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卷(新人教版)高一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甘肃省的永泰城曾是宜居古城,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据此完成1—2题。1.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2.永泰城中居民外迁,说明当地()A.环境承载力降低B.人口合理容量变大C.人口合理容量不变D.环境承载力提高【答案】1.D2.A【解析】1.影响人口迁移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据材料可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即该地因缺水,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外迁。故选D。2.永泰城因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当地的环境承载力降低,人口合理容量变小,促使人口外迁。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2020·北京高一月考)迁徙指数:反应迁入或迁出人口规模。下图为2020年农历腊月初七至二月初六期间,北京春运迁出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3—4题。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腊月廿九之前迁徙指数波动上升B.去年该时间段的迁徙指数均大于今年C.腊月廿九之后迁徙指数持续下降D.正月初二以后迁出人口规模比去年少4.以下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腊月廿九前后迁出规模大——传统文化B.正月迁出规模多小于去年——经济差异C.2月下旬较前期迁出指数高——国家政策D.北京的热门迁出地是廊坊市——资源开发【答案】3.D4.A【解析】3.读图可知,腊月廿九之前迁徙指数变化平稳,并未出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之后迁移指数并未“持续”下降,AC错;去年迁徙指数在腊月初七至腊月十七期间小于今年,B错;正月初二以后迁徙指数小于去年,由于迁徙指数反映迁入或迁出人口规模,而该时间段应反映北京人口迁出规模,因此迁出人口规模比去年少,D正确,故选D。4.腊月廿九前后迁出规模大,主要是回家团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A正确;正月迁出规模多小于去年,主要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而不是经济差异(经济差异不大),B错;2月下旬较前期迁出指数高与国家政策关系不大,C错;北京的热门迁出地是廊坊市,其原因并不是资源开发,而是空间距离较近,D错。故选A。(2020·河南省高一月考)《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支持加装电梯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下图为重庆市渝中区某东西向住宅楼,正南面加装电梯后的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5.政府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原因可能是()A.老旧小区即将到使用年限B.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C.为提高老旧小区的附加值D.为带动制造等产业的发展6.图示房屋加装电梯最明显的影响是()A.加大噪声干扰B.影响建筑美观C.减少公共空间D.影响房屋采光【答案】5.B6.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城市化问题的缓解措施及其影响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5.老旧小区如果即将到使用年限,应该拆除重建,再加装电梯没有意义,A错误;年轻人结婚一般是住在新楼房,老旧小区一般住的是中老年人,重庆是山城,楼房多以高层为主,上下不便,需要加装电梯,B正确;加装电梯可以提高老旧小区的附加值(房价),我国提倡政府抑制房价,因此提高老旧小区的附加值不是政府的主要目的,C错误;电梯需求量增加,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但是对整个行业的带动作用有限,D错误。6.从图中看房屋加装的电梯外部有隔离墙,而且加装的电梯与原楼房有一定间距,不会造成大的噪音干扰,A错误;房屋加装的电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美观,但设计合理会增加美感,B错误;房屋加装的电梯会减少公共空间,从图中看占用面积不大,因此不是主要变化,C错误;电梯安装在东西走向的楼房南部,会遮挡楼房采光,中高层的房屋原来可能采光不受遮挡,但加装电梯后采光受影响最大,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注意材料中提到的的关键词如“老旧小区”、“重庆”、“东西向”。我国政府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相应政策扶持及补贴;老旧小区拆迁成本较高。(2020·全国高一期中)读“我国某城市示意图”,回答7—8题。7.新建石油化工城应选在()A.甲—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B.乙—离飞机场较近C.甲—水陆交通便利D.乙—距城市较近,市场广阔8.图中()A.M比P的住宅环境差B.Q地噪声污染最小C.中心商务区不在河流交汇处D.重工业区布局不合理【答案】7.C8.A【解析】7.新建石油化工城应选在甲地,水陆交通便利,C正确;甲地位于主导风向的垂直郊外;乙地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向,会污染城市大气,不合适。8.从图中看,M地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环境质量较差,P地临近旅游观光区,环境质较好,A正确;Q地距飞机场最近,噪声污染最大;中心商务区应位于市中心,在河流交汇处;重工业区位于主导风向垂直方向,河流的下游,布局较合理。(2020·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低影响开发要求在城市水文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设施来实现对降雨产生的径流的控制,以使区域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状态尽量接近于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状态,促进城市水文系统的良性循环。下图示意城市传统开发与低影响开发的径流变化过程。据此完成9—10题。9.导致图示两种开发模式径流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降雨量B.蒸发量C.地表性质D.外排量10.对城市补水入渗效果最优的设施是()A.雨水罐B.蓄水池C.渗透砖D.下凹绿地【答案】9.C10.D【解析】9.读图可知,与低影响开发相比,传统开发的径流峰值出现时间较早,径流峰值较高,主要原因是传统开发不透水地表面积较大,使雨水下渗量急剧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所以导致两种开发模式径流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直接因素是地表性质。故选C。10.雨水罐、蓄水池的主要作用是蓄积雨水,而非增强入渗效果;渗透砖具有补水渗透功能,但与下凹绿地相比效果较差。故选D。