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总结第四章1、何为媒介的四种理论?1956年,施拉姆等三位学者撰写了《传媒的四种理论》,这一著作由四篇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论文组成,实际上是对有史以来先后出现的传播体制及相关观念的一个总结性研究。它试图研究“当今时间不同类型传媒背后的哲学和政治学原理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四种媒介理论,即集权(又名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Ⅰ、集权主义理论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代表:马基尔维利《君主论》,“国家安全高于一切,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严格制约自由讨论和信息的传播。”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赛伯特(F·Siebert,1956)认为,集权主义理论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报刊是国家的公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如在交战状态的国家里,军人统治下),集权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对报刊应严加控制和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比如给予那些经过选择的驯顺的人以经营报刊的权利,实行颁发出版许可证制度,法院对违法(如叛乱罪、煽动罪、诽谤罪)者提起公诉,加以处罚,等等。研究认为,这一理论本身在当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被摈弃了。Ⅱ、自由主义理论这一报刊理论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年代,本质上体现着自有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代表:弥尔顿(Milton)《论出版自由》(Areopagitica),观点的自由市场:不管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应该让他在报刊上出现,自由讨论,有可能在讨论中在一定时代中错误有可能压倒真理,但真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取力量,最终达到谬误而重现真理的光彩。约翰·米尔《论自由》,反对多数人的暴力:多数人有可能压制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压制少数人不同观点也是一种暴力。自由论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三点:①个人权益高于一切,所为国家归根到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而个人权益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权利”。②之所以允许人们有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拥有判断正误的能力。③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自由主义媒介论的操作性原则:a.独立性原则:大众媒介应刊播广告,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b.多样化原则:必须让公众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让公众自行判断,应彻底实行媒介私有制,让媒介市场公开竞争,而决定胜负的唯一原则,是他们满足受众需求的能力如何;c.法制化原则:建立一个稳定个、完整的法律制度与环境,以调节竞争。自由主义媒介理论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基础,媒介自由为核心和前提,对其他一切自由起保障作用。正因如此,媒介才能成为一种司法范围以外的监督政府的重要力量,被称为三圈之外的“第四权”。但自由媒介理论也有其局限性:经济不平等往往造成传播的不平等;所有制的私人性难免影响媒介的公共性;自由口号不能消除实际生活的阶级差异;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有效性、适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亦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例如,两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政府媒介不能放任自流,政府必须管制媒介来取得战争胜利;媒介的垄断化、巨大化日益严重,造成媒介的傲慢与媚俗。Ⅲ、社会责任理论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总结第四章这一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也是“在传统理论上—个新思想的接技”。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全部蕴含在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的《自由和负责的报刊》和霍京的《新闻自由;原则的纲要》的著作之中。鉴于自由报刊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招致许多批评的现状,社会责任论主张: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报刊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记述,它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它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能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作为真正的职业传播者,还应当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标准,不会为金钱而去做某些事,切实关心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该理论的研究者彼得森在落笔时既肯定了社会责任论正在日益兴盛的前景,也看到了它还有不够成熟、有待完善的一面。这无疑是个正确的。Ⅳ、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在书中所论述的苏共理论,为集权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合体,由于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因此书中对此部分颇有偏见,一般为后人所遗弃。威尔伯·施拉姆认为,这一理论既是集权主义的变体,也可以从马克思那里找到它的根,在列宁和斯大林的花园中看到它的茎。在施拉姆的笔下,苏维埃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被描述为: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国家和党的工具来使用的,并作为党实现统一的工具、发布“指示”的工具;它们几乎是专用于宣传和鼓动;传播者被强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责任;它们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的自由和责任也不可分地连在一起。施拉姆曾撰写过许多较为客观、公正的学术著作,但他在这一理论的分析上则带有明显的片面性、主观性和“冷战”色彩。麦奎尔(D·McQuail)的分析则冷静得多:“毫不奇怪,该理论并不赞成自由表达,但它建议传媒在社会上和在世界上发挥积极作用,非常重视文化和资讯,重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而且,“它在其祖国,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抛弃。”2、自由主义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局限性。这一理论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年代,本质上体现着自有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代表:弥尔顿(Milton)《论出版自由》(Areopagitica),观点的自由市场:不管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应该让他在报刊上出现,自由讨论,有可能在讨论中在一定时代中错误有可能压倒真理,但真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取力量,最终达到谬误而重现真理的光彩。