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1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地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期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每小题2分。据人民日报2016年8月12日报道,我国预计在“十三五”规划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读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回答下列问题。1.火星表面的均温为-23℃,低于地球表面均温,主要原因是()A.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比地球远B.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C.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D.公转周期比地球长2.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其主要原因是()A.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答案】1.A2.B【解析】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属于知识性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和原因。【1题详解】行星温度主要由于太阳距离决定的。由表格数据火星距日比地球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气温较低,A正确。故选A。【2题详解】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变,形成了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其中氧适宜生物的呼吸,B正确。故选B。2016年7月31日晚上,月球玉兔车正式和大家告别,它在宇宙中工作了972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玉兔”号月球车工作时的能量来自()A.太阳辐射能B.核能C.太阳风D.风能4.易对玉兔车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月球引力D.地球运动【答案】3.A4.B【解析】试题考查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题详解】“玉兔”号月球车上太阳能帆板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月球车提供能量,月球车工作时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A正确;月球上没有核能、风能发电系统,因此不可能是核能和风能;目前人们还没有利用太阳风作为能量来源的技术。【4题详解】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扰动大气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易对玉兔车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太阳活动,B正确。某地层分布有下图所示的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A.寒武纪B.二叠纪C.石炭纪D.泥盆纪6.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A.湖泊B.高山C.高原D.盆地【答案】5.A6.A【解析】【5题详解】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化石,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展示的鱼类化石,最早鱼类出现在奥陶纪;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寒武纪,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6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图展示的鱼类化石,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应该多水的环境,故A正确,可知BCD错误。【点睛】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A.①B.②C.③D.④8.这段游记关于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①地貌形态②植被状况③地貌颜色④地貌成因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7.B8.A【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主要地貌类型的相关知识。游记中“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说明了该地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孤峰、峰丛和峰林。①图体现了风蚀柱,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A错误。②图中的山峰为孤峰、峰丛和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B正确。③图中体现了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C错误。④图中体现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属于流水侵蚀地貌。D项错误。故选B。【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察地貌的观察。此处“山小而峭”反映该地地貌形态,“草木摇飏”反映该地植被状况,地貌颜色与地貌成因在游记中并未展示,①②正确。故选A。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内空气流动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如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A.加快城郊热力环流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C.减少风沙天气频率D.减少汽车尾气排放10.城市通风廊道应()A.远离主要道路B.靠近下风地带C.限制汽车通行D.降低建筑密度【答案】9.B10.D【解析】【9题详解】城市通风廊道可以降低城市中心温度,减小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从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故B项正确,A项错误;风沙天气出现的频率与通风廊道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减少使用私家车才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故D项错误。【10题详解】通风廊道应靠近主要道路,故A项错误;应接近上风地带,故B项错误;限制汽车通行不可取,故C项错误;降低建筑密度可减少障碍物从而增大风速,故D项正确。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径流增加C.大气降水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12.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根治城市内涝问题D.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答案】11.D12.A【解析】【分析】考查水循环的换节及其作用。【11题详解】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比不透水人行道,增加了水的下渗,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得水汽蒸发量增加,A错、D对。会减少地表径流,C错。由于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B错。故选D。【12题详解】“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增加了水分的下渗,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减弱,A对。会使得城市日较差减小,B错。透水人行道可以减少城市内涝,但不能根治,C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渗,缓解地下水水位下降,但是不会根治,D错。故选A。【点睛】结合实际生活考查渗水人行道的作用及其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下图示意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A.上升补偿流B.径流入海C.寒暖流交汇D.人工养殖14.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3.C14.A【解析】【分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甲处位于南美洲东部沿岸,为纽芬兰渔场,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据图判断,图中①为巴西暖流,②为墨西哥湾暖流,③为北大西洋暖流,④为加那利寒流,因此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的①②③,故选A。【点睛】本题以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15.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A.风化基岩B.气候C.地形D.生物16.图示区域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15.D16.A【解析】【15题详解】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故答案选D项。【16题详解】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正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因此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状况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7.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干旱B.寒潮C.沙尘暴D.滑坡18.下列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冬季风是该自然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②该自然灾害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发育程度高③地形是该自然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④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该自然灾害发生的重要人为原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7.D18.C【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该自然灾害极密集地区和密集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故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滑坡或泥石流。干旱、寒潮和沙尘暴一般发生在北方,结合选项,故本题选择D。【18题详解】滑坡的原因中冬季风对它的影响很小,①错;由图可知,该灾害西部比东部的发育程度高,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发育程度高,②错;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所以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对;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发生滑坡的重要诱发性因素之一,④对。故本题选择C。读“世界人口纬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①北半球②南半球③中低纬度地区④中高纬度地区⑤海拔500米以下地区⑥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20.世界人口分布的差异表现为()A.热量越充足地区人口越多B.温带平原区人口相对稠密C.陆地面积越小人口越稀疏D.气候寒冷地区无人定居【答案】19.A20.B【解析】【19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按南、北半球分,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高、中、低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图中海拔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故①③⑤正确,故选A。【20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而不是热量最充足的低纬地区,A错。温带平原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较好,人口相对稠密,B对。某些陆地面积小的国家人口很稠密,如:日本、新加坡。C错。气候寒冷地区也有少量定居人口,如:因纽特人,D错。故选B。【点睛】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国已有500多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目前影响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因素是()A.文化因素B.政策因素C.气候因素D.生态因素22.农民工返乡对乡村的影响是()A.解决污染问题B.第一产业比重提高C.带动经济发展D.留守儿童比重增加【答案】21.B22.C【解析】【21题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国家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说明目前影响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因素。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题详解】农民工返乡创业,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故A选项错误。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从事的是第二、三产业,因此第二、三产业得到发展,第一产业比重降低,故B选项错误。农民工返乡创业,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故C选项正确。农民工返乡创业,留守儿童比重减少,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农民工返乡对乡村的影响理解和掌握。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东多西少”的现象反而更加突出。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3.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24.西藏自治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B.各种资源均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C.受教育程度低,生育率普遍较低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粮食靠自给【答案】23.B24.A【解析】【23题详解】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资源状况、技术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而资源状况对人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