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3篇: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党课,共同探讨如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一、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新质生产力,顾名思义,是指具有新的质态和特性的生产力。它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力,而是建立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基础之上,具有高效、绿色、智能等显著特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二、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事业,其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些目标和要求,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思考那么,如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呢?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二)要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活力。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一招。我们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产权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我们还要深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国际空间。(三)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效能。产业结构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效能和竞争力。(四)要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支撑。同志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我们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发力、协同推进。我相信,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党课: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同志们,今天根据计划安排,我围绕“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跟大家一起交流。在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引发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何现实作用?如何高效形成新质生产力?下面围绕这四个方面,结合个人学习理解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不但包括人的因素,更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今天,新的物质生产力,正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条件下形成。马克思曾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跃升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关键性技术实现突破、发生质变,必然引发生产力核心因素的变革,从而产生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没有科技发展的关键性突破,就没有新质生产力——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新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和产业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包括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构建的平台经济、传统产业的高新科技化改造和生产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等。从根本上看,创新推动传统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传统生产力的改变又推动着产业加快形成转型升级,并创造新的业态形式。这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在鼓励平台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新方向的同时,必然要告别传统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从而成为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与“质”。所谓“新”,是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所谓“质”,是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因此,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持续突破创新与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生产力的一种跃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与形成新质生产力相适应,要加快围绕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来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我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二、新质生产力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突破。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是推动旧生产力体系逐步瓦解和新质生产力体系逐步形成的动力。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时代。哪个国家率先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哪个国家就能够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赢得全球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历史的教训、现实的趋势都启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掌握发展主动权。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关键都在科技创新,重点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可以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体现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信心和决心。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助于抢占发展制高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要抢占发展制高点,就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处理好开放式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关系,吸收全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助于培育竞争新优势。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上,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包括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积累的优势,以及在市场规模、产业体系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从而提升产业经济的持续整体竞争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助于蓄积发展新动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激活创新主体,更为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从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三、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前沿性、基础性、原创性技术创新及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一些发达国家借助自身的技术垄断,不断制造各种冲突和脱钩,企图以不公平的手段拖慢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发展。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学技术通过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将促进并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所强调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起来考虑,强调三者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一招,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当前,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离开作为载体的产业,创新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光伏、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这些促进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都是从曾经的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来。当前,我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未来产业奠定良好基础。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