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关于行政复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行政复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分析报告,共计5篇。第1:关于我市行政复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监察司法委围绕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以行政复议工作为着力点,以法治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落脚点,扎实开展监督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调研情况监督调研紧扣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助力“三个一号工程”的部署要求,采用“三跨三联”方式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一是跨层级联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先后赴市司法局和鄞州、慈溪开展实地调研,与部分区(县、市)人大联动开展调研,走进XX、XX等地工业园区倾听企业家意见,走进XX街道听取小微企业、工商户和新业态经营者呼声,将情况摸清、将问题搞准,提升调研精准度。二是跨部门联合。会同法院、检察院、信访部门就依法行政信访情况、涉及行政执法案件情况、司法与行政衔接情况开展细化调研,同时联合财经、城建环资、社会建设等工委开展分项调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升调研宽广度。三是跨场景联通。线上线下相联通,依托基层单元和“浙里甬人大”综合数智应用,广泛听取代表群众意见。坚持内景与外景相结合,聘请专家教授组建案卷评查组,开展行政复议案卷评查,深入掌握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情况,提升调研专业度。二、基本情况与成效我市行政复议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发挥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获评全省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复议条线成绩突出集体,行政复议创新工作连续两年获全省司法行政项目创新推进奖。一是改革力度大。扎实推进行政复议改革,市本级和十个区(县、市)行政复议局全部挂牌,构建案件统一受理、统一审理、统一决定、统一应诉的工作模式,实现一级政府行政复议工作“一个口子”对外。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立案、听证、调解各类工作制度、配套制度20余项,推动复议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二是办案质效佳。创新完善便民为民举措,打造多功能接待窗口,开设网上申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发挥便民优势,提高群众申请行政复议的便捷性、积极性,两年来共办结行政复议案件3026件。注重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案件办理站位全局、依法规范、严谨细致,坚持把调解贯穿行政复议的全过程,通过案前、案中、案后全流程调解,实现“应调尽调、能调尽调”,全市行政复议案件连续两年调解成功率超过3/4350%,%的行政争议经过复议后实现定分止争,2023年一季度复议后起诉率%创历史新低,有效推进“案结事了”,实现“三个效果”高度统一。三是探索创新多。在全省首创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打造一站式复议服务综合平台,此举受到司法部、省司法厅肯定推广;在全省率先建立复议案件速审速裁工作机制,推动“繁简分流、简案速办、繁案精审”;在全省率先实施行政复议监督员试点和行政复议案件纠错报告制度,推动复议工作提质增效,促进依法行政。四是作用发挥好。把强化服务中心大局落实到行政复议创新实践中,以前瞻式、驻点式服务助推宁波西枢纽交通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宁海清溪水库工程等重大项目提质增速。初步形成复议先行、诉讼后续的总体格局,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显现,2021年首次实现行政复议申请数超过同期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数,2022年复议诉讼比达到、复议案件数增幅列全省第二,今年1—4月复议诉讼比达到。行政复议工作作为法治政府建设晴雨表、助推器的地位不断深化。透过行政复议这一窗口,从调研情况看,我市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新高度。一是制度服务力更优。出台各项助企惠企政策,推行“柔性执法”措施。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首创“执法正面清单”152制度体系,惠及优质企业近300家,入选生态环境部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市商务局出台涉外商务人员出入境便利化若干措施。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全市四级平台累计提供公共法律服务27万余人次(件)。市人社局创新推出便民利企“十办五服务”,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市市场监管局加强交易规则合规性审查,切实保护中小经营者权益。二是权益保护力更大。重视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尤其注重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入选首批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全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进入全国前三。成立全国首家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全省首家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互助基金,开出全省首张知识产权违法失信名单。三是纠纷化解力更强。涉重大工程项目补偿安置相关行政争议发案量同比下降62%;健全纠纷化解“网上随时办、全域就近办、简易快捷办”机制,市人力社保局规范监察执法,处理欠薪纠纷18776件,为万名工人追回工资报酬亿元,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行政复议和法治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新成效,较好反映了2022年我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有了新跃升: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主体责任压得更实;更加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法治意识树得更强;深入贯彻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执法改革扎得更深;法治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成果不断涌现,法治基础植得更厚,连续3年在法治浙江考核中居全省第一。三、存在问题与不足(一)行政复议改革还需持续深化。行政复议工作成效与改革所向尚有差距。一是社会知晓率还不够高。行政复议工作5/43宣传的力度和深度不够,社会知晓率不高,部分行政相对人不知复议、不会复议,仍然习惯通过上访或诉讼途径来解决争议,影响了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行政复议刚性还不够强。推进“以案治本”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落地性还不够强,一些部门对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不够到位,对相关改进执法的意见建议落实反馈不够及时。三是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以来,在复议诉讼比持续上升态势下,全市从事行政复议的工作人员不增反减(从120余人减少为40余人),区(县、市)普遍只有1至2名复议人员,“小马拉大车”的情形亟需改变。