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5“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最为重大的任务、最为神圣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人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从“一个结合”拓展到“两个结合”,体现的是对思想文化演进逻辑的深刻认知与自觉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形态的重大创造。从思想创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讲,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一种普遍性的科学思想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这就需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离开了对象的思想就是一纸空文;二是如何让一种外来的思想融入本土思想文化进而推动本土思想文化发展,这就需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不仅是保证本土精神独立性的前提,更是实现思想理论形态在文明意义上飞跃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任何科学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也正是“两个结合”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更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而具有了创造文明新形态的意义。我们要看到,尽管马克思主义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批判与超越的全新思想创造,但也是来自和从属于西方社会的思想谱系,是以西方文明为底色的思想结晶,客观体现着西方文明文化的思维逻辑与风格特质。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要“拿来”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变化了的时代和变化了的社会中依然充分彰显其“思想反映对象”的理论品格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管用工具和锐利武器;还要让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形式、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5000多年来积淀在中华民族生命和血液中的中国情感、中国意志、中国愿望、中国思维等等,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为中国自己的思想。对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彰显中国风格,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马3/5克思主义170多年来的历史实践表明,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更进一步看,本土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才有资格走向未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是确保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很重要的要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滋养中国社会精神独立性的土壤,孕育中国社会精神独立性的源泉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讲的就是中华文化对中国社会精神独立性方面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我们不可能完全脱离开自己的历史文化而去接纳一种完全异质的思想文化,更不可能用一种完全异质的思想文化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并取得成功。坚持思想理论创造中的历史文化主体意识是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已经做和正在做的事情。事实上,第一个结合中的“中国具体实际”不仅包括历史实际、时代实际、实践的实际,也包括历史文化的实际。20世纪以来,毛泽东同志创造性运用“矛盾”“实践”“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等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讲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同志用中国传统经典《礼记?礼运》中的“小康”概念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皆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文化自觉。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把“第二个结合”浓墨重彩突出出来,是为了更加彰显强烈而又鲜明的历史文化主体意识,更加激发深刻而又主动的历史文化主体自觉。从最初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具有浓郁中国文化色彩的阐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与战略愿景,到后来秉持“天下为公”和“丝路情怀”提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世界图景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二个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营造出一种熟悉的文化氛围与亲和力,让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更加喜闻乐见、润物细无声,并且接续上五千多年的文明根脉而生生不息,真正成为中国社会自己的思想,成为中国人民自己的思想,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并不是为本土化而本土化,更不是中国社会的情感偏好。而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必须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5/5特色,哪有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充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展与辉煌,才有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旺盛生命力、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及其辉煌的改变世界的实践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让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让马克思主义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创造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等,这些宇宙观、历史观、价值观、文明观与来自西方文明滋养孕育的马克思主义相互激荡,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了更为宽广、更为深厚的文明底蕴,呈现出21世纪崭新的理论与实践形态,成为了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文明形态。信息来源:党建网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