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助力打造区域性农业强市”的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按照《XX市XX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方案》部署,结合市委提出的农业强市目标,XX市XX局开展了《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助力打造区域性农业强市》课题调研,并形成专题报告,现将有关内容汇报如下。一、选题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度安排。党中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二)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背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后,文件中关于“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提出明确要求。总体来说,就是通过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构筑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的乡村振兴投入保障体系。(三)省市领导对相关工作最新要求。省委书记XX调研时强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XX市最大市情,要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做好农业增值大文章,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委书记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落实省委全会及市委全会部署,以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以产城融合为路径,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大力实施绿色食品产业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二、调研情况1.党组书记、局长召开县市区XX局座谈会,了解乡村振兴多元投入相关情况。2.XX带队赴XX镇实地调研。3.XX赴XX镇实地调研,走访种粮大户,详细了解农业工作开展情况,听取对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意见建议。……………………三、乡村振兴多元投入实操情况(一)财政优先保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不断健全支持农业保障机制。以2023年为例,全市农林水支出XX亿元,同比增长XX%。二是落实“四个不摘”,支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3年,全市统筹安排使用各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XX亿元,总量较上年增长XX%。全市衔接资金用于产业项目的比重达到XX%,实现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三是落实惠农政策,有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支持多种粮、种好粮。2023年以来,XX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在现有支持粮食生产投入基础上,全市新增安排XX亿元用于支持在多种粮、种好粮。全市平稳有序组织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补贴共计XX亿元,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近三年来,全市统筹各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XX亿元,共支持新建和改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XXX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投入标准由2020年XX元大幅提高到2023年的XX元。(二)财金协同撬动多元投入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是发挥农业信贷担保撬动作用。在全省首创农业信贷融资担保贷款贴息模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产生的利息予以最高XX%的补贴,2023年全市兑现农业信贷融资担保贷款贴息XX亿元,撬动XX亿元金融活水支持“三农”发展。进一步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实施“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全市全面实施以小麦、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为主的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大宗农产品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全覆盖。2023年全市政策性种植业投保XX万亩,保费规模XX亿元,为XX万农户提供了XXX亿元风险保障。大力实施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目前已涵盖中药材、大棚蔬菜等50余种参保产品。2023年以来,全市共设立乡村振兴保险(金融)服务窗口XX个。三是不断扩大涉农信贷供给。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撬动作用,2023年,全市支农再贷款余额XX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涉农贷款稳步增长。坚持“户贷户用户还”原则,扎实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四是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出台评级结果运用相关优惠政策,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扩面到各个县(市、区)涉农区域全域开展。五是推进产业基金建设。(三)产业融合发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成效。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XX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XX个。2023年,撬动社会资本投入XX亿元、金融机构贷款投入XX亿元推进园区建设。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一)地方投入来源较为单一。XX作为农业大市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在经济增速放缓、减税降费和增收困难的多重挤压下,市县收支均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乡村振兴任务点多面广,投入方式主要还是依赖财政投入,渠道较为单一,保持投入体量和增量后劲不足,在多元投入中财政投入这个“主力军”压力较大。通过预算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优化调整支出结构等机制还不健全,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足,集中“优势兵力”,节俭高效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做的还不够。(二)财政奖补政策引导撬动不够。2023年,市级层面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的农业奖补政策主要以多种粮种好粮奖补政策为主。该政策侧重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种植环节的补贴,如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专用品牌小麦良种、小麦赤霉病防控等。对我市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导向不足,未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较好引导撬动作用,未有效形成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及资金集成。(三)财金政策共振支农效果欠佳。近年来,面对实施乡村振兴点多面广的目标体系,仅靠财政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引导撬动金融资本共同努力,这支金融“友军”支持乡村振兴建设的作用尚未很好发挥。目前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还是依靠财政单方发力,比如在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方面,补贴负担较重,同银行类金融机构及农业保险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协同度不够,金融协同配合支农机制还有待完善。与此同时,在产业基金发展方面,市属国有企业经营面临多重困境。五、对策建议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拓宽投入渠道,强化资金统筹使用。抢抓省以下体制改革财力下沉机遇,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省级支持高质量发展政策及资金倾斜。积极向上争取发改渠道、国债项目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指导县市区谋划申报一批专项债券用于支持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二)完善奖补政策体系,提升财政支农成效。一是强化奖补政策集成。聚焦加快建设区域性高质高效农业强市目标,以实施“XX计划”为抓手,制定政策措施,实行差异化补贴政策,最大化发挥财政资金使用质效。奖补政策发力点不再局限于种养环节的补贴,而是转向注重与金融政策同向发力,通过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联动,形成“政银保担基”紧密合作、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政策链多链协同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机制,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投入“三农”领域,进一步支持加快生产研发、精深加工、市场拓展、科技支撑等。二是加强绩效结果运用。进一步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核机制,坚持“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支农项目预算安排和支农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成效。(三)积极撬动金融资本,实现财金共振支农。一是加快组建产业基金。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注重发挥基金在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加强招商引资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配合产业链推进专班牵头部门,积极对接省级母基金和各类社会资本,设立总规模不低于XX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主体基金,以直投或参股等方式重点支持重大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建设,更好发挥乡村振兴领域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二是加强政银企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信贷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对纳入政策扶持范围的企业和项目予以扶持。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成立乡投公司,重点投资产业类项目。三是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坚守政策性定位与放大支农作用的“双赢”,丰富承保品种,提高保障水平,推动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收入转变。制定符合时效性和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产品,降低重点项目保险及担保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