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范文同志们: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尤为关键。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基层治理形势严峻复杂,基层治理呈现矛盾化、碎片化、分散化的特点。针对以上现状和形势,我市破题起势,以创新打造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体系为改革引擎,秉持“大整合、大协同、大治理”理念,立足“实战、实用、实效”,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全链条服务、全周期管理,形成了市级统筹、部门支撑、镇级主战、村级基础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一、资源整合,群众诉求从“多头跑”变“跑一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特别是如何有效解决基层治理体系中存在的权小责大、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矛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至关重要。**坚持“一个中心”建设模式,推动社会治理相关资源集成整合至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有效解决各自为政、被动应付、行动迟滞、信息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真正做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能解所有纷”。改革模式,线下“一窗口”受理。市级“中心”整合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矛盾调处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部门整体进驻,设置综合受理、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涉诉信访接待等12个接待窗口,进一步明确职能、优化流程,实现群众诉求窗口接待由“专科”向“全科”,由“群众等”向“等群众”转变。镇级“中心”坚持“能集中尽集中”原则,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网格等资源力量,嵌入打造的“家门口”诉讼服务平台“融和法庭”,试点两个月就地化解纠纷71件,经验做法入选2023年“**智慧法治创新案例”。村级“中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网格驿站,配备1名专职社区干部、1名民警、2名辅警、2名调解员、N名网格员,推动为民服务到“最前沿”,惠民政策落实在“最末端”。运行近一年来,三级中心共应收尽收各类诉求30余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6.9%,“有矛盾就找社会治理中心”正逐步成为基层群众的共识。拓宽渠道,线上“一号码”通办。以“12345”热线为主线,整合归并36条政务热线,同时对热线进行外延拓展,先后与市长信箱、“我的**”App、微信公众号等接轨运行。目前,“12345”热线日平均在线处置各类矛盾纠纷高达420余件,精准派办140余件,已成为群众诉求线上受理主路径、主渠道。将接处警三次以上的涉警情矛盾纠纷联动联调机制升级提档,推动“12345”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无缝对接,建立非警务警情分流联动机制,并实施“五员”包案负责人、派出所干警、专职调解员、村居干部、专职网格员包干、同步出警,及时化解隐藏在警情背后的邻里、家庭、债务等纠纷,化解成功率达85%。组建基础信息资源库,归集54个部门1.45亿条数据,打造社会风险矛盾纠纷预测、预警、预防平台,感知全域社会风险态势,推动科技赋能社会治理。简化流程,就地“一网格”处置。全市共划分632个综合网格、70个专属网格和6076个微网格,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零距离把脉群众诉求。针对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创新采取“驻村辅警转隶+定向招聘”的方式,配齐配强632个专职网格员,确保“一格一员”,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网格事项准入制度,将实有人口登记、出租房隐患排查、消防、卫健、应急管理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事项纳入网格员巡查内容,形成网格员主责主业清单,落实“巡查、发现、上报、协处”机制,强化未办事项的督办、超期事项的催办、疑难复杂事项的会办,推动网格事项“即诉即办”。二、要素耦合,矛盾调处从“九龙治水”变“一龙管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长盛不衰的传承基因。**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要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牢固树立“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的工作理念,打造“一综多专、分级施策、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多元解纷格局。前端转理念,应收尽收、应办尽办。优化服务理念,提升响应速度,将“12345”热线和“7×24小时”人工服务作为服务群众、受理诉求主要抓手,强化“接诉即办”,做到第一时间解答、处理、解决;第一时间未能解答、处理、解决的,及时分析研判,并根据研判结果、职权法定、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等原则,精准派单,保证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快速响应、高效办理。2023年前11个月,共计受理群众诉求13.6万件,直接解答办理9万件,转办流转4.6万件,受理率100%,办结率98.6%。建立网格事项闭环解决机制,全时段为群众提供诉求和矛盾纠纷咨询、受理、处置、查询和反馈服务,大量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解决在萌芽。中端畅机制,调解优先、能调则调。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健全“党政领导、政法统筹、中心运作、多元化解”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设置窗口接待区、法律(法援)服务区、研判分析区、联动指挥区、网格指导区、矛盾调处区、心理疏导区等十大区域,集成社会治理事件处置、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信访受理、社会风险分析研判、联动协调指挥、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十大功能,实现社会治理事项集成集办。针对婚姻家庭、劳资、物业、消费等矛盾纠纷多发频发领域,设置个人调解工作室8个,聘请法院、检察院、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专(行)业领域调解人才,拓展分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式。先后有8人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10人获评“全省模范人民调解员”。末端治已病,诉讼断后、当判则判。强化工作闭环,对诉前调解不成的案件,畅通立案登记渠道,及时立案办理,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在各级中心设立共享法庭、速裁法庭,入驻专职速裁团队,对立案案件繁简分流,对不宜或无法调解事项,及时引导进入法律程序,同时由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专业团队为当事人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办理公证等各类法律服务,提升案件执行效率。推行法院执行案件和解、调解机制,执行法官与基层调解组织协同发力,着力破解“执行难”,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三、力量聚合,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变“协同作战”“枫桥经验”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初心始终不变,基层党组织是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战斗堡垒始终不变。**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充分激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建强指挥力量“主力军”,守好“主阵地”。将每月15日确定为市四套班子负责人接访下访日,首创市政府负责人定期进驻中心现场办公机制,组织协调处置疑难复杂问题。构建统筹有力、运行高效的社会治理组织架构,打造层级分明、职责明晰、指挥顺畅、运行有效的“市—镇—村—网格—微网格—网格员”穿透式指挥体系。创新组织实施“百名政法领导挂千企、千名政法干警连千村(社区)”“三官一律一员进网格”活动,健全市委政法委员会委员挂钩联系区镇工作制度,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群众反复投诉和久拖不决问题,组成强有力的政法专班,一大批久拖未决的群众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建强专门力量“先锋军”,当好“主攻手”。建立专职网格员“四级十六档”报酬体系,财政新增网格员经费预算近1500万元,保障人均年收入不低于5.8万元。设立专项资金,对网格员报送的有价值社会治理信息实行“一事一奖”。明确各级社会治理中心专职调解员配备标准,建立市镇专职人民调解员“基本补贴+个案补贴”取酬方式,“个案补贴”采取完成基本指标定额取酬,超额部分每调解一件纠纷补贴100—300元。加强村居调解组织建设,按照“一村一调解员”配齐村级调解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有地方“找说法”。建强社会力量“同盟军”,援护“主战场”。研究制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意见,搭建社会组织参与平台,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常态长效。统筹法学会、老科协政法分会、平安法治志愿者联盟全面进驻,引导具备心理服务、金融保险等能力的社会组织入驻,建立物业、涉房领域、商会和金融业调解组织,推动专业性、行业性矛盾风险化解。设立人大代表履职基地,梳理人大代表参与社会治理履职清单。创新“政协有事好商量+社会治理”联动,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共治试点。组织义工联合会、应急救援先锋队、心理协会、惠心社等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信息收集、重点青少年帮教转化、空巢孤寡老人关爱等工作,为社会治理注入不竭动力。传承发展“枫桥经验”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下一步,**市将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总抓手,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完善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统筹推进市镇村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着力打造群众诉求汇集地、多元解纷主渠道、社会治理共同体、矛盾风险终结站,真正做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能解所有纷”,全力争创新时代“枫桥经验”**样本。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