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602-2018 生物防治产品应用技术规程 白蜡吉丁肿腿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B16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602—2018生物防治产品应用技术规程白蜡吉丁肿腿蜂TechnicalregulationsforapplyingofbiocontrolproductionSclerodermuspupariaeYangetYao(Hymenoptera:Bethylidae)2018-12-17发布2019-04-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1/T1602—2018刖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倩、梁洪柱、宁少华、姚飞、赵洪林、梁晓梅、焦进卫、徐进、高升。IDB11/T1602—2018生物防治产品应用技术规程白蜡吉丁肿腿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蜡窄吉丁的虫情调查以及白蜡吉丁肿腿蜂释放方法、防治效果调查和林间定殖情况调查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白蜡吉丁肿腿蜂的释放应用。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pupariaeYangetYao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总科(Bethyloidea)肿腿蜂科(Bethylidae)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是白蜡窄吉丁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白蜡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甲科(Buprestidae),原名花曲柳窄吉丁(AgriusmarcopoliObenberger),是白蜡属(Franxinus)树木的重要蛀干害虫。形态特征参见附录B,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C。2.3等距离布点放蜂法equidistantreleaseofwasps间隔相等距离设置释放点,在每个点释放等量的白蜡吉丁肿腿蜂的方法。2.4按片布点放蜂法massivereleaseofwasps大面积林区,根据害虫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设置不同的白蜡吉丁肿腿蜂释放点和释放量的方法。一般一亩地设置5个释放点。3虫情调查3.1标准地的设置和标准株的选择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划定标准地。标准地内选择30株树作为标准株,逐一详查并做标记,若标准地不足30株,应全部调查并标记。零散区域应每株调查,行道树隔株调查,片林采用五点法调查。3.2调查时间1白蜡窄吉丁成虫羽化之后,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宜。3.3调查内容放蜂前,在标准株上从树干基部至树干2m处调查成虫当年型羽化孔的数量。DB11/T1602—20184释放方法4.1蜂的质量要求释放的白蜡吉丁肿腿蜂体长3.5mm以上,爬行速度15mm/s以上,体色光亮。达此标准的白蜡吉丁肿腿蜂数量达总量90%以上。4.2释放适期白蜡窄吉丁蛹期和低龄幼虫期各释放一次,即每年4月上旬至4月中旬和6月中下旬至8月。4.3放蜂条件选择气温20°C以上,晴朗无风的天气放蜂。放蜂前后15天不得使用化学农药。释放后3天内若遇大风、阴雨等天气应补充释放。4.4释放点布设依林分类型和受害情况而异。可分别采用单株放蜂、隔株放蜂、中心放蜂、等距离布点放蜂和按片布点放蜂法。一一林木零星、分散受害采用单株放蜂法或隔株放蜂法;一一小面积、行道树受害采用中心放蜂法或单株、隔株放蜂法;一一大面积受害采用等距离布点放蜂法。山区植被茂密的,释放点与释放点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40m左右;山区植被稀疏的,释放点与释放点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60m左右。平原地区大面积受害时,采用按片布点放蜂法。4.5释放位置将带蜂的指形管置于植株主干基部,或悬挂于树冠枝条上。4.6放蜂量白蜡吉丁肿腿蜂和白蜡窄吉丁益害比3:1为宜。4.7贮存温度和时间白蜡吉丁肿腿蜂适宜保存在通风干燥的房间内,温度不宜超过20C,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5天。5防治效果调查5.1调查时间放蜂后翌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白蜡窄吉丁成虫羽化期结束之后。5.2调查内容2调查选定的标准株和对照树木树干基部至树干2m处“D”型羽化孔的数量。5.3效果计算防治区羽化孔増长率、对照区羽化孔増长率、防治效果按照公式(1)、(2)、(3)计算。DB11/T1602—2018昉冶区羽化扎增长奉(%)^H1U•0-•-i-■1U•0-RajArt,^...~rrT7XJ.UU1去年羽化扎.兄效(o对照区羽化扎增长奉(%)^FV1U•0-S-J.