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人教版2019)(考试范围:选必一第一、二章)(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人教版2019)地理(考试范围:选必一第一、二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手机软件Yahooweather的截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D.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较长的时段【答案】1.D2.B【解析】1.图中显示,此时北京时间为9:00,由此可知120°E地方时为9:00,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为165°E,为西半球;图中显示7:09日出,17:36日落,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即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综上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据此选D。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北京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7:09和17:36,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由于北京白昼较短,太阳直射点距离赤道较远,赤道附近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正午影子较长,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不能确定,南极地区极昼范围的变化无法确定。据此分析选B。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一直有着微小的变化。据此回答3-4题。3.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则6月22日前后地球上A.极昼和极夜的范围会缩小B.温带范围会扩大C.热带范围保持不变D.热带范围会扩大4.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A.北极点永远是极夜B.没有昼夜交替C.没有四季变化D.不存在地方时差【答案】3.D4.C【解析】3.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则黄赤交角是23°28′,黄赤交角变大。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变大,极圈的度数减小,则6月22日前后地球上极昼和极夜的范围会扩大,A错。热带、寒带范围会扩大,C错,D对。温带范围会缩小,B错。4.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回归线度数为0,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没有四季变化,C对。全球各地昼夜平分,A错。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不受影响,B错。地球有自转,应存在地方时差,D错。读地球部分海陆分布图(阴影代表海洋),完成5-7题。5.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①④位于西半球B.②③位于东半球C.①位于④的东北方向D.③位于的①的西南方向6.图中③地濒临的海洋的名称是A.北冰洋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7.若一架飞机由①地飞到③地,航行的最短方向是A.一直向东南方向B.一直向西南方向C.先向西北再向西南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答案】5.D6.C7.C【解析】5.根据海陆分布和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区域为北半球高纬地区,该图为北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读图可知,图中①地位于90°E以东,160°E以西,应位于东半球,A错误;读图可知,图中③地位于45°W附近,应位于西半球,B错误;读图可知,与④相比,从劣弧来看,结合地球自转方向,①位于西边,①位于④的西北方向,C错误;读图可知,与①相比,③离北极点更远,位于南方,从劣弧来看,③位于①西方,综合起来,③位于的①的西南方向,D正确。故选D。6.读图可知,图中③地位于格陵兰岛南侧,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③地濒临的海洋是大西洋,不是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C符合题意,排队A、B、D。故选C。7.读图可知,从劣弧来看,结合地球自转方向,③位于①西方,因此若一架飞机由①地飞到③地,从东西方向来看,航行的最短方向是向西飞;经度相差较大、纬度相差较小(或相等)的两地间,最短航线应沿过两地的大圆劣弧段飞行,该大圆劣弧段在北半球)相对两地所在纬线偏北,因此从南北方向来看,航行的最短方向应是选北后南,综合起来,航行的最短方向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C符合题意,排队A、B、D。故选C。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如果月球挡住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挡的现象被称作日食。下图为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地区分布图。图中狭长的黑带为环食带,途经地区可见环食,而虛线框定的地区都可见偏食。完成8-9题。8.在我国,由先到后可见的日环食地区是A.西藏中部、贵州北部、江西南部、台湾中部B.福建南部、湖南中部、四川中部、西藏中部C.吉林北部、山东东部、淅江北部、福建南部D.广东北部、江西南部、湖南中部、河南南部9.甲地某天文爱好者于世界时6月21日6时通过直播平台直播日环食,开播时乙地观看直播的北京时间是A.6月21日12时B.6月21日13时C.6月21日14时D.6月22日12时【答案】8.A9.C【解析】8.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从地球上观测,所处地区越靠西的人越先看到月球遮住太阳,地球上越往西的地区越先看到日环食现象的发生,选项中符合要求的只有A项(同时,也结合图中狭长黑带所经过的地区判断,由先到后可见日环食的地区是西藏中部、贵州北部、江西南部、台湾中部),故选A。9.世界时为中时区区时(0°经线地方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晚8个小时,所以开播时北京时间应为6月21日的14时,故选C。下图是北欧维京人使用的一种航海工具,用来指引航行方向。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10.夏半年某月,维京人在从欧洲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木棍正午影长变化幅度最小的月份是A.7月B.5月C.4月D.1月11.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长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所经海域的纬度范围为A.63°N~68°NB.58°N~66°NC.54°N~60°ND.45°N~66°34'N【答案】10.A11.B【解析】10.注意题干关键词“夏半年某月”,排除D(该地位于北半球);船只在航行中,木棍正午影长变化幅度小,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不大,所以船只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变化不大。