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农村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的典型形式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要求。因此,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要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的基本原则。实施“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是应对农村老龄化,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重要途径,其具体实施和组织形式应不拘一格。目前比较有特色的“党建+农村养老”实践创新有以下几种。(一)“党建引领+站点建设”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党建引领+站点建设”这种实践主要特点是以党建引领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优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精准界定服务对象,以养老服务促进党建、以党建引领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例如,北京市密云区为精准开展互助养老服务,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乡镇(街道)和村党支部组织全面排查、梳理独居老年人分布情况、身体状况、居住情况等,建立独居老年人信息台账,做好人员安排和科学配置设施,为“邻里互助点”合理布局,确保“邻里互助点”帮对人,满足精准供需;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结合本地农村状况,在建设“农村互助睦邻点”的基础上,走出了“党建+村民自治+农村互助养老”的农村养老服务新路子。这种工作机制由指定的1名村(居)党员干部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做好日常管理,并且积极倡导在职党员、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积极参与阵地建设,从而使得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有人管,较好地破解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组织不力的困境。通过党建引领,既夯实了农村“邻里互助点”“互助睦邻点”等养老服务载体,又把这些载体作为农村党建的阵地,创新了工作机制,促进了养老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使党的建设、农村养老、乡村治理实现了融合发展。(二)“党员+多元群体”的农村养老服务队伍构建。“党员+多元群体”的农村养老服务队伍构建,其主要特点在于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凝聚农村爱老助老服务多元群体的力量,构建为老助老服务队伍,为农村老人打造养老服务的保障网。例如,安徽省天长市聚焦“养老不出村”,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队伍,构建“党员+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志愿者+就医联系人”的巡访、关爱、服务守望体系,壮大了农村养老服务队伍,优化了服务人员结构。这支队伍的构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凸显了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主导、基层相关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有效解决了农村养老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为农村老年人构建起“守望之家”“安全之网”。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突出党建引领建队伍,把践行初心使命落实到为村民服务的行动上,每个村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为队长,村委成员、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优秀农村青年等为成员的农村助老志愿队伍,以此选优配强农村助老志愿服务队伍,破解农村特困、独居等特殊老人养老难题,在这一过程中有力解决了基层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后备力量备而不用等问题。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以在职、退休党员组建互助养老队伍,促进“党建+农村互助养老”项目健康发展,这既让老党员拥有继续接受党的教育,又有学习和发挥余热的机会,同时也壮大了助老为老服务队伍。以上创新实践,优化了乡村治理人员结构,汇聚多元力量参与农村养老工作,开创了农村养老服务的新局面。(三)“党的层级组织+双述双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机制建设。“党的层级组织+双述双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机制建设,主要是把市、县(区、市)、乡镇(街道)、村各级党组织在推动农村养老方面的工作与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相衔接,将各级党组织推动养老工作纳入述职评议,以此引领带动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推动各层面积极主动链接企业、社会组织、养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资源,带动、引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提升农村老龄化社会治理效能。例如,江西省南昌市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题,推出“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打造出特色的“南昌经验”。其中一个重要的做法在于构建“党建+农村养老”服务考评体系,将该项工作纳入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村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内容,压实各层级责任,鼓励和指导村委会、党员开展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为农村老年人群体构建起强有力的关爱服务体系,以此助力破解农村老龄化治理难题,并在活动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二、“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的价值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如何化解基层矛盾,促进乡村科学、有序、有效治理;如何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广大农村老年人对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望,这是考验党组织办好农村的事情,促进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试金石。因此,加强党对农村养老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乡村治理、农村养老工作的重要保障。“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不论其表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引领、倡导、整合与协调作用,进一步理顺了各主体的利益诉求,激发了农村地区广大群众的村居责任意识和公共精神,增强了乡村治理共同体意识,促使广大群众自觉主动地融入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行动中,在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了基础。通过研究发现,“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推动党建、农村养老、乡村治理的融合发展,达成乡村有效治理的价值旨归。从现实来看,“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不仅符合扎根于农村大地的实际,更重要的是推动党建、农村养老、乡村治理三者的融合发展。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为目标和任务,以农村养老难题破解、农村老龄化应对、乡村有序治理为落脚点,可以真正达成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价值旨归。通过创新探索“党建+农村养老”模式,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了服务阵地向乡村老年人家庭延伸、向满足农村特殊老年人服务需求下沉,不断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党旗红”托起了“夕阳红”,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开创了农村养老工作的新局面。