约翰·米尔《论自由》,反对多数人的暴力:多数人有可能压制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压制少数人不同观点也是一种暴力。自由论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三点:①个人权益高于一切,所为国家归根到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而个人权益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权利”。②之所以允许人们有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拥有判断正误的能力。③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自由主义媒介论的操作性原则:d.独立性原则:大众媒介应刊播广告,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e.多样化原则:必须让公众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让公众自行判断,应彻底实行媒介私有制,让媒介市场公开竞争,而决定胜负的唯一原则,是他们满足受众需求的能力如何;f.法制化原则:建立一个稳定个、完整的法律制度与环境,以调节竞争。自由主义媒介理论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基础,媒介自由为核心和前提,对其他一切自由起保障作用。正因如此,媒介才能成为一种司法范围以外的监督政府的重要力量,被称为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总结第四章三圈之外的“第四权”。但自由媒介理论也有其局限性:经济不平等往往造成传播的不平等;所有制的私人性难免影响媒介的公共性;自由口号不能消除实际生活的阶级差异;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有效性、适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亦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例如,两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政府媒介不能放任自流,政府必须管制媒介来取得战争胜利;媒介的垄断化、巨大化日益严重,造成媒介的傲慢与媚俗。3、社会责任媒介理论内容及其局限性A.它是继自由主主理论之后出现的又一种媒介规范理论。它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40年代提出,其代表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自由而负责的报刊》。社会责任理论强调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它并不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否定,而是一种改良。B.现代社会责任理论大体包括以下几个原理原则: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C.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由主义传播制度是历史的进步,而后起的社会责任传播制度也是历史的进步,D.但是。社会责任理论只是对自由主义的修正,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西方资产阶级媒介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它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克服自由主义理论的缺陷;它的种种设想,在实践中往往走样,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它一方面反对政府侵犯传播自由,另一方面又提出政府为保障大众的自由可干预媒介;它既抨击媒介为追求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又一再声明必须维护媒介的私有制,等等。凡此种种,无不充满资本主义制度“二律背反”现象,而这也不是社会责任理论自身能解决的问题。4、获知权与接近权的要点A.获知权(图)(1)含义:从媒介与当权者的关系出发,主张媒介有从当权者处获得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从大众与当权者的关系出发,主张大众有从当权者出货的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2)评价:获知权强调大众与当权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大众对媒介不信任的一种表现。从性质上来说,获知权是一种民主政治权力。公民能够享有这项权利也是法制社会的标志之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获知权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公民不仅需要对事关自己利益的信息和决策知晓,更同时需要在知晓中获得发展的机会。B.接近权1)含义:是告知权的一种,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言论自由,而是特指大众即社会每一个成员皆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权利。它包括反论权和意见广告两种。反论权也称反驳权,指大众面对媒介发表的批评自己(或与自己对立)的意见,可要求媒体免费提供版面、时间进行反驳的权利。意见广告指一开始就由大众通过媒介付费发布信息,适用于报刊。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总结第四章2)如今网络高度发展,打破了媒介的准入特权,受众的接近权前所未有的大幅提高。5、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和特征A.新闻的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B.其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C.特点:客观性、真实性、独立性、自由性D.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工作者对自我职业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专业主义者不仅是自己权利的捍卫者,而且是人民权利的捍卫者。客观性从整体上为新闻媒介提供了合法的途径。公平和平衡的编辑方针伴随着客观性的写作方法开始大行其道。6、当前中国的媒介自律状况如何?有哪些成绩和问题?如何加以改进?在中国,经过20多年的新闻改革,已经涉及了很多符合专业主义的内容,其中包括反对“假、大、空”,以事实说话;强调贴近生活,提高媒介的服务性;反对“有偿新闻”,提倡新闻业的职业伦理;呼唤“舆论监督”以及内容采编和媒体经营的分别管理等等。可以说,经过新闻改革,建立新闻专业的信念、伦理和规范,早已成为新闻改革过程的新闻实践的重要内容,新闻工作的“专业主义”已经呼之欲出。只是与西方国家比较,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之发展有自己的特征,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特有的新闻和传媒体制。但是中国的媒介自律状况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平时的新闻报道中,有两类的新闻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但是它们却不约而同的偏离了新闻职业道德自律与规范。一类是由记者参与并促成事件发生再予以报道的“媒介策划”新闻;另一类是企业策划的新闻,成为“企业公关”,在这类新闻中,新闻媒体完全沦为企业宣传的工具与平台。如何规范传媒职业道德与责任是摆在当下媒体面前比较急迫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及世界媒体都面临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构筑有序的媒介自律体系。除了媒介自身的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行业间的自律组织。例如美国的“新闻调查官组织”,更需要完善新闻立法,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以有效遏制策划新闻等违反媒体职业道德规范的事情发生。再者就是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提升公众对新闻的鉴赏力也分辨力,使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