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题组练]1.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A.121B.123C.231D.211解析:选B.法一:令an=an+bn,则a1=1,a2=3,a3=4,a4=7,…,得an+2=an+an+1,从而a6=18,a7=29,a8=47,a9=76,a10=123.法二:由a+b=1,a2+b2=3,得ab=-1,代入后三个等式中符合,则a10+b10=(a5+b5)2-2a5b5=123.2.给出下面类比推理命题(其中Q为有理数集,R为实数集,C为复数集):①“若a,b∈R,则a-b=0⇒a=b”类比推出“若z1,z2∈C,则z1-z2=0⇒z1=z2”;②“若a,b,c,d∈R,则复数a+bi=c+di⇒a=c,b=d”类比推出“若a,b,c,d∈Q,则a+b2=c+d2⇒a=c,b=d”;③“若a,b∈R,则a-b0⇒ab”类比推出“若z1,z2∈C,则z1-z20⇒z1z2”.其中类比得到的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0B.1C.2D.3解析:选C.由复数的减法运算可知①正确;因为a,b,c,d都是有理数,2是无理数,所以②正确;因为复数不能比较大小,所以③不正确.3.(2019·广西柳州模拟)给出以下数对序列:(1,1)(1,2)(2,1)(1,3)(2,2)(3,1)(1,4)(2,3)(3,2)(4,1)……记第i行的第j个数对为aij,如a43=(3,2),则anm=()A.(m,n-m)B.(m-1,n-m)C.(m-1,n-m+1)D.(m,n-m+1)解析:选D.由前4行的特点,归纳可得,若anm=(a,b),则a=m,b=n-m+1,所以anm=(m,n-m+1).故选D.4.(2019·福建莆田质量检测)“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符号叫地支.如公元1984年农历为甲子年,公元1985年农历为乙丑年,公元1986年农历为丙寅年,则公元2047年农历为()A.乙丑年B.丙寅年C.丁卯年D.戊辰年解析:选C.记公元1984年为第一年,则公元2047年为第64年,即天干循环了六次,第四个为“丁”.地支循环了五次,第四个为“卯”,所以公元2047年农历为丁卯年,故选C.5.如图所示,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F为左焦点,当FB→⊥AB→时,其离心率为5-12,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e等于()A.5+12B.5-12C.5-1D.5+1解析:选A.设“黄金双曲线”的方程为x2a2-y2b2=1(a0,b0),则B(0,b),F(-c,0),A(a,0).在“黄金双曲线”中,因为FB→⊥AB→,所以FB→·AB→=0.又FB→=(c,b),AB→=(-a,b),所以b2=ac.而b2=c2-a2,所以c2-a2=ac.在等号两边同除以a2,得e2-1=e,解得e=5+12e=1-52舍去.6.观察下列式子:1×22,1×2+2×392,1×2+2×3+3×48,1×2+2×3+3×4+4×5252,…,根据以上规律,第n(n∈N*)个不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所给不等式可得第n个不等式是1×2+2×3+…+n·(n+1)(n+1)22.答案:1×2+2×3+…+n·(n+1)(n+1)227.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是祖冲之的儿子.他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里的“幂”指水平截面的面积,“势”指高.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体积相等.设由椭圆y2a2+x2b2=1(ab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绕y轴旋转一周后,得一橄榄状的几何体(称为椭球体)(如图),课本中介绍了应用祖暅原理求球体体积公式的方法,请类比此法,求出椭球体体积,其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解析:椭圆的长半轴长为a,短半轴长为b,现构造两个底面半径为b,高为a的圆柱,然后在圆柱内挖去一个以圆柱下底面圆心为顶点,圆柱上底面为底面的圆锥,根据祖暅原理得出椭球体的体积V=2(V圆柱-V圆锥)=2(πb2a-13πb2a)=43πb2a.答案:43πb2a8.设f(x)=13x+3,先分别求f(0)+f(1),f(-1)+f(2),f(-2)+f(3),然后归纳猜想一般性结论,并给出证明.解:f(0)+f(1)=130+3+131+3=11+3+13+3=3-12+3-36=33,同理可得:f(-1)+f(2)=33,f(-2)+f(3)=33,并注意到在这三个特殊式子中,自变量之和均等于1.归纳猜想得:当x1+x2=1时,均有f(x1)+f(x2)=33.证明:设x1+x2=1,f(x1)+f(x2)=13x1+3+13x2+3=(3x1+3)+(3x2+3)(3x1+3)(3x2+3)=3x1+3x2+233x1+x2+3(3x1+3x2)+3=3x1+3x2+233(3x1+3x2)+2×3=3x1+3x2+233(3x1+3x2+23)=33.9.给出下面的数表序列:表1表2表3113135448…12其中表n(n=1,2,3,…)有n行,第1行的n个数是1,3,5,…,2n-1,从第2行起,每行中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写出表4,验证表4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等比数列,并将结论推广到表n(n≥3)(不要求证明).