这不仅在农村养老服务打开了党建工作与农村老年人现实需求相结合的新局面,也壮大了农村养老产业,又可以起到美化乡村、端正乡村风气,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另外,在“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中,把党支部、党员锻造为满足乡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实施乡村治理的主心骨和主力军,使得具有乡土特色又更接地气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序发展。党建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实现了乡村老年人养老更有依靠、有保障、有尊严,不仅化解了家庭因为老年人养老问题带来的不和谐,还化解了代际矛盾,增进了家庭和谐和美,促进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等多方面的融合,从而实现了乡村有效治理的价值旨归。(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创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新局面。面对新时代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和新特点,需要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农村养老问题。如何实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晚年养老服务需求有保障、有尊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科学规划,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破解农村老龄化难题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上述地方的创新实践充分表明,通过“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把党建工作内容、工作阵地、工作对象等与乡村老年人需求对接和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体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可以较好地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所开展的党建工作,其对象并不局限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而是更加聚焦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聚焦他们对晚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党建常规性工作的有序推进,还把党建工作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实现了党建引领农村养老工作的同时,又将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需求、乡村治理结合起来,使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从“要我应对”逐步向“我要应对”转变,以应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组织方式的灵活性、组织形式的新颖性来逐步破解新时代农村养老难题,实现了农村老龄化应对方式、应对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开创了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的新局面。(三)拓展农村党建阵地建设,构建农村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上述的创新实践为农村老年人去哪儿养老,怎么实现养老不出村,就近、就便安享幸福晚年提供了典型范例。把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党建的一部分,把农村养老服务的场所作为党建工作的新阵地,调动农村党员和村民等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增强其自治意识和自主意识,促进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等融合发展,实现了党建和农村养老工作的一体化推进。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党建的引领作用,开拓了农村党建工作对象、内容、场所和方式的新阵地,也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激发了各地开展敬老、养老、助老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营造出农村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四)密切党群关系,有助于破解农村养老现实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的小事就是党的大事。通过上述的创新实践,不仅有助于解决部分农村留守、高龄、独居、特困老人的“身边”“床边”“周边”缺少服务的现实难题,在乡村治理进程中也可以逐步改善农村养老资源少、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等状况,而且在解决诸多难题中激发起基层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融洽党群、干群和家庭代际的关系,营造农村尊老孝亲的浓厚氛围,在推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逐步破解农村老龄化带来的治理难题,促进社会和谐和乡村新风貌的正向发展,营造出乡村治理的新气象。总的来看,“党建+农村养老”的创新实践,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乡村、向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下移、下沉,加强预防和化解农村养老问题引发的一些风险和矛盾,还可以实现党建工作内容的丰富和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聚焦农村特殊老年人养老现实需求,在党建工作的内容中加入养老服务工作,找准党建工作的“发力点”和群众生活“期盼点”的结合,有助于破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思考与建议以上的实践表明,以党建引领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可有效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反过来,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也可以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和载体,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迈上台阶。“党建+农村养老”创新实践,用党建引领农村养老服务建设,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空巢留守老人养老难等问题,用党建的“温度”解决农村留守困难老人养老难题。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党建+农村养老”有效结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该体制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以“党建+农村养老”激发乡村治理活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党建不仅有助于破解农村养老难题,还可以发挥其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有其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基层党组织是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党建工作与农村养老工作的有效结合,可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党建工作把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难题能否有效解决,不仅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党员在农村的形象,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因此,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党建引领,要把农村养老问题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一并考虑,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精细化、个性化的就近就便的服务,才能使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真正得以妥善解决,使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得到激活,让亿万农村老年人家庭和睦、干群融洽成为事实,进一步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更加和美宜居。由此,也将为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