(2020·河北省沧州市一中高一月考)微农场是在城市利用阳台、建筑外墙、小庭院、屋顶等空间与环境构建的农场。它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灵活、规模适度的农场,其生产管理主要是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下图为家庭阳台微农场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力B.市场C.资金D.科技12.在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生产旺季,下列城市微农场中加液次数最少的是()A.上海B.北京C.哈尔滨D.西安13.如果在城市地区推广微农场,其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①涵养水源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③增强城市雨岛效应④提供蔬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11.D12.A13.B【解析】11.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据材料可知,微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A错;微农场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B错;微农场的形成发展肯定需要资金,需要资金多少与质量、规模有关,不是主要原因,C错;该农场利用营养液箱为蔬菜提供营养物质,而不是利用土壤来为蔬菜提供营养物质,所以需要科技才能实现,D正确。故选D。12.本题考查天气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生长旺盛期加液次数最少可以倒推此时该地营养液消耗较慢,再反推蔬菜生长速度较慢或蒸发、蒸腾速度较慢,可知此时该地的天气气温较低,光照较弱,降水较多等天气特征,然后结合正常年份6月份江淮地区梅雨天气,可知该地最可能在江淮地区的上海,A对,BCD错。故选A。13.本题考查城市农业的生态效益。如果在城市地区推广微农场,可以调节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增加水汽,增强城市雨岛效应,B正确。(2019·浙江省高一期末)河北省南皮县地处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近年来实施季节性休耕,改“一年两熟”为“一年一熟”,采取“一季休耕,一季种植”,休耕面积2万多亩,取得了良好效益。完成14—15题。14.南皮县实施季节性休耕主要目的是()A.恢复土壤肥力B.提高农作物总产量C.减少作物病虫害D.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15.南皮县最需实施休耕的时段是()A.3月~8月B.10月~次年5月C.6月~10月D.11月~次年8月【答案】14.D15.B【解析】14.题意表明,河北省南皮县地处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过去当地一年两熟,需要大量灌溉用水,为了补充地表水源的不足,大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为了逐步恢复地下水漏斗区的地下水,近年来实施季节性休耕,灌溉用量减少,因此南皮县实施季节性休耕主要目的是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D正确;南皮县实施季节性休耕可以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南皮县实施季节性休耕,改“一年两熟”为“一年一熟”,不太可能会提高农作物总产量,B错误;南皮县实施季节性休耕,对减少作物病虫害作用不大,C错误。故选D。15.河北南皮县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此时地表水丰富,热量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成熟,为了充足利用自然资源,这个时段不适宜实施休耕,且此时耕作对地下水的需求量较小,不会加剧地下水漏斗区的地下水枯竭,因此包括7~8月的时段不是南皮县最需实施休耕的时段,A、C、D不符合题意。10月~次年5月,当地大多处于冬半年,降水稀少,如果进行耕作,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容易造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这时是南皮县最需实施休耕的时段,B符合题意。故选B。(2020·河北省沧州市一中高一月考)“富碳农业”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供给人类生活。下图是“富碳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6—17题16.下列关于“富碳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商品率高B.集约度低C.精耕细作D.成本高昂17.发展“富碳农业”能够()A.减少农药使用量,保证土壤肥力B.增加农产品供给,解决粮食短缺问题C.与企业联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D.实现工厂化生产,缓解耕地紧张局面【答案】16.A17.D【解析】16.据图分析“富碳农业”工厂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不使用农药,产品品质好,商品率高,A正确;从图文看,富碳农业工厂是与排放二氧化碳的工厂紧密联系的,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不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集约化程度高,B、C错。据材料可知,富碳农业是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和传统农业相比成本不太高,D错误。故选A。17.富碳农业是在工厂中进行的,减少农药使用量,保证土壤肥力不是其主要作用,A错误。虽然增加农产品供给,但其规模有限,不能根本解决粮食短缺问题,B错误。图中粮食经过收集、分类、仓储、物流、生物质供应商,产品附加值没有明显增加,C错误;读图分析,“富碳农业”是在工厂中进行高效工业化生产,能够缓解耕地资源不足的矛盾,D正确。故选D。(2020·河南省高一月考)“工业上楼”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沿海城市改造升级老旧工业园区,发展都市型工业所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主要方式是建设高层工业楼宇,销售或租赁给工业企业。高层工业楼宇正在替代曾经流行一时的“花园式工厂”。据此回答18—19题。18.从“花园工厂”到“工业上楼”,反映出当地()A.产业转型基本完成B.城市环境明显改善C.信息工业发展迅速D.土地供应日趋紧张19.与高层住宅楼相比,高层工业楼宇建设时较少考虑建设的配套设施是()A.公共交通设施B.文化娱乐设施C.超市等商业设施D.水电网络设施【答案】18.D19.B【解析】18.“花园式工厂”虽然环境较好,但是占用土地面积较广,“工业上楼”则有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这种模式转变所在的区域为我国部分沿海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土地紧张的现象会越来越突出,而通过“工业上楼”则可以缓解土地供应紧张的现状,所以这反映出当地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的现状,D正确;只是工业园区进行了改造升级,并没有对产业结构、产业模式进行调整,所以这个对产业转型影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