解:表4为13574812122032它的第1,2,3,4行中的数的平均数分别是4,8,16,32,它们构成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将这一结论推广到表n(n≥3),即表n(n≥3)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综合题组练]1.(应用型)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A.2人B.3人C.4人D.5人解析:选B.利用推理以及逻辑知识求解.首先要证,没有任意两个同学的数学成绩是相同的.假设A,B两名同学的数学成绩一样,由题知他们的语文成绩不一样,这样他们的语文成绩总有一个人比另一个人高,相应地由题可知,语文成绩较高的同学比另一个同学“成绩好”,与已知条件“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比另一个成绩好”相矛盾.因此,没有任意两个同学的数学成绩是相同的.因为数学成绩等级只有3种,因而同学数量最大为3.之后要验证3名同学能否满足条件.易证3名同学的成绩等级分别为(优秀,不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优秀)时满足条件,因此满足条件的人数最多是3.2.(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割圆术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其体现的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2+2+2+…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x,这可以通过方程2+x=x确定x=2,则1+11+11+…=()A.-5-12B.5-12C.1+52D.1-52解析:选C.1+11+11+…=x,即1+1x=x,即x2-x-1=0,解得x1=1+52,x2=1-52()舍,故1+11+11+…=1+52,故选C.3.(2019·辽宁沈阳模拟)“杨辉三角”又称“贾宪三角”,是因为贾宪约在公元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而杨辉在公元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贾宪三角形数表,并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下列数表的构造思路就源于“杨辉三角”.该表由若干行数字组成,从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数字均等于其“肩上”两数之和,表中最后一行仅有一个数,则这个数是()A.2017×22016B.2018×22015C.2017×22015D.2018×22016解析:选B.从给出的数表可以看出,该数表每行的数都构成等差数列,其中第一行从右到左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第二行从右到左的公差为2,第三行从右到左的公差为4,……,第n行从右到左的公差为2n-1,而从右向左看,每行的第一个数分别为1=2×2-1,3=3×20,8=4×21,20=5×22,48=6×23,……,所以第n行的第一个数为(n+1)×2n-2.显然第2017行只有一个数,为(2017+1)×22017-2=2018×22015.故选B.4.(应用型)(2019·吉林长春质监)有甲、乙二人去看望高中数学老师张老师,期间他们做了一个游戏,张老师的生日是m月n日,张老师把m告诉了甲,把n告诉了乙,然后张老师列出来如下10个日期供选择:2月5日,2月7日,2月9日,5月5日,5月8日,8月4日,8月7日,9月4日,9月6日,9月9日.看完日期后,甲说:“我不知道,但你一定也不知道.”乙听了甲的话后,说:“本来我不知道,但现在我知道了.”甲接着说:“哦,现在我也知道了.”请问,张老师的生日是________.解析:根据甲说的“我不知道,但你一定也不知道”,可排除5月5日,5月8日,9月4日,9月6日,9月9日;根据乙听了甲的话后说的“本来我不知道,但现在我知道了”,可排除2月7日、8月7日;根据甲接着说的“哦,现在我也知道了”,可以得知张老师的生日为8月4日.答案:8月4日5.已知O是△ABC内任意一点,连接AO,BO,CO并延长,分别交对边于A′,B′,C′,则OA′AA′+OB′BB′+OC′CC′=1,这是一道平面几何题,其证明常采用“面积法”:OA′AA′+OB′BB′+OC′CC′=S△OBCS△ABC+S△OCAS△ABC+S△OABS△ABC=S△ABCS△ABC=1.请运用类比思想猜想,对于空间中的四面体VBCD,存在什么类似的结论,并用“体积法”证明.解:结论:在四面体VBCD中,任取一点O,连接VO,DO,BO,CO并延长,分别交四个面于E,F,G,H点.则OEVE+OFDF+OGBG+OHCH=1.证明如下:在四面体OBCD与VBCD中,设其高分别为h1,h,则OEVE=h1h=13S△BCD·h113S△BCD·h=VOBCDVVBCD.同理,OFDF=VOVBCVDVBC;OGBG=VOVCDVBVCD;OHCH=VOVBDVCVBD,所以OEVE+OFDF+OGBG+OHCH=VOBCD+VOVBC+VOVCD+VOVBDVVBCD=VVBCDVVBCD=1.6.我们将具有下列性质的所有函数组成集合M:函数y=f(x)(x∈D),对任意x,y,x+y2∈D均满足fx+y2≥12[f(x)+f(y)],当且仅当x=y时等号成立.(1)若定义在(0,+∞)上的函数f(x)∈M,试比较f(3)+f(5)与2f(4)的大小;(2)设函数g(x)=-x2,求证:g(x)∈M.解:(1)对于fx+y2≥12[f(x)+f(y)],令x=3,y=5得f(3)+f(5)≤2f(4).(2)证明:gx1+x22-12[g(x1)+g(x2)]=-(x1+x2)24+x21+x222=(x1-x2)24≥0,当且仅当x1=x2时取等号,所以gx1+x22≥12[g(x1)+g(x2)],所以g(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