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论与实践、行知合一方面的论断与金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3关于理论与实践、行知合一方面的论断与金句关于理论与实践、行知合一方面的论述论述一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强调的也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如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西汉刘向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宋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代王夫之的“知行相资以为用”,等等。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出真知。我们党一贯重视理论工作,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作用就越显著。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不能心猿意马、犹豫不决,要坚定不移坚持。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要使党和人民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节选)论述二掌握根本本领必须经受实践考验。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古人讲“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讲“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还讲“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这些反映的是古人知行合一的观念,我们作为掌握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共产党人,更应把握好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执行好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看待和评判理论学习效果时,一定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不仅要看学得怎样,更要看能不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点对年轻干部尤为重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唯此才能更好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节选)刨根问底做学问:“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出自《荀子·儒效》(儒效篇,是儒家经典著作《荀3/3子》的第8篇。),意思是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政理》,大意为:耳朵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的,亲眼看到的不如自己调查到的,自己调查到的不如亲手操作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诗。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如果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质,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知行相资以为用”清代王夫之《礼记章句·中庸衍》:“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相资:互相凭借。整句话的意思是认识和实践互相凭借,才能发挥作用,知和行不可分离。“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意思是:治学的实质,本来就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掌握了知识、懂得道理而不去实践,那与不学没有什么不同。出自宋代朱熹《朱子大全·答曹元可》: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等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