课(原理类)的沿革:联共(布)党史-------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邓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导言一、概论课的性质及主要内容二、本学期概论课的教学安排三、学好概论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概论课,重点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一、概论课的性质及教学目的开设概论课的目的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两大理论成果,以及这些理论之间的联系。2、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3、明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习概论的基本要求1、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2、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概论课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一、概论课的主要内容◆采取专题式讲授的方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十三个专题。◆集中授课、个别答疑、小组讨论相结合。◆结合寒假的社会实践写一篇二千字左右的小论文或者提交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成绩评定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概论课的教学安排第一讲青年毛泽东的成长道路第一讲青年毛泽东的成长道路一、初受儒学的影响,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三、追随激进民主主义,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四、走十月革命道路,由爱国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第一讲青年毛泽东的成长道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韶山冲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处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时期,也是中国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转变时期。毛泽东出生和生活在中国历史发生空前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恩格斯)。列宁曾经说过,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一、初受儒学的影响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湖南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一、初受儒学的影响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父亲毛顺生,治家精明,由于没有文化,因和乡邻因山林纠纷打输了官司,故希望毛泽东好好读书,以后继承家业,教他记账、双手打算盘,并送他读私塾读书6年。当发现毛泽东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时候,就用“不孝”、“懒惰”来责备。但毛泽东并没有按照他父亲设计的道路走下去。毛泽东的母亲勤劳简朴心地善良,待人慷慨乐善好施,深为邻里和相亲所称道,它对穷人的关照的事迹至今仍在韶山一带广为流传。她的品质对年少的毛泽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毛泽东的影响很大。一、初受儒学的影响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1919年,毛泽东为母亲写的《祭文》中有这样的描写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视频:毛泽东谈母亲一、初受儒学的影响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毛泽东(润之、润芝、石三)从8岁至13岁在韶山地区五个私塾里苦读“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曾受私塾儒家学说的影响。毛泽东领悟能力很强,记忆力也很好,六年私塾生活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功底。毛泽东读《论语》、《孟子》、《左传》这些经书,背诵如流。毛泽东少年时代的超出常人的记忆,显然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他引用古籍总是恰到好处,信手拈来,画龙点睛。一、初受儒学的影响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毛泽东虽然熟读这些经典,但并不喜欢。虽不喜欢,但学习起来却也极为认真,这使得他从小打下了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后来毛泽东那些充满睿智的宏篇论著,还是那些大气磅礴的诗赋文章,都无不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辉。一、初受儒学的影响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毛泽东生长在农村环境,生活在农民之中,他了解农民的疾苦,同情农民的遭遇,支持农民的反抗斗争,曾立志长大之后,为农民写书,写歌颂农民的书。《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初受儒学的影响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中华民族正遭受着深重的灾难,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1910年春天,长沙万余饥民大暴动(长沙抢米风潮)惨遭镇压的事件,使毛泽东直接受到了冲击。毛泽东后来回忆说,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始终忘不掉”,“影响了我的一生”。他目睹祖国的内忧外患,产生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一、初受儒学的影响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毛泽东早在韶山读私塾时,曾在亲友处借阅过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和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写的《盛世危言》以及冯桂芬等人的著作,对书中提出的富国强兵之道在于开矿山、修铁路、发展商业、设立议院、实行“君主共和”,开办报馆,设立图书馆,以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等主张,深表赞同。他还从启蒙老师之一的李漱清那里听到不少关于维新救国的道路和爱国志士的动人事迹。一、初受儒学的影响不久就冲破了孔孟之道的束缚毛泽东决心走出家乡,走出封闭式的私塾学堂,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到那些新式学堂学些新知识。为了能求学,他几乎动用了所有的长辈、亲朋和好友去当他父亲的“说客”。在得到父亲的同意后,到湘乡县立东山高小读书。从此,毛泽东离开了韶山冲,也开始了他一生最具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生。