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串讲01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与天体系统1.天体及类型(1)天体: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星云、恒星、行星等。①天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物脉(宇宙间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等。②人造天体: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等。(2)常见天体的特点类型形状组成能否发光星云云雾状气体和尘埃,主要物质是氢恒星球状或类球状炽热气体能行星近似球状如土星否卫星如月球否2.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的级别(由低到高):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①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②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③银河系: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系统。④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二)行星地球重要程度1.太阳系(1)八大行星(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类地行星(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气体构成,体积巨大)——木星、土星;远日行星(远离太阳)——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2)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共面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近圆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近似正圆。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太阳系中大小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生物存在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并逐渐演化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存在。(三)月相变化、航天基地选址1.月相变化(1)月球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面向太阳的半球为昼,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2)因日月地三者位置关系及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绕转,形成周期为29.53天的月相变化周期(即新月一上弦月一满月一下弦月一新月等)。2.航天基地选址(1)纬度因素:低纬度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和成本,提高载重。(2)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3)地形、海陆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4)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5)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拓展: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的有利条件(1)酒泉、太原:多晴朗天气,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利于观测。(2)西昌:位于内陆,人烟稀少,较安全。(3)文昌:交通便利,方便海运,可发射大吨位火箭;纬度低,提高发射质量;可多方位发射,直接面向大海,安全系数高;基础条件好。(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程度1.太阳辐射及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2)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昼长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越多地势地势越高,大气层越薄,透明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太阳辐射越强天气晴天云少,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越多;阴雨天相反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理环境: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使得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的差异。(2)影响人类活动:为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可直接被吸收、转化成热能,也可以被捕获并存储,转换成热能、电能等;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能量来源。(五)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厚度亮度观测难易程度外内日冕层大小低高亮度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可见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望远镜可见色球层发出最强可见光,肉眼可见光球层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1)太阳黑子(光球层):区域温度比周围低,颜色较深的黑斑点;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11年)。(2)太阳耀斑(色球层):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时间较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释放巨大能量。(3)日珥(色球层):喷射的气体呈弧状的一种剧烈太阳活动现象;日全食时可肉眼观测到;喷射大量带电粒子。(4)日冕物质抛射(日冕层):日冕结构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发生明显变化;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气候①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太阳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②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概率增大,太阳黑子活动低峰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2)扰乱地球电离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现象。(3)干扰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大气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4)产生极光现象: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碰撞,形成极光。(5)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六)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化石(1)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2)化石: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3)化石的形成过程:动物死亡并沉入浅水中。沉积物覆盖动物尸体。沉积物变成岩石,动物遗体石化成为化石。2.地质年代表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七)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前寒武纪;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在此期间,地球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开始出现原始生命。①地球形成之初: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②冥古宙: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无生命迹象。③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蓝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④元古宙:蓝藻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2)重要成矿期:大量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2.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板块地壳运动剧烈,后期形成联合古陆生物演化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如三叶虫、鹦鹉螺等。后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一些鱼类进化为两栖类,晚期气候干旱,水源稀少,一些两栖类进化为爬行动物;出现裸子植物矿产物种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古生代末期,发生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3.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1)时间: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2)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3)生物演化:爬行动物繁盛(如恐龙),“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部分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4)矿产、物种: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中生代末期,绝大多数物种消失(如恐龙)。4.新生代(“最近的生物时代”)(1)时间:距今6600万年至今;包括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联合古陆解体,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温暖期。(2)生物演化: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八)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分类纵波(P波)横波(S波)概念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传播状况速度快;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慢介质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地物表现上下颠簸左右摇晃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波速在一定深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①莫霍界面: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②古登堡界面: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的不连续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2)岩石圈: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圈层名称分界面物质形态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固态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固态厚度2800多千米,占地球总体积的80%。土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幔上地幔下地幔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厚度3400多千米。外核液态物质运动形成地外核核固体金属球地球磁场;内核密度极大,超强压力将铁原子和镍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内核3.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圈层组成作用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影响地表温度变化,提供氧气,形成多变的天气现象水圈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引起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生物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知识串讲02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气(21%)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气(78%)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二氧化碳(0.038%)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升高;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垂直分层(1)对流层①高度: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②气温: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③运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④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2)平流层高度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气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适合航空飞行(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臭氧层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3)高层大气高度从平流层顶到2000―3000千米的高空气温从平流层顶向上的85千米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然后随高度的增加持续上升(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1000℃以上大气密度大气密度很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80―120千米的高空,流星体会燃烧形成流星;在80一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二)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量来源(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也是来源于此。2.大气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和反射,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以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地面辐射(长波辐射)的形式,把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