(二)法治营商环境优化还有提升空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感受没有最满意只有更满意。一是精准服务还需再提升。政府虽然建立了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但在助企政策的精准宣传、直达落地方面还有欠缺。有的对企业原始诉求、真正需求了解不清,未能做到靶向发力,甚至有时导致涉企政策制度目的落空。二是公平服务还需再强化。惠企政策落实中,“大企业红利吃到饱、小微企业政策吃不到”的现象还偶有发生,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关心关怀还不够,有时还存在不透明、不公正的市场隐形壁垒情况。三是能动服务还需再发力。柔性执法措施执行还不够到位,涉企处罚中存在合法不合理的情形,有时容易造成“办一个案件影响一批企业”的情况。(三)基层依法行政问题还比较集中。法治政府建设难在基层,问题也集中表现在基层。一是基层执法被纠错率高。在征迁、拆违等某些领域中,越权执法、违反法定程序执法以及简单粗暴执法等问题还时有发生,辅助人员执法不文明不规范现象较为多见。近两年来,全市行政诉讼败诉、行政复议直接纠错案件中,乡镇街道占比最高。二是基层执法适应性弱。基层依法行政能力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对新领域新业态的监管不够细致,比如在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的监管和处置中,由于顶层设计滞后,有些规定不够细致、明确,导致基层在执法中无所适从,影响执法质量。三是基层执法说理性差。部分行政执法文书对法理、事理的详细阐述不够,未能形成逻辑自洽,对行政相对人的说服力不强,引起行政争议。四、下步工作建议(一)在提升行政复议改革成效上再接再厉。一要提升行政复议可感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民生领域办理好、宣传好一批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复议典型案件,通过行政复议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政府与民众相互理解,引导群众主动通过行政复议路径解决纠纷、维护权益,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二要提高行政复议监督刚性。推动行政复议监督效能充分延伸,以有效举措强化行政复议决定的有效执行,避免群众“赢了案子得不到实惠”。持续推进“以案治本”,综合运用各类手段将问题和压力溯源传导给行政执法机关和一线执法人员,通过制发行政7/43复议意见书、建议书的方式督促改进工作。三要加强行政复议合意型机制建设。加强各类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探索和规范调解类型与方式,持续推进行政复议案件全过程调解,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四要配强行政复议队伍力量。加强与编委等部门的对接,通过多种方式充实复议工作力量,确保专编专用,加快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担当精神硬、力量配备足的复议工作队伍。(二)在提升法治营商环境美誉上创新创先。一要持续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建设。常态化组织开展涉营商环境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清理,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畅通和丰富公众意见反馈渠道,提高涉企相关政策文件的适配性可操作性。二要持续深化公平公正行政理念。真正了解掌握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实际需求,加大支持帮扶力度。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水平,推进全领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掌上通办,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降低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成本,进一步打破制度屏障和壁垒,提高办事便捷透明、公平公正水平。三要持续提升能动服务水平。加强包容审慎监管方式的应用,加快制定完善“首违不罚”事项清单,保障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让执法兼具力度与温度,做到情、理、法有机统一。逐步建立企业合规行政激励机制,探索政府“服务型监管”模式,加强企业事前行政合规指导,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三)在提升基层依法行政水平上聚焦聚力。一要着力增强行政程序执行刚性。更加精准把握行政目的与行政程序的平衡,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的程序性、公平性、合理性、文明性,确保行政执法权规范透明运行。重视基层合法性审查工作,增强行政行为说理性,避免任性执法、过度执法。二要大力提升执法辅助人员素养。以加强执法辅助人员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明确辅助人员执法界限,加强常态化培训,完善责任制考核,切实提升辅助人员的能力素质,带动基层整体依法行政水平提高。三要努力适应行政执法改革要求。要持续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有效推动基层和部门执法高效协同配合,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要加强对新领域新业态有关法规、政策、机制的研究,加强审管罚督各环节的衔接,提高新领域新业态的依法服务监管水平。第2:XX市行政复议工作状况分析报告近年来,XX市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行政复议人员队伍素质逐步提高,解决行政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明显,但与XX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速度比较,行政复议工作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行政复议作为社会纠纷化解手段的重要作用,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2020年2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开启我国新一轮的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这次改革是对我国近年来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试点和行政复议集中制度试点的总结与肯定;9/43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所决定的。为更好推进我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解决我市行政复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我市行政复议工作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以介绍我市行政复议工作近五年开展情况为切入点,对行政复议与应诉趋势进行深入研判,并针对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建议,力求能够对我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一、行政复议机构及人员基本情况(一)市政府及部门机构及人员基本情况我市行政复议工作始于1999年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成立,设有行政复议应诉科,承办市政府的行政复议案件。2019年1月,党和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确定,原市政府法制办不再保留,并入新组建的司法局,行政复议职能自然划转到新组建的市司法局,至此市司法局确定为XX市政府的行政复议机构,并根据工作职能设立了行政复议与应诉科,配备2名专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