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深刻把握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党课讲稿:深刻把握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意义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任何民族、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品质以及独特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文化表征。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握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意义,不断巩固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努力完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任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发展。回看历史,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被动卷入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华文明受到巨大冲击,一些人一度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中华文化主体性日渐迷失。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不仅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而且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新的基础上造就了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重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持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在此时代条件下,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为此,必须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加强党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决策部署,沿着党为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指明的正确方向、开辟的正确道路不断前行。同时,要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并在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具体实践中坚持、运用和发展党的科学理论。▌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是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力量源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在中华大地上生产生活,不仅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并赋予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中华文化主体性是全体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锻造出的文化主体意识的表现,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实践中的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一方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将积极响应人民的呼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使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离开了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中华文化主体性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需要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拜人民为师,向人民群众学习。▌坚守“魂脉”“根脉”是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真理,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而且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价值。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也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自成立以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源自彼此高度契合而相互成就、相互支撑、相互贯通,从而发生深刻“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新的文化生命体,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让“魂脉”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让“根脉”成为现代的,中华文明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新征程上,只有继续坚持和深化“两个结合”,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走出各偏一隅、各执一端的狭隘和僵化的文化主体性生成理路,才能正确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科学的理论才有愈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文化主体性才能始终稳固。▌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中华文化主体性也吸收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和文明交流互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有利于文明交流互鉴,文明交流互鉴也有利于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不同文明可以相互交流发展,不同文化可以取长补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绝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更加自信地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汲取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本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也是我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同时,我们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