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1.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以____为突出特征。工业革命以来,____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碳循环: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增强的原因。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主要通过____和____两种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2.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____,甚至威胁人类____、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对国家安全的影响:____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加剧____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激化国家间的____而影响国家安全。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减缓措施:减少碳排放(减排):降低能耗、____、改善产业结构、征收碳税、____等。增加碳汇(增汇,即吸收碳排放):减少森林破坏、____、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或海洋等。适应措施:提高适应能力,如采取预防措施、建设____工程、开展灾害保险业务、改种高热量资源需求的作物类型或品种等。世界各国开展有效和公平的国际合作:各国都要基于“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____的减排行动,特别是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各国需要通过____,协商解决各国对减排、适应与经济发展诉求的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国际减排合作中____应承担更大的责任。1.变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使用化石燃料改变土地利用2.服务功能生命财产安全生存空间的丧失资源危机资源争端3.使用清洁能源倡导节约消费植树造林抗御水旱灾害的水利共同但有区别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培优第一阶——基础知识对点练知识点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2022秋·江西宜春·高二校考阶段练习)CO2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某区域释放或吸收CO2的量;辐射强迫(RF)是对某气候强迫因子改变“地球——大气”系统能量收支平衡影响程度的度量,是强迫因子作用于气温变化的一个指标。正强迫使地球表面增暖,负强迫则使其降温。右图示意某时段俄罗斯辐射强迫对当年CO2通量变化的响应结果,化石燃料燃烧和野火是俄罗斯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俄罗斯的净辐射强迫以负值为主,主要是因其()A.经济发展水平落后B.能源结构以清洁能源为主C.植被覆盖面积广阔D.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2.监控野火的蔓延方向,最佳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人工智能【答案】1.C2.B【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错误;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不是清洁能源,B错误;结合材料,可知,辐射强迫值与CO2浓度关系密切,CO2浓度高,辐射强迫值高,CO2浓度低,辐射强迫值低,“化石燃料燃烧和野火是俄罗斯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可知俄罗斯的化石燃料燃烧,释放CO2,引起辐射强迫值高,但由于植被覆盖面积广阔,吸收了大量CO2,所以使得俄罗斯的净辐射强迫以负值为主,C正确;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会产生大量CO2,使得辐射强迫值高,而不是以负值为主,D错误。故选C。2.结合所学知识:监控野火的蔓延方向,最佳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是储存、分析、输出信息的,不能实时监控野火的蔓延方向,A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定位、导航的系统,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能实时监控野火的蔓延方向,C错误;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D错误。故选B。知识点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2022春·江苏南通·高二统考期末)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2011年11月联合发布《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全海域海平面上升幅度将达到80~130毫米。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气候变化威胁我国的国土安全,主要表现在()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B.极端天气增多,旱涝灾害增多C.冻土快速融化,影响青藏铁路运行安全D.加剧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4.气候变化威胁中国的生态安全,主要表现在()A.引发冰川扩张,加剧水资源短缺B.海洋赤潮灾害频发,影响养殖业C.湿地大面积萎缩退化,功能衰退D.生态移民增加,影响社会稳定【答案】3.A4.C【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导致陆地面积减小,直接威胁我国国土安全,A正确。B、C、D三项均不属于对我国国土安全方面的威胁。故选A。4.全球变暖,蒸发变强,导致湿地大面积萎缩退化,其生态功能严重衰退,C正确;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面积萎缩,A错误;气候变化对海洋赤潮和生态移民的影响较小,BD错误。故选C。(2022春·江苏苏州·高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校考期中)我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设定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供应为300kg/人·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为400kg/人·年,下图为“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评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各情形下评估依据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中低排放且无CO2肥效作用B.乙—中低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C.丙—高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D.丁—高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6.下列措施中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用较为显著的是()①加强土地管理与基本农田保护②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碳零排放③改造利用盐碱地,推广海水稻④农业生产严禁使用农药、化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5.C6.B【分析】5.