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高一地理·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BADCABCAABCC1314151617181920DCBDDDCB1.B2.A3.D【解析】1.光伏发电受天气变化影响,阴雨天气多,则发电量较低;晴天多,则发电量高。皖南(安徽南部)地区,6月正值梅雨季节,受长时间阴雨天气影响,晴天少,光伏发电量低;3月、9月、12月的晴天日数均比6月多;故发电量最低的月份应为6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屋顶太阳能发电不占用土地,与集中式光伏发电相比,占地面积小,A正确。太阳能分布广泛,与集中式光伏发电相比,屋顶太阳能分散布局,发电效率低,B错误。太阳能来自太阳,是以光与热的形式体现的能源,受天气影响大,C错误。太阳能清洁可再生,无论是集中式光伏发电还是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对环境污染都小,D错误。故选A。3.最适宜推广光伏发电的地区,应是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光伏发电的地区。贵州、安徽、重庆、西藏四个地区中,西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日数多,是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最适宜推广分布式光伏“宜建尽建”,D正确,ABC错误。故选D。4.C5.A【解析】4.结合太阳系八大行星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为火星,②为金星。相比于火星和金星而言,地球适宜的温度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利于生命的繁衍,C正确;强烈的太阳辐射、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等不利于生命的繁衍,BD错;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并不是地球具备生命的基本条件,A错。故选C。5.图中表示行星绕太阳公转,因此只有太阳系,D错;①为火星,②为金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公转轨道与木星公转轨道之间,即位于①行星的左侧,A正确,BC错。故选A。6.B7.C【解析】6.结合材料可知板足鲎类距今约4.3亿年的“明星动物”,估计最早出现于早奥陶世,因此板足鲎类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寒武纪以前,为古生代时期,B正确。故选:B。7.由题干可知,秀山恐鲎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根据地球生物进化史可知,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于古生代,C正确;联合古陆时期是蕨类植物空前繁荣,AB错误;重要的铁金成矿期是中生代时期,D错误。故选:C。8.A9.A【解析】8.惠灵顿地处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南半球盛行西风的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9.区域盛行西北风,惠灵顿位于两岛之间的位置,两岛之间为海峡,海峡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风速加快。根据材料“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可知三面环山,地处山地迎风坡,且面向大海,摩擦力小,风力强劲,①②③正确。区域常年受盛行信风带的影响,④错。故选A。10.B11.C【解析】10.飞机在对流层起飞,在平流层飞行。大规模的火山爆发造成当地机场被迫关闭,这主要是因为火山灰进入到了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和平流层,B正确;高层大气位于平流层之上,不是飞机飞行的高度,ACD错误。故选B。1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A错误;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B错误;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的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造成地表温度下降,C正确;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D错误。故选C。12.C13.D【解析】12.根据材料可知,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ABD错误;据图可知③时段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故C项正确。故选C。13.施肥可以增加产量,滴灌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但不能保温;改善茶园的通风条件会加大冻害的威胁;熏烟可以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大气的逆辐射,晚间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塑料薄膜覆盖可以减少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项。14.C15.B【解析】14.由于芦苇床是对废水进行收集与循环,所以芦苇的主要作用是对废水进行处理,起到处理污水的作用,C正确。截留雨水,调节气候与美化环境不是图中芦苇的主要作用,ABD错误。故选C。15.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图示的循环系统具有排水层与收集井,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循环系统对于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够将水资源进行重新利用,能够节约用水,B正确。该循环系统不能够防治大气污染,C错误。减轻内涝与增加生物多样性不是该循环系统对于城市的主要意义,AD错误,故选B。16.D17.D18.D【解析】16.图中①由海洋指向天空的云,表示蒸发,A错;②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B错;③由天空的云指向地面,表示降水;④在地表,由陆地指向海洋,表示地表径流,D正确。故选D。17.南水北调是将长江的水调到华北地区,改造的地表径流环节,为图中的④,D正确;图中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ABC错。故选D。18.汇入大海说水圈参与、化为彩虹说明大气圈参与、渗入地下说明岩石圈参与、被植物吸收说明生物圈参与,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19.C20.B【解析】19.读左图可知,此时大海水位高,正值涨潮期,利用潮水流入推动水动水轮机能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因此最可能位于14时前后,因为此时正值涨潮时,且之后出现一天中的最大潮时,发电量最多,C项正确;0时前后潮位低,之后虽然也涨潮﹐但一天中的低潮时,水坝内外潮差小,发电量较小,A项错误;6时前后和22时前后都是退潮期,是潮位较低时,应是海湾内的水流出水坝过程,B、D项错误。故选C项。20.潮汐能发电清洁无污染,①正确;潮汐发电能量来自天体引力能,②错误;潮汐的周期性决定潮汐发电量不稳定,③错误;潮汐有规律性和周期性,因此发电周期性强,④正确。①④组合正确,B对,A、C、D错。故选B项。21.(1)暖(高温)干(干旱)。(2)裸子植物。(3)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发生强烈爆炸所产生的粉尘和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长时间弥漫在大气中,极大地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剧降,恐龙灭绝。(4)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分析】(1)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读图可知与现代相比,中生代气候相对较暖且较干。(2)根据地球的演化过程可知,恐龙生活的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是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3)根据材料可知,小行星撞击事件发生了强烈的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喷发,这会改变原有的大气环境,造成恐龙灭亡。具体来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发生强烈爆炸所产生的粉尘和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长时间弥漫在大气中,极大地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剧降,恐龙灭绝。(4)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爆炸和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气体等,影响大气圈;同时撞击也会造成对水体和岩石的冲击,影响水圈和岩石圈;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物种灭绝,对生物圈造成影响。22.(1)A(2)由北向南(北风)高低低高(3)(顺时针)【分析】(1)“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读图可知,是由于山林和石质地面热力性质不同,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运动,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2)由于山林和石质地面热力性质不同,冷热不均,山林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石质地面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据图可知①为北风;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②为流出去高压,③为流入区,低压;流出区,气流受热上升,气压低,④为低压,流入区,气流冷却下沉,气压高,⑤为高压。(3)由于山林和石质地面热力性质不同,冷热不均,山林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石质地面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23.(1)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但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暖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暖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3)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于是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分析】(1)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湛蓝,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白天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热量散失的快,热量储存能力差,所以常年气温较低。(2)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太阳短波辐射绝大部分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棚内温度升高。由于玻璃隔离,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从棚内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起到保温作用。所以棚内的温度高。(3)暖棚受热较多,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内室受热较少,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于是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将暖棚温暖气流送入室内,达到保温效果。24.(1)海陆间循环(2)水汽输送B(3)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4)相对于不透水地面,植被浅沟利于地表径流的汇集,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地表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的发生;大量布置的植被浅沟会使河流流量更加稳定,也增大蒸发量,使城市空气更加湿润清新。【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水循环涉及领域包括陆地和海洋,应为海陆间循环。(2)图中显示水循环环节②把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其名称为水汽输送。能够实现该环节的是登陆深圳的台风,B正确。冬季西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A错误。人工降雨和长江都没有实现水汽输送,CD错误。故选B。(3)不透水面首先会影响下渗环节,使下渗减少,从而使地下径流减少;同时会使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量增多。(4)由材料可知,在我国东部城市建设中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以改善城市环境。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相对于不透水地面,植被浅沟利于地表径流的汇集,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地表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的发生;大量布置的植被浅沟可以提高地下水位,从而调节径流,会使河流流量更加稳定;也增大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使城市空气更加湿润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