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矿化度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博斯腾湖东西长62km,南北宽44km,水面面积为988km2,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淡水湖。开都河水进入博斯腾湖,经孔雀河向塔里木河下游供水。湖泊西北部有大面积农田分布,农田废水通过黄水沟排入博斯腾湖,致使博斯腾湖水体矿化度升高,图1为博斯腾湖矿化度分布图,图2为1958~2010年博斯腾湖近50年来水面高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1960年相比,1985年湖区周围土壤()①盐度高②水分少③土质黏重④有机质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影响西南部湖水矿化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蒸发B.径流C.降水D.地形【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由图2可知,1985年博斯腾湖的水位低于1960年的水位,推断出1985年注入湖中的河流水量较少,淡水补给比较少再加上蒸发量变化不大,导致湖区周围的土壤盐度升高,同时由于湖面水位下降,土壤中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故①②正确;由于土壤水分少,土壤显得干燥,水位下降造成有机质分解增强,故③④错误。故选A。【2题详解】由材料“开都河水进入博斯腾湖”可知,其为该湖主要补给水源,陆地径流为淡水对盐度具有稀释作用,故开都河入湖口形成湖水矿化度低值中心,B正确;蒸发、降水(且降水较少)、地形等对湖泊不同方位盐度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点睛】开都河源区降水量是开都河径流量的主要补给水源;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气候通过调节温度和降水量来改变径流量间接影响水位变化,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土地开垦、跨流域引水和下游水量分配来影响水位。横断山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和生态保护的优先区域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横断山区实施了多项重大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横断山区不同植被分布面积及分布平均海拔发生了明显变化(图)。据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横断山干热河谷地区的乔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明显扩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推断该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树种是()A.稀树草地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针叶林4.农田分布平均海拔上升的原因()A.品种改良B.退耕还林C.开垦耕地D.交通改善5.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横断山干热河谷地区植被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土壤D.人类活动【答案】3.D4.C5.B【解析】【3题详解】由图可知,常绿针叶林面积最大且增加面积幅度较大,故推测其为该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树种,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农田规模有所变大,所以开垦了新的耕地,由于历史开发及干热河谷的原因,开垦方向主要向现有农田的分布高处进行,故造成农田分布平均海拔上升,B错误,C正确;品种改良会替换原有品种,播种面积不一定发生变化,也不会造成分布海拔变化,A错误;交通改善对农田分布海拔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5题详解】由材料“横断山干热河谷地区的乔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明显扩大”可知,纬度较低,热量丰富,不构成限制性因素,A错误;干热河谷地处背风坡,高大的山脉拦截了水汽,其气流下沉加剧干旱,由此水分是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分条件有所改善,植被恢复取得良好效果,B正确;土壤、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点睛】横断山区有一些山脉段与西南暖湿气流的交角很大,甚至成直角,往往会在山脉段背风面的河谷产生焚风效应。其产生的过程是:西南暖湿气流在移动中遇到山脉受阻,被迫沿着迎风坡上升,气压降低,空气膨胀,气温随之降低,气流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气流上升至山腰或山顶时,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气流翻越山脊后沿背风坡下沉,空气变得越来越紧密,出现增温现象,气流每下沉100米,气温就升高1℃,空气湿度也随之减小;气流沉降至河谷底部时,气温会有大幅度升高,空气湿度会显著减小,空气变得很干燥。这样一来,在一些山脉段的背风面下部的河谷就会产生一种热而干燥的焚风现象,形成干热河谷。明清时期,吴江县南部的太湖沿岸地区依赖塘浦圩田系统广泛种植桑树,同时依靠密集的湖荡系统所提供的优质水源养蚕,缫丝,成为重要的蚕区,形成了许多专业型市镇,每个专业型市镇都有若干相对固定的乡村作为自己的“乡脚”,并与之发生商业联系。据记载,“凡邑中所产(丝绸)皆聚于盛泽镇”,“富商大贾数千里举万金来(盛泽)买者摩肩连袂,如一都会焉”,盛泽逐渐发展成为该区域最大的以丝绸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型市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盛泽形成丝绸为主的专业市镇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位置C.交通D.技术7.作为盛泽镇“乡脚”的乡村,()A.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B.以丝绸贸易活动为主C.人均土地面积大D.向盛泽镇提供蚕丝桑叶【答案】6.A7.D【解析】【6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富商大贾数千里举万金来(盛泽)买者摩肩连袂,如一都会焉”可知,市场对于丝绸的需求量较大,导致大量丝绸在盛泽集聚,所以市场是导致盛泽形成丝绸为主的专业市镇的主导因素,A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盛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并不优越,BC错误;周边地区的技术差异较小,技术条件是盛泽能够成为丝绸为主的专业市镇的前提条件,但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所以选A。【7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乡脚”与盛泽之间发生商业联系,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乡脚”将所产的桑叶、蚕丝、丝绸提供给盛泽,说明“乡脚”以种桑养蚕为主,盛泽以丝绸贸易为主,B错误,D正确;太湖周边地区人口较多,人均土地面积较小,C错误。所以选D。