不考虑CO2肥效作用,高排放的情景下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粮食供给将有可能在2030年前后出现粮食缺口,中低排放的情景下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粮食供应将不存在问题,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粮食需求将可能无法得到满足,如果考虑CO2的肥效作用,目前预测的气温升高将不会对我国未来粮食生产造成负面影响;高排放和中低排放情景下,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粮食安全将可以保障,气候变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均将不会构成威胁,而中低排放情景下的粮食供给可以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粮食需求。所以甲为中低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A错误;乙为中低排放且无CO2肥效作用,B错误;丙为高排放且有CO2肥效作用,C正确;丁为高排放且无CO2肥效作用,D错误。故选C。6.加强土地管理与基本农田保护,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耕地安全,保障粮食安全,①正确;农业无法做到清洁生产,②错误;改造利用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③正确;无法做到全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知识点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2022春·山东泰安·高二统考期末)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是()A.能源结构B.减少排放C.人为抵消D.收集封存8.关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相关做法不正确的是()A.打造中西部地区新能源基地,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摆脱对国际能源供给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C.加大清洁能源结构占比,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D.提高钢铁、铝和塑料等高耗能产品回收利用率【答案】7.A8.C【解析】7.由图可知,随着非化石能源占比的提高,碳排放数值明显降低,即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够减少碳排放,是其中的核心,A正确。碳排放在总量上并没有减少,而是转化为可以处理的形式,B错误。碳中和核心上是能源进步而非人为抵消,C错误。收集封存并不能实现碳中和,D错误。故选A。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碳中和是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多清洁源如水能、太阳能以及风能等能源,有利于打造中西部地区能源基地,调整能源消费结构,A正确。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对国际能源供给的依赖,保国家的源安全,B正确。碳中和虽然可以达到环保的目的,但是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只是排放二化碳之后使用其它方式将其吸收,C错误。碳中和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我国钢铁、铝等产品的回收利用率,提高利用效率,D正确。依题意,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C。(2022春·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十一高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环境中煤和其他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化石燃料()A.天然气是森林被掩埋在地下形成B.煤炭多在近海,埋藏浅,易开发C.在沉积岩层中呈均匀、连续分布D.大规模使用可能改变全球碳循环10.可以采取的固碳措施有()①增加植树造林面积②减少能源的消费量③将CO2封存到海洋④建立碳交易市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9.D10.C【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煤是森林被掩埋在地下形成的化石燃料;天然气是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动植物都有;A错误;煤炭多分布在陆地,埋藏浅,易开发;图中可知,石油埋藏相对较深,B错误;化石燃料在沉积岩层中是不均匀,不连续分布的,C错误;化石燃料多是生物的遗骸转化而来的,是固定在地层中的碳;大规模使用燃烧化石燃料会将固定在地层中的碳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可能改变全球碳循环,D正确。故选D。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采取的固碳措施有,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让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并储存在植株体中,可以起到固碳的作用,①正确;将二氧化碳封存到海洋中,可以起到固碳的作用,③正确;减少能源的消费量不可行,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减排的措施,不是固碳的措施,②错误;建立碳交易市场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是减排措施,不是固碳措施,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培优第二阶——核心知识重点练(2022秋·江苏南通·高二统考期中)图为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10~2018年期间,江苏省碳排放所占比重下降的是()A.生活消费B.第一产业C.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2.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省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优化农业生产结构B.控制农作物种植面积C.大力发展绿色交通D.限制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1.B2.C【解析】1.分析图形信息可知:2010~2018年期间,江苏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第一产业碳排放量基本不变,因而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B正确;2016年,第二产业碳排放量下降,江苏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呈波动上升,C错误;生活消费和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D错误。故选B。2.农业是第一产业,碳排放量影响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控制农作物种植面积作用不大,AB错误;发展绿色交通,利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C正确。第三产业的发展碳排放量少,应促进发展,D错误。故选C。(2022春·河南南阳·高二校联考期末)碳排放是对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下图示意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国家2020年的能源消费()A.以煤炭为主B.以化石能源为主C.以可再生能源为主D.以清洁能源为主4.图示国家中()A.南非碳排放量最大B.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碳排放量基本相同C.法国能源利用技术先进D.荷兰和墨西哥的能源消费量基本相同5.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能源资源禀赋②经济技术水平③能源消费政策④人口结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3.B4.C5.A【解析】3.读图分析,图示国家202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B正确;只有中国、南非等少数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A错误;化石能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