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024年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考点【推荐4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网友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考点【第一篇】一、说教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的第9课。本文是1写人记事性的散文,也是略读课文,它围绕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取了几个给作者深刻印象的片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了梁启超先生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语言简练风趣,幅短小精悍,感情真挚自然。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二、说学情高一的学生对梁启超已相当熟悉,所表现的生活中的梁任公形象以及风趣的语言无疑会引起他们极大地阅读兴趣。与之前的《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相比,本文幅短小、线索清晰,也更易于学生把握和理解。但是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对开掘不深,浅尝辄止。2/36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知大师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揣摩语言,把握梁启超在性格、气质和修养上表现出的特点;②从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把握作者对梁启超的感情。难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片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人物的描写方法。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问题引导法;2、交流讨论法;3、点拨法。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六、说教学过程3/36(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看过央视的《百家讲坛》吗?许多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闻名全国。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演讲高手,就让我们跟着梁实秋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板书课题)(二)诵读感知阅读课文,品味并思考:梁实秋先生印象中的梁任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三)问题探究(“有学问”,“有文采”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重点分析“有热心肠”)1、先生讲到《桃花扇》,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梁启超想到变法的失败,光绪帝被囚。他为国家悲,为民族悲,为百姓悲。2、为何讲到杜甫的诗,“先生又张口大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久久压抑在杜甫心头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他自然喜极而泣。任公也处于乱世之中,杜甫的喜与忧他感同身受。3、先生为何开讲到《箜篌引》这首古诗?明确: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过,被水冲走,其妻紧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绝,对江弹箜篌,一曲终,遂投河。这种疯狂的人格力量就是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4/36知不可为而为之”义无反顾,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视死如归。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明知变法会流血,会牺牲却依然坚定地实施变法的执着与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讲时的哀痛可想而知。他为牺牲的战友而哀,为百姓而哀,为国家而哀。(四)拓展提升说说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模仿这些写人手法,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要求: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3、不出现老师姓名、学科。(五)总结梁任公为革命奔走呼号,直面生死;为学术呕心沥血,笔耕不辍。斯人虽逝,精神长存。先生的谆谆教诲依然如黄钟大吕般响彻耳畔。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少年中国说》中的片段(投影显示《少年中国说》,学生齐读)七、说作业: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八、说板书设计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形象:特点手法肖像短小精悍气质风神潇洒白描5/36语言生动有趣,旁征博引动作手舞足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考点【第二篇】1.教材分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1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独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和连续。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文章开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读后余味无穷,梁任公的生动形象深深留在读者的脑海中。2.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6/36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隽永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3.教学重难点安排: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稿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感。难点在《箜篌引》的赏析。同学们对这首诗较为陌生,在处理上,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浓墨重彩,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4.课时安排:一课时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以达到“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本文言简意赅又生动丰富,我先运用情境设置法,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法和圈点勾画法,熟悉文本;之后采用问答法,使学生主动感知,探索求真;针对教学重难点,我立足文本,点拨引导、讨论探究,在赏析语言、体味情感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小作文,迁移拓展所学的白描和细节写作7/36手法。(一)情境导入:《诗经》中有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板书课题)(二)以线穿珠,见微知著——为梁任公先生画像师:许多优秀学者在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中,通过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阅读课文,找出梁启超的这一次讲演给作者、给我们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学生圈点勾画发言,教师归纳投影显示)线──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珠──演讲前:背景(对比、衬托)演讲稿(对比──“文稿不如讲稿”)演讲中:开场白——独特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演讲后:演讲效果(茅津渡候船渡河,强烈爱好中国文学)微──人物的白描刻画。8/36著──个性人物魅力风貌。总结拓展:梁任公不是一位照搬讲义的教授,而是用心灵来教书的教师,是在教育中渗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真人!有学问,才能有文采,有赤子之心,即“热心肠”,三方面,相辅相成。刻画梁任公形象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指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引入写作中,就是文字简练单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我们写作,也要抓住人物特点,譬如写某人的幽默,写他幽默中蕴藏人生的旷达,或写某人的认真,认真之中是对生命的严肃。有特点的人,有性格的人,才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给读者人生的启发。(三)传神写照多余韵——细节赏析师:“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又满怀热情,晚年拖着病体,仍然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这些先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影响一代人的诗句。”细节1:先生的讲演,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师:“作者记得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不能自已’,《桃花扇》是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叹明朝兴亡之感的清代戏曲,其中所说的皇帝是崇祯皇帝,《五人墓碑记》称颂他为‘圣人’,只是时运不济,他接手时国家是内外交困,他力图挽狂澜于既9/36倒,然而‘所用非人,卒至寇乱,身殉社稷’。”师:“崇祯帝死时1644年,距先生生活年代近300年,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为何这样的悲伤流泪?”师(引导):“先生如此痛哭定是触动了内心最悲痛的地方,如此之悲痛是因为自尽殉国的崇祯帝,还是由崇祯帝想到了哪位皇帝?”预设回答:“先生想到了他敬重的光绪帝。光绪帝是一位年轻发奋的君主,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绪帝政治生涯的结束,导致戊戌变法失败。”预设回答:“梁任公先生想到得是‘救世主’光绪帝,先生悲的是光绪帝被软禁,悲的是维新变法的失败,悲在他空有一腔爱国情怀却无法实现。”师:“光绪帝虽然名义上仍保持着皇帝的名位,但实际已没有了皇帝的权力,被慈禧囚禁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写下‘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诗句。”师:“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预设回答:“逃亡到日本后的先生,为国担忧,心焦如焚,反用‘饮冰室’写出内心之热的赤子情怀。”师:“是这样的。《庄子人间世》有一句话‘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先生的书斋名表明了他忧国忧民的10/36情怀。”细节2: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师:“哪位同学知道杜甫这首诗的题目?诗人此时心情是怎样的?”预设回答:“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师:“可诗中为什么说是‘初闻涕泪满衣裳’。”预设回答:“那是因为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泪水。”预设回答:“那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是喜极而悲的呈现。”(投影出示全诗,学生读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师:“‘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战乱将息捷报来得太突然,真如春雷乍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这位视百姓苦难如己的忧国忧民的诗圣怎能不喜!‘泪’是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的逼真表现。”11/36师:“先生讲到此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一定是与杜甫有了默契,(引导)先生所处的时代与杜甫所处的时代有何相似之处?先生与杜甫之心又有何相通之处呢?”预设回答:“杜甫年迈时国家叛军四起,后战乱平定,梁任公演讲时国家军阀混战、动荡不安,这是时代的相似。”预设回答:“是国家动荡让先生涕泗交流,是战乱平定让先生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希望国家国富民强,从他的一涕一笑中我们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怀。”细节3: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师:“先生演讲的内容还讲了《箜篌引》,箜篌是什么样的乐器?”预设回答:“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声音悲凉凄怆,让人心伤。”师:“这是音乐的背景。我们看这首诗,诗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预设回答:“一个拼命要渡河的人,一个力求劝他不要渡河的人。”师:“他渡河了吗?”预设回答:“渡了。”师:“结果呢?”预设回答:“死了。”12/36师:“《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渡河的是一个白发狂夫,被水冲走。劝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