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某县农业农村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情况报告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把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围绕目标任务,聚焦工作重点,抓基地、补短板、促融合,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1-xx月份全县农业总产值xx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元,分别同比增长xx%、xx%。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及成效(一)抓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这条底线1.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及早制定《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xx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xx年粮食生产工作的补充通知》等文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分解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出台奖补政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会、布置会,带头抓好一个千亩早稻生产示范基地,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明查暗访,推动粮食生产任务落实落细。抽调县直有关部门组建xx个督导组,压茬推进,开展粮食生产督导xx次,保障了粮食种植面积全面落实。组建了xx个由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粮食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组,分赴粮食生产一线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奖补政策,免费发放早稻种子xx万斤,对集中连片5亩以上的机插或抛秧秧田发放奖补资金xx万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xx万元,以及双季稻种植、“中稻-再生稻”、莲田套种水稻补贴、种粮大户等奖补资金xx余万元。目前,全县种植早稻面积xx万亩、中稻xx万亩、晚稻xx万亩、旱粮作物xx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xx万亩,占上级下达任务的xx%,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xx万吨以上。2.全面提升粮油仓储水平。为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我局扎实推进县级粮油应急加工厂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工程量的60%以上,预计12月底投入使用。严格落实地方粮油储备规模,健全完善储备管理和轮换机制,确保储备常储常新。强化粮油监管职责,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在原来粮油供应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新增粮食流通管理股、粮食流通执法股、农产品和粮油检验检测站,形成行政监管、执法、质量监管、服务多位一体的粮食流通管理模式。制定了《xx县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措施,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粮食流通领域工作新局面。(二)抓特色产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1.壮大农业产业规模。一是充分利用大由中力种养专业合作社白莲品种繁育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建选31号、满天星等白莲优良品种,以及“良种+良法”白莲高产集成栽培模式。争取省级白莲蜜蜂授粉项目资金100万元,引导50003/9余箱蜜蜂开展白莲强制性授粉,白莲产量得到明显提高。2022年全县白莲种植面积万亩,预计总产量6500吨。二是坚定不移发展蔬菜产业,新增大棚蔬菜基地面积1595亩、露地蔬菜面积2193亩,引进了1名县外蔬菜专家担任全县蔬菜技术顾问,各乡镇聘请了蔬菜技术员11名,构建“县级蔬菜顾问+乡镇蔬菜技术员+基本菜农”蔬菜技术服务模式。培育本土基本菜农126户,统一茬口、统一种植辣椒面积1400余亩,通过示范引领,力争把本土基本菜农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三是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发展,扭转生猪养殖亏损局面,目前全县生猪出栏万头,生猪存栏万头,能繁母猪存栏万头,预计全年生猪年出栏万头。四是区域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制定《xx县2022-2023年特色产业发展奖补方案》(石府办字〔2022〕52号)文件,对集中连片2亩以上的香芋种植户按300元/亩·年的标准进行奖补,2022年全县香芋种植面积2200余亩,薏仁、翻秋花生、红薯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山地鸡、稻花鱼等养殖业呈规模化发展态势,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2.唱响农业产业品牌。一是大力推进全域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完成绿色食品农产品认证4个、有机和有机转换农产品认证18个,39个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正在走审批流程。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白莲)标准化生产基地8万亩,正在申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万亩,“xx贡米”“xx烟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4个。xx白莲等8个农产品正在申请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二是深入实施“硒+X”战略,加强与省农科院质标所技术合作,开展富硒白莲生产技术标准试验示范,打造系列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和富硒产业园。目前,全县已获证富硒农产品15个,新申报富硒农产品认证18个,屏山百良富硒蔬菜产业园初具规模,珠坑麒麟山富硒休闲旅游康养区正在稳步推进,德都食品富硒精深加工项目预计年底前完工。(三)抓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1.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启动编制《xx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完成规划联合评审并通过市高标办审核,待县政府批准实施。全面完成2021-2022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通过县级自验自评和市级全面验收。认真落实2022-2023年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项目勘测、规划设计及专家评审等前期工作,正在开展监理、施工招标,力争10月底全面开工建设。2.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批复项目4批,其中农田水利项目120余个、总投资2600余万元,新建了一批水渠、小型水陂等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3.强化农田设施建后管护。落实“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管护机制,县财政安排农田基础设施建后管护180万元,运用“田管家”智慧高标管护平台,采取巡护分离的管5/9护模式,每个村安排一名巡查员定期开展农田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传平台,维养主体根据平台上报问题,定期开展管护维养,确保长久发挥效益。4.