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人教版2019)地理(考试范围:选必一第一、二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低纬度D.南半球中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1.B2.C【解析】1.线速度分布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相同纬度线速度相等;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图示的线速度大约是地球的一半左右,应是中纬度地区;且其线速度的变化自南向北递减,是北半球,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同纬度地区,如果某地海拔高,也相当于地球半径加长,线速度也大。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a的自转的线速度大于b地,说明a点地势高;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在野外,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标杆进行定向。标杆与地面垂直放置,把一块石头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45分钟后,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到B点时再放一块石头(如下图)。据此完成3-4题。3.太阳—标杆定向的原理是A.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B.一年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方向是南北往返C.一年中,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D.一天中,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4.∠AOB角度约为A.8°B.11°C.15°D.30°【答案】3.D4.B【解析】3.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太阳周日视运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因此一天中的日影在地面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D正确,ABC错误。4.由题意可知标杆影子移动的速度与太阳视运动速度相同,太阳视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运动速度相同,依据地球的自转速度(除极点外)每小时15°,也就是1°∕4分钟。45分钟相差11多一点。故∠AOB角度约为11°。故B正确,ACD错误。马尔代夫共和国是位于赤道附近的岛国,由一千多个珊瑚岛屿组成,首都马累。该国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上海的王先生利用“春节”假期前往马尔代夫(73°E,4°N)旅游,下图为其选择的航班时刻表。读图回答5-6题。5.本次航班到达马累时间是“17:55”,这个时间指的是A.北京时间B.马累的地方时C.73°E地方时D.马尔代夫所在时区的区时6.与上海相比,马尔代夫A.自转角速度快B.自转线速度快C.公转速度慢D.地方时早【答案】5.D6.B【解析】5.本次航班从上海出发时,北京时间是12:25,行程8小时30分,到达马累是时,北京时间是20:55,此时东5区的区时是17时55分。题目中到达马累时间是“17:55”,这个时间指的是马尔代夫所在时区的区时,D对。A、B、C错。6.与上海相比,马尔代夫的纬度低,自转角速度相同,A错。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马尔代夫的自转线速度快,B对。公转速度相同,C错。马尔代夫的经度偏西,地方时晚,D错。北京时间2月4日(除夕)20:00,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1号演播大厅开播。下图为除夕当天甲、乙、丙、丁四地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7-8题。7.甲、乙、丙、丁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8.结合图文信息判断,甲、乙、丙、丁四地纬度的大小排序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丙>甲>乙=丁D.甲>乙=丁>丙【答案】7.C8.D【解析】7.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判断,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读图可知甲的白昼时间最长,出现了极昼现象,可判断甲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丙地昼长、夜长都是12小时,出现昼夜平分现象,可是丙地位于赤道。则自转线速度最大的为丙,C正确,故选C。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日2月4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甲地极昼,昼最长,是南半球高纬地区,纬度最高;乙丁昼长相等都是10小时,两地纬度相同;丙地昼夜平分是赤道,纬度最低。所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甲乙=丁丙,D选项正确。故选D。下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地的纬度是A.90°NB.66°34′NC.90°SD.66°34′S10.关于地球上昼夜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至日,地球上昼半球大于夜半球B.冬至日,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C.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D.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越长【答案】9.D10.C【解析】9.从图可知,该地冬至日出现极昼,夏至日出现极夜,由此可知该地位于南极圈,即66°34′S,D正确,故选D。10.无论什么时候,昼半球和夜半球都相等,A错误。冬至日,南极圈内全部是极昼,B错误。纬度越低昼夜变化幅度越小,相反,变化幅度越大,C正确。直射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D错误。故选C。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11-12题。1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①昼夜的交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2.图中P地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答案】11.C12.A【解析】11.读图可知,转动地球仪,图中只能演示出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异,不能演示出四季的交替和运动物体偏向。故选C。1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图中P点应位于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交界线上,属于晨线上,A正确。故选A。