【点睛】城市是人类生活和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的场所。城市区位论是指在建设城市、选择城址、确定城市规模等方面要考虑各种区位因素以求在城市建设中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和“最佳的效果”。影响城市建设的区位因素多种多样: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⑤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露点是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露点与气温越接近,说明空气越接近饱和;露点数值越大,说明空气中水汽越多。图为某日某时刻我国天气简图。据此完成问题。8.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1月B.3月C.10月D.12月9.此时北京气温低于哈尔滨,最可能是因为北京()A.处内陆降温快B.冷锋过境之后C.暖锋到来之前D.受高压脊影响10.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的城市是()A.哈尔滨B.太原C.乌鲁木齐D.南京【答案】8.C9.B10.D【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北京的气温为11.3℃,可能为春季或秋季,AD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我国南海海域出现台风,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是夏秋季,10月为秋季,可能有台风,C正确;3月为春季,出现台风的概率极低,B错误。所以选C。【9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京位于低压槽线的后方,该地为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辅合,可知北京前方低压槽中应该为冷锋,北京刚刚经历冷锋过境,气温较低,B正确,CD错误;北京距离海洋较哈尔滨更近,A错误。所以选B。10题详解】哈尔滨此时气温为14.6℃,露点温度为5℃,降水的概率较低,A错误;太原此时气温为7.6℃,露点温度【为﹣13℃,降水的概率较低,B错误;乌鲁木齐此时气温为4.7℃,露点温度为﹣5℃,降水的概率较低,C错误;南京此时气温为15.8℃,露点温度为16℃,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最可能出现降水,D正确。所以选D。【点睛】露点温度实际上就是水蒸气与水达到平衡状态的温度。实际温度(t)与露点温度(Td)之差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当tTd时,表示空气未饱和,当t=Td时,已饱和,当tTd时为过饱和。形成降水的条件有三个:①要有充足的水汽;②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③要有较多的凝结核。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境内多山,目前为东南亚第三人口大国。越南长期实行向北部边境地区移民的政策。2001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越南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图示意越南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影响越南人口分布自然因素主要为()A.地形B.气候C.产业分布D.海陆位置12.导致越南北部边境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开发B.经济发达C.政策支持D.交通便利13.近年来越南外商直接投资呈显著增长,其投资主要集中在()A.采掘业B.加工制造业C.旅游业D.金融服务业【答案】11.A12.C13.B【解析】【1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越南人口主要分布在红河三角洲、中部沿海平原以及东南部的九龙江平原地区,越南境内多山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适宜人口居住和生活,A正确;气候、海陆位置不是影响越南人口分布的的主要因素,BD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获取产业分布的相关信息,C错误。所以选A。【12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越南长期实行向北部边境地区移民的政策,所以政策支持是导致越南北部边境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获取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的相关信息,ABD错误。所以选C。【13题详解】越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主要转移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B正确;采掘业为资源导向性,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都是第三产业不适合向越南转移,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人类的各种有目的的活动同样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所以,社会经济条件也必然影响人口的分布。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土地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在毛细作用下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表层土壤中积累的过程。华北地区与西北地区是中国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区战,华北地区通过秸秆还田,不仅提高了土地肥力,还减轻了土地盐碱化。图为盐碱化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与西北地区相比,华北地区的盐碱化程度季节变化更大,主要是因为华北地区()A.春季气温回升更快B.夏季降水更多C.秋季地下水位下降更快D.冬季气温更低15.秸秆还田可以减轻土地盐碱化,主要因为秸秆还田可以()是A.降低地下水位B.增加植被覆盖率C.降低排水能力D.增大土壤孔隙度【答案】14.B15.D【解析】【14题详解】华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多,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毛细作用强,导致在土壤表层富集的盐分季节变化较大,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小,B正确;春季气温回升、秋季地下水水位下降、冬季气温低都不是导致华北地区盐碱化程度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所以选B。【15题详解】秸秆还田之后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下水水位,A错误;秸秆还田对于农田的植被覆盖率影响较小,B错误;降低排水能力,会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加,加剧盐碱化,C错误;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大土壤孔隙度,减少土壤毛细作用,减轻土壤盐碱化,D正确。所以选D。【点睛】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