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切实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高效规范实施农机“双补贴”政策,大力推广高速插秧机等助粮生产配套机械,突出抓好水稻、白莲、烟叶、蔬菜等产业机具配套和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目前,全县农机购置补贴涉及农户575户,补贴农机具736台,农机总动力新增千瓦。(四)抓三产融合,补齐产业发展短板1.发展农产品加工。积极推动雄达白莲、德都食品、大由大食品、康皇蜂业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已正式投入使用,德都食品公司年产2万吨高端果汁及脐橙精深加工生产线将于12月前全面投产,投资2亿元的1000吨酱香酒生产灌装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袁酒”生产、预制菜、惠州汇川鑫辰公司、河北宝鹭食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有望年底前落地。2.积极推动农旅融合。依托我县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盘活闲置农房等方式,积极探索培育休闲乡村民宿等业态,充分利用采摘园、农家乐等农旅资源,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助推乡村振兴。2022年我县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培育各类休闲农业主体70余家,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五)抓主体培育,增强产业发展后劲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要求,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办公场所、完善组织架构、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行水平。目前,全县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49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7个、市级示范社9个。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05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7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家。组织开展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德都食品新增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田贡米、大由大食品、坤兴农业新增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6家。2.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按照“一产业一示范合作社、一示范社一示范基地、一乡镇一联合社”的思路,构建“乡镇+联合社+产业示范社+专业大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联结,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开展联合社区域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目前,全县共创建联合社11家,建立示范基地86个,申报“丰黍”、“木盛兰香”、“绿韵宏河”等区域品牌,“一乡镇一联社一品牌”的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局在推进农业产业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看7/9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粮食生产压力大。我县大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旧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尤其是当前旱情严重;农资价格和生产成本上涨幅度较大,偏远山区野猪、鼠患等危害严重,加上种粮比较效益偏低,这些都影响了种粮积极性。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县烟、莲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农民从土地获得的收入较高,导致农村土地流转成本较大。加上农民组织化水平低,无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少,全县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质量不高,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多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内部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大多数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三是人才支撑不够。县乡专业型农技人员缺乏,农技队伍年龄老化,出现断层现象。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低文化的占比高,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差,难以达到产业振兴的要求。三、下步工作打算(一)毫不动摇稳粮油。全力抓好后续中稻收割、晚稻田间管理,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持续做好农业防旱抗旱工作,尽量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对确实无法解决水源的田块尽快改种旱粮作物,保障全年粮食播面和产量稳定。大力推进秋冬季农业生产,落实冬种生产工作任务,引导农户利用冬闲田发展蔬菜、油菜等农作物以及红花草、肥田萝卜等绿肥生产,重点抓好百亩油菜示范基地30个以上,确保全县油菜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二)多措并举兴产业。立足我县特色资源,把白莲、蔬菜、山地鸡等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重点在科技创新、龙头培育、品牌建设、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财政、信贷、招商引资、争资争项等多种渠道,加大对白莲等特色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和培育力度,推进“二品一标”产品认定,唱响农产品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三)千方百计延链条。围绕白莲、脐橙、香芋等产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向前后端延伸,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培育各类休闲农业主体,激活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四)全力以赴促提升。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行管理,持续推进联合社产业示范社建设,分产业开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纵向联合,组织县、乡、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垂直纵向的联合与合作,增强联合社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五)凝心聚力育人才。坚持引进农业农村人才,定向招录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县乡农技人才队伍。扎实开展农业农村人才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种养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育,按照需求,分类培训,引导和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9/9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