下图为某地天文爱好者在一天中连续拍摄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拍摄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且M位于正南,据此结合读图,回答13-14题。13.拍摄地点可能位于A.23°26′S以南B.23°26′S以北C.23°26′N以南D.23°26′N以北14.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A.M点B.N点C.近日点D.远日点【答案】13.D14.A【解析】13.拍摄日期为北半球6月22日,该日太阳直射在北纬23.5°,若拍摄地点在北纬23.5°以北的地区,拍摄到的该日太阳最高处M位于正南方,若拍摄地点在北纬23.5°以南,拍摄到的该日太阳最高处M位于正北方。题干中信息“且M点位于正南”,所以正确选项为D。14.该日为6月22日。地球的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时间为1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时,时间为为7月初,因此,在地球公转轨道上,M点的时间最接近6月22日。所以A对。某地理科考队在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1°29'S-12°S,29°E-41°E)恩戈罗自然保护区(下图)内,考察完地质历史上多次喷发形成的恩戈罗火山口后,经过短暂的休整,向西北驱车10多千米前往著名的奥杜威峡谷进行考察。该峡谷位于东非大裂谷带内,长约50千米,深约900米。据此完成15-17题。15.科考队在恩戈罗火山口看到的裸露岩石大多是A.石灰岩B.大理岩C.玄武岩D.油页岩16.地质历史上恩戈罗火山喷发的物质最可能来源于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17.奥杜威峡谷的主要成因是A.地壳断裂下陷B.风力强烈侵蚀C.冰川侵蚀搬运D.湖水外泄切割【答案】15.C16.B17.A【解析】15.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恩戈罗火山口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山上裸露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玄武岩,故选C。16.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火山喷发时的熔岩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上地幔中上部的软流层,故选B。17.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由题干可知,奥杜威峡谷谷底看到两侧悬崖璧立,高百米有余,有多个连续的湖相沉积物夹层,奥杜威峡谷的主要成因是地壳断裂下陷。故选A。穿越太行山的某段铁路紧邻高达百米的石灰岩山体,当地铁路部门的捅山工时常需要登山清除随时可能掉落的危石(图a),以保障铁路及列车通行安全。图b为该路段部分山体剖面示意。据此完成18-20题。18.该山体岩石A.经变质作用形成B.多为气孔构造C.在湖泊沉积形成D.具有层理构造19.捅山工最繁忙的时段在A.多雨季节到来前B.阴雨连绵时期C.浓雾多发的时节D.霜冻严重时期20.为减少捅山工清除危石的工作量并保障列车通行安全,可行的措施是A.路基两侧植种防护林B.山坡地增设防护网C.山顶建监测预警设施D.加固山体下部岩石【答案】18.D19.A20.B【解析】18.材料信息表明,该山体岩石为石灰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符合题意;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石灰岩不是变质岩,排除A;岩浆喷出冷凝过程中,冷凝速度快,许多气体来不及排出,形成气孔构造,而沉积岩不会多气孔构造,排除B;石灰岩一般是温暖的海洋环境沉积形成,也有少量湖泊沉积形成,但该处石灰岩山体高达百米,不会是在湖泊沉积形成的,排除C。故选D。19.材料信息表明,捅山工主要是清除随时可能掉落的危石,松动的石块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松动的石块在多雨季节时容易在雨水侵蚀作用下掉落并危及列车通行安全,因此必须赶在雨季到来之前,清除可能掉落的危石,这时是最繁忙的时段,A符合题意;阴雨连绵时期、浓雾多发的时节、霜冻严重时期,或崖壁湿滑,或能见度较差,作业环境恶劣,此时作业危险性较大,不适宜繁忙工作,排除B、C、D。故选A。20.为减少捅山工清除危石的工作量并保障列车通行安全,最好在山坡地增设防护网,阻挡掉落的山石危及列车通行安全,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靠近陡崖(坡)的一侧植种防护林,对危石掉落的防护作用不明显,排除A;山顶建监测预警设施,并不能直接阻止危石掉落,或安全掉落,排除C;加固山体下部岩石,不能阻止陡崖(坡)危石掉落,排除D。故选B。欧洲地区是内外力作用体现非常强烈的地区之一,如冰岛、阿尔卑斯山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上的U型谷和角峰等都是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下图是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图,据此完成21-23题。21.冰岛位于A.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22.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欧洲现代海岸线A.向陆地推进,更加曲折B.向海洋推进,更加曲折C.向陆地推进,更加平直D.向海洋推进,更加平直23.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是A.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堆积B.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侵蚀C.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堆积D.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侵蚀【答案】21.D22.A23.B【解析】21.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对。位于大西洋中部的海岭处,是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A、B、D错。故选D。22.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现在的气温较高,冰川融化,海平面较高,欧洲现代海岸线向陆地推进,B、D错。海水进入冰川侵蚀形成的峡湾中,海岸线更加曲折,A对,C错。故选A。23.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先是板块碰撞,岩层褶皱隆起抬升,形成山脉,然后受冰川侵蚀,形成角峰,B对。A、C、D错。故选B。华山古称“西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山脉是侵入岩体的花岗岩浑然巨石,顶部是粗粒斑状花岗岩。下图为游客拍摄的华山景观图。据此完成24-26题。24.下列岩石成因与华山山脉岩体一致的是A.石灰岩B.玄武岩C.页岩D.石英岩25.照片中显示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B.背斜C.地垒D.地堑26.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依次为A.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冷却凝固—风化侵蚀—地壳抬升C.地壳抬升—冷却凝固—风化侵蚀D.风化侵蚀—冷却凝固—地壳抬升【答案】24.B25.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