由于船只向西南方向航行,所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应向南移动,如此才会使得船只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保持稳定,7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A正确;4、5月太阳直射点均向北移动,BC错。故选A。11.材料显示木棍的高度等于其与凹槽之间的距离,所以当木棍的正午影长恰好与凹槽重合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由此可知船只所在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差为45°,由第(1)题可知,航船航行的时间为7月,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大致为13°~21°(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约8°,一天移动约0.27°),所以航线所经海域的纬度范围大致为58°N~66°N(北欧位于北半球),故选B。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四地的地理位置由北到南的排序正确的是A.丁—乙—丙—甲B.甲—乙—丁—丙C.丁—乙—甲—丙D.丙—丁—甲—乙13.冬至日丁地的日出时间为A.2时30分B.3时30分C.8时30分D.9时30分【答案】12.C13.D【解析】12.甲地夏至为最小昼长,说其位于南半球,冬至日丁地最小昼长为5小时,根据正午12点平分白天,则可知其日出时间为9:30分,丙地夏至日最小昼长接近0小时,说明丙地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距离赤道最远,乙地昼长变化最小且冬至日为最小昼长,则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靠近赤道地区,四地由北到南排序是丁-乙-甲-丙。故答案选C项。13.读图分析可知,冬至日丁地最小昼长为5小时,根据正午12点平分白天,则可知其日出时间=12-昼长/2=12-2.5=9:30分,故答案选D项。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面积约225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1156米。某游客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前往该公园进行徒步、自驾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下图为该游客在公园内拍摄的一处景点照片,该景点位于海岸悬崖旁,由一形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而成,被称为分裂苹果岩。据此完成14-16题。14.组成分裂苹果岩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球表面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上部15.该游客对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A.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岩体断裂B.地壳抬升→剥蚀出露→岩体断裂→球状风化C.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岩体断裂D.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岩体断裂16.考虑当地的环境特征,该游客前往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体验游之前无需准备A.防风帐篷B.防晒物品C.氧气瓶D.防寒衣物【答案】14.D15.A16.C【解析】14.分裂苹果岩为巨型球状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侵入到地壳内部,形成侵入岩花岗岩;这时花岗岩还在地壳深处,后来地壳抬升;花岗岩周围的围岩被外力剥蚀,围岩被剥蚀完毕后,花岗岩岩体出露;花岗岩岩体出露后,岩体发生球状风化,岩体形成圆球状,进而岩体断裂,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形成分裂苹果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新西兰南岛处于西风带,四周为海洋,风力较大,需准备防风帐篷;户外活动时间长,需准备防晒物品;“五一”劳动节期间新西兰即将进入冬季,需准备防寒衣物,ABD错误。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最高峰海拔1156米,整体海拔不高,无需准备氧气瓶,C正确。故选C。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km。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读下图完成17-18题。17.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18.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岩浆岩、风力侵蚀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D.沉积岩、流水侵蚀【答案】17.D18.D【解析】17.据材料可知,图示地区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溶洞等,说明当地的主要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据上题可知,该地的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长期的溶蚀(侵蚀)的结果,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所以,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9-20题。19.下列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中下游平原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答案】19.D20.C【解析】19.读图分析可知,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错误;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D①③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雅丹地貌是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说明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地区是新疆塔里木盆地,C正确。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位于季风区,降水多,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B、D错误。故选C。海啸是由火山爆发、海底地质灾害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喀拉喀托火山为亚洲著名的活火山,2018年12月23日喀拉喀托火山再次喷发,该次噴发以及引发的海啸对当地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读图,完成21-22题。21.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密切相关的板块是A.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22.2018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并引发海啸,最有可能的成因是A.火山爆发引发地表剧烈震动B.火山爆发引发海底滑坡所致C.火山爆发扰乱洋流流向所致D.火山灰降低大气温度,加剧海风强度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