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020.01Z06北京市地DB11方标准DB11/T1595—2018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编制规范Compilingtechnica丨regulationsonpriliminarydesignforecologicalandcleansmall-watersheds2018-12-17发布2019-04-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1/T1595—2018目次前言.................................................................................iii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基本要求................................................................................14调查与评价..............................................................................25功能分区与措施布局......................................................................26措施设计................................................................................37监测.....................................................................................88施工组织设计............................................................................89小流域运行管护..........................................................................910投资概算...............................................................................911效果预测与后评估......................................................................1012结论与建议............................................................................10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提纲................................11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附表....................................15附录C(资料性附录)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图件内容与要求..........................18参考文献...........................................................................22IDB11/T1595—2018刖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制。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周嵘、李京辉、常国梁、杨元辉、叶芝菡、刘佳璇、颜婷燕、宫亚光、陈芳孝、孙迪、宿敏、吴敬东、祁晔、李文忠、周泉成、刘可暄、薛万来、张久权、杨华、包美春、杨坤、欧阳琨、丁建新、黄炳彬、胡晓静、阳文兴。IIDB11/T1595—2018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编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文本、投资概算、设计图件的编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及其同等深度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设计文件的编制,平原区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645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5086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CJJ52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SL37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DB11/T126封山育林技术规程DB11/T548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规范DB11/T633水土保持林建设技术规程DB11/T1173山区河流水文地貌评价导则DB11/T1174山区河流生态监测技术导则3基本要求3.1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应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立项文件为依据。3.2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报告文本、投资概算和设计图纸等部分组成,应满足施工招标、主要设备采购、材料采购和施工的需要。3.3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当一个项目包含两条或两条以上小流域时,除综合说明外,其余部分按小流域单独设计,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设计图件可以合并。3.4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内容应包括调查与评价、功能分区与措施布局、措施设计、监测、施工组织设计、运行管护、投资概算及效果预测评估等。设计报告编写提纲参见附录A。3.5小流域措施设计与投资概算完成后应填写附录B表B.1。1DB11/T1595—20184调查与评价4.1调查4.1.1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及土地利用现状等,填写附录B表B.2、表B.3;绘制小流域地理位置图、坡度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参见附录C表C.1的序号1、2、3。