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1910年秋,毛泽东考取了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在试题《言志》的答作中,畅抒了自己求学救国的志愿。校长李元甫阅后,高兴地说:“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之才”。之后,他继续阅读《新民丛报》,热烈拥护康、梁的维新救国主张。康、梁的重要文章,他总是读了又读,差不多整段整段的都能背诵下来,并写了不少笔记和批语。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在湘乡县东山学堂的学生中,多是富家子弟,且帮派众多。毛泽东回忆:“三派都看不起我。我精神上感到很压抑”。在这个晦暗的时期,他写过一首《咏蛙》诗自勉: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在东山学堂,毛泽东眼界大开。接触到了自然科学和西学的一些新学科,学了一些外国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他第一次听说美国这个国家。当他听老师讲“华盛顿经八年苦战,始获胜利,遂建国家”时,他说,“中国也要这样的人物”。在东山学堂学习的短暂日子里,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思想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毛泽东读书极为勤奋,再加上他比同学们的年龄要大一些,更懂得学习的可贵。所以,东山学堂满足不了毛泽东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他听人说,要想学得更多,就要到长沙去,因为那是是湖南的省会,有更知名的新学校。而东山学堂的校长、老师、同学,看到他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又好,都建议他去长沙考中学堂,继续深造。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半年之后的1911年春天,东山学堂的贺岚冈老师应聘到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任教,愿意带毛泽东前往读书。毛泽东再次冲破家庭的阻力,挑着行李走到湘潭城,第一次坐轮船到长沙,并顺利地考入了湘乡驻省中学。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了父亲的帐薄里,父亲偶然翻到了,上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日)西乡隆盛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初到省城,毛泽东视野大开。他除了读书,开始更多的关注社会变革,并由此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转变——走向革命民主主义。在长沙,他第一次看到革命派办的《民立报》,他由此知道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被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深深吸引。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1911年春天,18岁的毛泽东将他所描绘的未来中国政治蓝图,贴在驻省中学墙上:孙中山成为新中国的总统,康有为担任总理,梁启超是外交部长。尽管他还没有放弃“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敬仰”,但对革命民主主义已有很高的热情。他毅然剪掉辫子,以示反清的决心。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在驻省中学读书半年的毛泽东投笔从戎到革命军当了一名普通士兵。毛泽东和士兵们的关系很好,经常帮助他们写信,读报,讲述政治形势。当时,每月饷银七元,他除了吃饭、喝水用去二、三元外,其余都拿来订阅报刊并很快养成天天看报的习惯。他常说:报是百科全书,是活的历史,从报纸上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辛亥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由于对这种革命的完全失望而决定退出新军。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1912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第二年改为第一中学)泽东在这所学校也是只读了半年,因为他觉得这种学校的校规刻板,且学校所开的课程门类有限,远不能使他满足,所以他决定退学。。二、从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到拥护孙中山的救国道路1912年7月暑假前,毛泽东不顾老师、同学的劝阻,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省立一中。他觉得上这个学校还不如自学好,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庞大的自学计划,每天从他的居住地湘乡会馆出发,步行三里路到浏阳门外定王台的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三、追随激进民主主义,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1912年秋,毛泽东在湖南省立定王台图书馆过了半年极有意义的自修生活,他看了系统地阅读了世界历史和地理教材,第一次看到了世界地图,阅读了18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代表作。卢梭、孟德斯鸠、亚当.斯密、达尔文等启蒙思想家、科学家、经济学家的著作对他影响很大。三、追随激进民主主义,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毛泽东自学的这段经历,影响到青年毛泽东后来思想发展的方向。这其中,毛泽东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世界,在思想层面上,他开始摆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而上升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三、追随激进民主主义,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就在毛泽东刻苦自修并深感“极有价值”的时候,远在家乡的父亲毛顺生得知儿子在长沙“无所事事”,便拒绝继续资助毛泽东,希望他能回家乡继承祖业。三、追随激进民主主义,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1913年春,毛泽东又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校长看到了他考试时作文答卷,连连赞叹:“这样的文章,我辈同事中有几个做得出来!”次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预科三班,该年秋,预科期终考试,毛泽东成绩优秀,编入本科八班,。三、追随激进民主主义,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第一师范是千年学府,最初称湖南师范馆。学校不仅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是毛泽东以前就读的几所学校不能比拟的。学校特别强调“道德实践”、“身体活动”、“社会生活”,强调要从人格、学识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学校既注意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教师,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