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亲情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亲情是一柄撑在雨夜的小伞,使孤独的人得到爱的荫庇;亲情是一轮镶嵌在夜空的明月,使漂泊的人拥有远方的牵挂。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还是沮丧、痛苦、彷徨,它永远跟随在你的人生路上,悄悄伴你前行。百善孝为先,很多时候,忠孝难两全,面对两难、的选择,应该如何取舍?李密在《陈情表》中,就给出了很好的诠释。陈情表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陈情表》解题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君主陈述己见的文书。补充: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陈述弹劾(hé):检举揭发罪状。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李密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陈情表》李密,字令伯,又名虔,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公元263年,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李密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于是李密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下此表.听课文朗读险衅夙愿闵凶怜悯祚薄期功强近床蓐逮逵猥陋陨首逋慢病笃矜持jīnxìnsùmǐnmǐnzuòjīqiǎngrùdàikuíwěiyǔnbūdǔ郎署拔擢优渥盘桓庶几愚拙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更相为命茕茕孑立shǔbázhuówòhuánshùzhuōbóyǎngēngqióngjié情1、情况(事实、隐情);2、衷情(孝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1、为什么要“陈”?•2、“陈”什么?•3、如何“陈”?1700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招蜀汉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有年迈的祖母,无法脱身。一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面是至亲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思考:•第1段讲了什么内容?•哪一句起总起作用?•这句话都包含了那几个方面?隐含着什么结论?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故不能“废离”去就职。第一段:哪句话是中心句?陈述了哪些内容?身世之苦,现状之苦。陈相依为命之苦析内容第一段:•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因为早不幸命运坎坷第一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鲜为人知第一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对偶句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寻“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六月四岁九岁成立祖母婴疾病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孝情——祖母情深似海伯叔兄弟儿息强近之亲应门之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寻“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母、祖母、本人说明祖母“抚养”之不易家庭人丁衰微既无、终鲜、晚有、外无、内无说明极其孤单凄苦祖母疾病缠身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目的孝情——祖母情深似海《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四字骈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行文通畅。背诵要领: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第一段: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征召之殷,退很难;祖母病重,进更难。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时间顺序(逮、前、后、寻)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哪些语词表征召?察、举、拜、除。第二段:赴命、就职怎区别?“孝廉”“秀才”是荐举,故“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故“辞不就职”。陈进退狼狈之难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二层叙朝廷多次征召;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诵读第2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寻“情”察孝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欲奉诏,日笃欲顺私,不许。孝情——祖母情深似海切峻,责逼迫,催临门,急辞不赴命辞不就职四官职两不上任三次催促两种想法一矛盾狼狈寻“情”称颂朝廷州郡推举心存感恩朝廷多次征召朝廷、地方催逼自己苦衷:刘病日笃进退两难的境地供养无主,辞不就职矛盾激化忠情——圣上恩重如山比喻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对偶句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是瑞已擢嘉兴通判”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公车特征拜为郎中。”8、出,指出京受任。“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9、去,卸职。“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11、放,放逐。“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13、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14、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15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A、矜育故老,更应怜臣。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C、更相为命,不能废远。第三段:陈孝治天下之政忠孝难以两全,怎么解决???找依据“圣朝以孝至天下”说明自己应当得到同情释误会“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阐明自己追求,消除误会述苦衷“更相为命”“区区不能废远”“孝”——辞职的唯一理由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比喻句: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第四段:陈先孝后忠之心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尽节日长,报养日短;矜悯愚诚,陨首结草。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不胜犬马怖惧。事之实: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愚诚、听臣、微志。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鸟:即乌鸦;人类很看重其反哺生母之情,故有“乌鸦反哺”一词,喻传于民间。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死当结草•结草:指报恩。典故,出自《左传》。见成语“结草衔环”,说春秋时,晋大夫魏武子有爱妾,武子病时,嘱咐其子魏夥huǒ说,自己死后,令妾改嫁。到了病危时,又说令妾殉葬。武子死后,魏夥把父妾嫁出,说是遵守父亲神志清醒时的遗命。传说后来魏夥和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老人结草绊倒了杜回,夜间魏夥梦见老人说是魏武子妾的父亲,帮助他是为了报答不令女儿殉葬的恩德。现在表示死后也会像结草老人一样来报答恩情。比喻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