4.1.2社会经济,包括人口、产业结构等,填写附录B表B.4。4.1.3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等,填写附录B表B.5,绘制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图,参见附录C表C.1的序号4。4.1.4面源污染,包括化肥和农药施用情况。4.1.5人居环境,包括污水、垃圾、厕所、养殖废弃物处理、村容村貌等情况。4.1.6沟道生态状况,包括沟道水文地貌特征、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等,按照DB11/T1174执行,绘制小流域主沟道水文地貌分级图,参见附录C表C.1的序号5。4.1.7防洪排水,包括沟道水位和流量、村庄防洪标准、历史洪水、泥石流及治理情况等。4.1.8小流域调查内容与方法应符合DB11/T548。4.2评价4.2.1按DB11/T548的规定对小流域进行评价,沟道水文地貌评价参见DB11/T1173。简述评价结果及主要问题,填写附录B表B.6中治理前的数据。4.2.2根据评价结果,从污水、厕所、垃圾、面源污染和沟道生态环境及其他方面开展存在问题及限制性因素分析。5功能分区与措施布局5.1一般规定5.1.1明确设计水平年小流域建设目标,各项指标应符合附录B表B.6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标准的规定,其中沟道生态修复宜满足防洪、水质、人水和谐等综合目标。5.1.2根据有关前期文件和区域发展相关规划,确定小流域功能定位。5.1.3治理措施布局应与乡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协调,应在明确土地权属的基础上开展。5.1.4绘制“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三道防线划分图,按三道防线进行治理措施配置。5.1.5小流域治理措施应按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污水、垃圾、厕所、面源污染和沟道生态环境“五同步”治理的原则布设。5.1.6各项治理措施应落实到地块,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图内容和制图要求参见附录C表C.1序号7。5.2功能分区与措施布局5.2.1生态修复区坡度一般大于25度,采取封禁治理措施,包括警示、人工巡护、标牌、设置围栏等措施,与生态移民等措施相结合。5.2.2生态治理区5.2.2.1坡度一般小于25度,采取坡地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和村庄美化、田间生产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措施。2DB11/T1595—20185.2.2.2坡地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防治应以地块为单元,综合考虑地貌、坡度、土层、土地利用等因素,因地制宜配置梯田整修、树盘、经济林、水土保持林(草)等水土保持措施,并控制农作物、经济林等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梯田措施宜以整修破损梯田为主、一般不新建梯田。5.2.2.3护坡及挡墙等措施应根据房屋、道路等防护对象情况配置,保障房屋及道路等防护对象的安全。5.2.2.4村庄美化措施应布设在村庄区域的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等规划用于美化的地块等。5.2.2.5田间生产道路以原有道路标准的提高及硬化为主,不宜新建道路;节水灌溉措施应根据水源情况配置。5.2.2.6污水处理应根据人口规模、自然条件、水源保护、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进行集中或分散处理。水源保护区内人口密度大的村庄以及民俗旅游村应优先进行污水收集处理,规模养殖场应配套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5.2.2.7垃圾应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处置。人口相对集中的平原和山区村庄,生活垃圾可按照“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模式,纳入区级末端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人口相对分散的山区,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可建设区域性垃圾处理设施就地处置;对有毒有害及难降解有机垃圾应定期集中运送到区级处理站。5.2.3生态保护区5.2.3.1应进行沟道水文分析及水力计算,确定各洪水频率的水位线及流速等;明确防洪标准,一般沟道生态修复范围为10年〜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水情况下洪水淹没范围;绘制沟道纵断面、平面和典型横断面图等。5.2.3.2应根据沟道调查、监测及水文地貌评价结果确定需生态修复的沟道,生态自然、功能完好的沟道(水文地貌等级I级和II级)应以保护为主、不宜采取工程治理措施。5.2.3.3应以沟道为单元,进行沟道生态修复的总体规划及其措施配置;宜采取防洪空间拓展、水质改善、水文地貌与生境多样性修复、纵向连续性修复、横向连通性修复和垂向连通性修复等生态修复措施。5.2.3.4应尽量扩大沟道的行洪空间,在满足沟道防洪的条件下,保持沟道平面形态多样性,维护沟道的纵向连续性、横向连通性及垂向连通性;在沟道常水位河床以外范围,可配置步道等人水相亲措施,但不得影响河道行洪和人身安全。5.2.3.5合理确定村庄、道路和耕地等的防洪标准,配置防护措施。6措施设计6.1一般规定6.1.1遵循经济合理原则,优先选用满足治理要求、成本低廉的当地天然材料,林草配置应以适地适树(草)和优先选择乡土树(草)种为原则。6.1.2所有措施均应在遵循DB11/T548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列出设计所依据的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技术资料等。6.1.3单项措施设计图内容及制图要求参见附录C表C.2。6.2封育保护6.2.1根据生态修复区范围,明确封育保护的区域和面积。6.2.2确定封禁标牌、护栏设置位置、数量、形状、规格与材料。3DB11/T1595—20186.2.3封禁标牌应标明封禁范围、封禁管理规定或管护公约等内容。6.2.4封育保护设计应符合DB11/T126。6.2.5绘制封育保护工程平面布置图,绘制封禁标牌和护栏断面图。6.3梯田整修6.3.1采用高精度遥感影像,结合现场量测,确定修整梯田的分布范围、面积和田坎破损率。6.3.2根据土壤、地形、取石难易程度等情况,并结合现状梯田的材料和设计标准,确定田坎材料,确定地块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