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在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六位一体”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去年10月以来,我市针对基层治理存在的组织体系不健全、联系群众不紧密等“末梢困境”,全面推行“12345”工作法,做细做实村(居)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推选产生邻长129768名,联系服务群众153万多户,累计解决各类问题万余件,提供微服务万余次,逐步形成了“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围绕组织体系化,建强“一个架构”。坚持“人员相熟、地缘相近”的原则,既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又尽量不打破原有组织架构,在村(社区)以下全面建立“片—组—邻”的组织架构。科学划片。按照现有村(社区)干部分工情况,将每个村(社区)划分为若干片,将辖区内的村庄、集镇、居民小区、商务楼宇、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各要素、人员全部纳入,实现人口、空间“两个全覆盖”。依法分组。在农村,原则上保持现有村民小组不变;在城市社区,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据实调整规范。合理设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精神,将邻近居住的5-15户设为1邻,每邻推选产生1名村(居)民代表,即邻长。围绕管理便捷化,打造“两大平台”。着力找准邻长履职发力点,线上线下搭建履职平台,让联系服务群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精准精细。着力打造线上平台。依托我市“云党建”平台开发村(居)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模块,建立群众反映诉求的处理、反馈、评价闭环链条,实现村(居)民、片组邻“三长”以及村居、镇街、县市区管理员多角色融入,具备一键反映诉求、实时跟踪评价、全程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助推邻长高效开展联户服务。截至目前,村(居)民通过工作模块共反映求助事项4万余件,办结率达%。着力打造线下平台。利用民情碰头会、恳谈会和村民夜话等活动载体,让乡村干部、组长、邻长、村(居)民坐在一起,面对面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一对一会商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共同维护邻里和谐、基层稳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围绕队伍专业化,落实“三个一批”。深入实施“精选一批、训强一批、补齐一批”的“三个一批”工程,不断建强邻长队伍。精选一批。明确片长由分片包干的村(社区)干部担任,组长由村(居)民小组长担任。邻长,即采取依法依规、简便易行的方式,从“有群众基础、有热情、有时间、有耐心、有能力、且无违法犯罪记录”的常住村(居)民中推选产生。训强一批。市级每年举办1期示范培训班,县级负责定期轮训,乡镇(街道)负责对片长、组长和邻长进行兜底培训。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邻长的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提升邻长的服务能力。补齐一批。及时掌握邻长履职情3/4况、思想动态,对邻长外出超过1个月、不能正常履职或不宜担任的,及时组织离岗邻长的联系户,重新推选新的接替人选,确保工作不断档、服务不断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动态调整邻长4167名。围绕服务精细化,开展“四大行动”。充分发挥邻长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通过建立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的职责清单,让邻长履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当好“联络员”,开展敲门行动。发动邻长及时向所联系户传达上级有关惠民政策,向上反映社情民意和存在的安全稳定隐患。特别是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及时通知并组织所联系户落实紧急措施。当好“协调员”,开展解难行动。组织邻长及时将群众反映的诉求和关注的急难愁盼事项向组长报告,并主动做好政策解释、情绪引导、矛盾化解等工作,帮助推动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当好“组织员”,开展聚力行动。引导邻长主动担起职责,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重要工作、重大活动,进一步推动邻里之间相识、相熟、相亲。当好“服务员”,开展暖心行动。推动邻长当好联系服务群众的“身边人”“热心人”,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困难,让群众在行动中感受到温暖。围绕运行规范化,健全“五项制度”。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邻长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引导、强化认同、强化保障,激发邻长队伍内生动力。挂牌上岗制度。以村(社区)为单位举行代表发证仪式,为邻长现场颁发代表证,在邻长住房醒目位置悬挂统一印制的身份牌,提升邻长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联系走访制度。推动邻长加强与所联系户日常交流,原则上对脱贫户、失独户等重点联系户,每月联系不少于1次,对其他所联系户每季度不少于1次。快速响应制度。分级建立微信工作群,做到随时随地快速反映、及时响应。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邻长通过打电话、上门走访等方式实现快速响应。问题处置制度。全面推行“137”工作法,当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邻长、组长、片长逐级处理答复,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及时提交上级办理并做好解释说明。正向激励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推进激励“三长”担当作为的有效措施,从人身保障、就业扶持、困难救助等方面给予实利实惠。坚持用典型引路、先进示范,注重对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邻长给予激励,着力激发邻长的归属感和社会的认可度。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