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主题党课讲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增强宏观调控有效性针对性一、2024年我国发展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我们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来看,一些发达国家或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胀压力,或面临增速放缓等问题,加之地区热点问题频发,这些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从国内大循环来看,一般强调两个层面和多个层次。两个层面就是总量层面和结构层面,而在结构层面往往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体制结构等相关层次。从国内大循环的运行表现来看,一方面存在总量上的压力和矛盾,突出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为此,要加大政策力度,强化逆周期调节。另一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体制机制缺口压力。为此,要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但此时,只做逆周期调节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必须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将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当前面临的压力和矛盾有机结合,我们称之为跨周期调节。因此,应对当前复杂形势,我们需要两个结合,一个是把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结合起来,第二个是把经济政策的扩张和改革的深化结合起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我国每年新增毕业生1100万人以上,由于劳动力供需不平衡,一些人找不到工作,而一些企业也招不到与工作岗位匹配的劳动者,由此就出现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问题。如何解决?一是要保持就业政策的主动性和投入性,通过加大投入缓解就业总量压力;二是优化劳动力供需结构,通过调整劳动者技能,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缓解结构性矛盾。基于此,使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工作岗位,都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立足点,实现人生价值。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财力紧张并不意味着公共服务能力的下降。我们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报告指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还存在“卡脖子”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大创新投入,通过持续努力,缩短这方面差距,并实现“弯道超车”。报告还指出:“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除此之外,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消极避责、做表面文章。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多发。”我们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有化解问题的方法,可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报告指出:“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和重托!”尽管我们面临这些矛盾和压力,但我们有稳定的环境、发展和创新能力,能有效应对上述问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合分析研判,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那么,我们具有哪些有利条件呢?比如,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在这些优势下,我们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报告指出:“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在这一段最后,报告还指出:“只要我们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二、2024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们怎么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一目标?有人认为,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了5.2%的增长,那么到2024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不是很容易吗?要知道,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后,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实现5.2%的常态化增长。若2024年还要保持常态化增长,而且是5%左右的中速增长,其压力要比2023年大很多。对此,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出上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所谓需要,就是必须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以就业为例,按照“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大约220万个就业岗位”推算,至少5%的经济增长才能保证就业稳定。如若达不到5%的经济增长,那么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就会面临较大压力。所谓可能,就是凭什么能达到5%左右的经济增长。比如,我国具有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的优势等。这些都是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重要基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同时,我们不能为了增长而增长,仍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科技创新,这些才是实现5%左右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动力。报告指出:“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三、我国宏观调控取向和政策一致性要求增强宏观调控取向和政策的一致性,加快构建政策协同,发挥政策最大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对于“稳”和“进”、“立”和“破”的关系,报告进一步指出:“稳是大局和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也就是说,稳是改革创新的基础,进是改革创新的体现。我们要把握规律,做好前瞻性工作,让政策靠前发力,既能以科技创新获得前进的动力,又能以制度创新获得发展的红利,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同时在发展中,要敢立敢破,既是在制度、规则上,也是在产业、资源上,抑或是在思想、习惯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如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就是这“三个统筹”的要求。这“三个统筹”不仅是互相补充的合力,也是互相支撑的动力,更是协同一致的能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也就是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在政策安排上对此不做调整,但要加强其内部政策工具的创新和协调配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在工作中,如何把上述要求落实下来、体现出来?报告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实施政策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研究储备政策要增强前瞻性、丰富工具箱,并留出冗余度,确保一旦需要就能及时推出、有效发挥作用。”同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这里注意,一方面以何种标准来跟踪评估,是以政策执行的便利性为标准,还是以政策保障群众利益为标准,又或是以实现重大改革发展目标为标准,总的来说,就是要确立跟踪评估的标准。另一方面评估之后要形成相应的调整建议,并且指向要准确。在这一条件下,通过积极创新建立新机制、新模式、新体系,为“破”创造良好条件。因此,报告进一步指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举措,发挥最大政策效应,报告指出:“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四、2024年主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一)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做好2024年财政工作,首先就要贯彻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那么,怎么理解适度加力、提质增效。1.适度加力适度加力,主要是统筹运用各类财政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扩大支出和减税降费是我们加力的两个方向,那么,如何把握适度?第一,财政支出强度总体扩大。2024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赤字规模达到4.06万亿元,比2023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这一安排是以发展为基础、以规模扩张为支撑的,既考虑了短期内经济恢复的需要,也兼顾了长期财政稳健的要求。同时,我们统筹各类财政资源,加大支出强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到28.5万亿元,比2023年增加1.1万亿元,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第二,政府债券规模明显增加。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2023年增加1000亿元;新增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这两项加起来达到4.9万亿元,都是放在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说明政府投资的支撑力、引导力不断加强。此外,2023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都在2024年使用。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政府支出,能够带动和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更好支持重点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激活经济发展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第三,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按照2024年全国两会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在落实好2023年延续和优化的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特别是针对短板和不足发力,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比如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研发风险,如果通过减税降费政策能降低企业科研投入风险,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再比如制造业方面,既面临生产设备加速折旧的问题,也面临寻求新技术、新赛道、新市场的问题,如果在减税降费方面给予相关政策安排,并将产业链、供应链重组纳入相关管理,能更好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2.提质增效提质增效,主要是优化财政管理,加强政策协同,提升财政政策质效。第一,从财政管理来讲,就是要坚持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能。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下真功,用好增量、优化存量,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第二,从政策协同来看,就是要加强统筹协调,放大组合效应。根据2024年全国两会的部署,统筹运用税费、专项资金、政府债券等政策工具,也就是统筹运用政策内部各个工具,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等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也就是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调,目标是打好“组合拳”,避免“单打一”,推动政策同频共振。(二)促进消费,扩大内需2024年促进消费和扩大投资的重点,在于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那么接下来,我们如何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先来看消费品的以旧换新。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主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