•-i-■h'_-1U•0-RajArt,^...~rrT7XJ.UU1去年羽化扎.兄效(2)昉冶效果(%)对择区別化ft■皤长本-防龟区別化长浪(3)6林间定殖情况调查6.1繁殖期调查当年放蜂30天后,选取受害树木,剖木检查树木内蜂的数量以及雌雄性比,并将雌蜂量与放蜂量进行比较。一般雌蜂量为放蜂量2倍以上时,即判断为定殖成功。6.2越冬后调查翌年春天选取受害树木,剖木检查树体内蜂的雌蜂量,并与上一年放蜂量进行比较,判断蜂在林间定殖情况。一般雌蜂量放蜂量时判断为定殖成功。3DB11/T1602—2018附录A(资料性附录)白蜡吉丁肿腿蜂形态特征A.1成虫雌蜂体长4mm左右,分无翅型和有翅型。雄蜂体长2.5mn左右,绝大多数为有翅型。翅与腹末齐平,体青铜色至黑色,触角比较短,肘状,13节,约为体长的1/3。头黑褐色方形。腹部背面可见7节,3〜7节两侧和产卵管末端有黄色刚毛。腹部各节之间有黄色长毛和短绒毛。前足腿节膨大,各足胫节上有一端距,中足胫节外侧被短黄毛。A.2卵乳白色半透明,长椭圆形,一端略大,长〇.5mm左右,宽0.2mm左右。孵化前失去光泽,有的卵色略微变黄。A.3幼虫蛆形,乳白色,身上有白色脂肪斑,老熟后体长2.1mm左右,宽0.65mm左右,头尾部细尖。A.4蛹离蛹,长椭圆形,蛹初期为乳白色,羽化前为黄褐色,外结白茧,丝质,致密,长4mm左右。4DB11/T1602—2018附录B(资料性附录)白蜡窄吉丁形态特征B.1成虫体狭长,模形,体长8.5mm〜13.5mm。体铜绿色,具金属光泽;头扁平,顶端盾形;复眼古铜色、肾形,占大部分头部;触角锯齿状;前胸横长方形比头部稍宽,与鞘翅基部同宽;鞘翅前缘隆起成横脊,表面密布刻点,尾端圆钝,边缘有小齿突;腹部青铜色。B.2卵淡黄色或乳白色,孵化前黄褐色。扁圆形,长径1mm,短径0.6mm。中部宽,中央微凸,边缘有放射状褶皱。B.3幼虫老熟时体长26mm〜32mm,乳白色,体扁平带状;头小,褐色,缩进前胸内,仅现口器。前胸膨大,中、后胸较狭,中胸具气孔。腹部10节,第1至第8节各有1对气孔,末节有1对褐色锯齿状尾针。B.4蛹体长10mm〜14mm,乳白色,触角向后伸至翅基部,腹端数节略向腹面弯曲。5DB11/T1602—2018附录C(资料性附录)白蜡窄吉丁生物学特性C.1寄主白蜡树(FraxinuschinensisRoxb.)、大叶白蜡(花曲柳)(F.rhynchophyllaHance)、洋白蜡(美国红梣、毛白蜡)(F.pennsylvanicaMarsh.)、绒毛白蜡(F.velutinaTorr.)、美国白蜡(F.americanaL.)和水曲柳(F.mandshuricaRupr.)等白蜡属的苗木、带皮原木、木材。其中洋白蜡和大叶白蜡受害最重,因其树皮粗糙,易于白蜡窄吉丁在其上产卵。北京地区常见白蜡属树木鉴别特征如下:——白蜡树的花序生于当年生枝顶端,花无花瓣,叶片为小叶5〜7片常见7片,小叶柄对生处膨大无毛。——大叶白蜡的花序生于当年生枝顶端,花无花瓣,叶片为小叶5〜7片常见5片,小叶柄对生处膨,被锈色毛簇。一一洋白蜡的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侧面,花先叶开放,嫩枝、叶密生绒毛,叶片为小叶5〜9片,翅果长3丽〜7mm。一一绒毛白蜡的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侧面,花先叶开放,嫩枝、叶密生绒毛,叶片为小叶3〜7片,翅果长1mm〜3mm。一一美国白蜡的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侧面,花先叶开放,嫩枝、叶无毛或有疏毛,小叶具柄长5mm〜15mm,叶顶端短渐尖。一一水曲柳的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侧面,花先叶开放,嫩枝、叶无毛或有疏毛,小叶近无柄,着生处具锈色毛簇,叶全为对生。C.2生活史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的边材坑道内越冬。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为化蛹高峰,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羽化高峰。5月中下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幼虫孵化,持续到7月上旬孵化结束。C.3生活习性越冬幼虫多于蛹室内化蛹,蛹室距木质表层2.8mm〜3mm,深度在5mm〜6.3mm之间,偶见上下相叠蛹室。蛹室长22mm〜28mm,纵向分布。成虫羽化过程中,朝向胸腹面的孔啃咬略成圆弧形,背部孔略成直线,形成整体略似字母“D”的羽化孔,大小在为3.5mmX4.1mm之间。羽化后停留5〜10天再咬破树皮脱出。成虫有明显的喜光和喜温暖的习性,,以晴朗无风天气的9:00〜13:00最为活跃,常绕树冠飞向阳面温暖处,每次飞行距离8m〜12m,高度不超过1m〜2m。阴雨或大风天气则栖止于叶柄及树皮裂缝处,隐伏不动。若遇惊扰,则假死不动。成虫补充营养时,将被害叶片咬成不规则缺刻,每头成虫1天可食叶0.45cm2。羽化后7〜10天进行交尾,以9:00〜15:00点较多,一生交尾多者达3次,交尾时间持续7min〜15min;交尾后7〜9天即可产卵,卵多产于阳光充足的干基和皮缝,每处产卵1粒,多6DB11/T1602—2018产于树干2m以下向阳面树皮缝中,卵期10〜12天。每头雌虫平均产卵68〜90粒。雌成虫平均寿命21.6天,雄虫13天。幼虫孵化后即取食寄主表皮,不久姓入韧皮部危害形成蛀道。蛀道宽3mm〜4mm,深2mm〜2.5mm,坑道扁平、弯曲,深达边材,全长9cm〜16cm,呈分布,蛀道内充满褐色沙粒状蛀屑和虫粪。幼虫大量危害时,蛀道交错,蛀食方向为沿树干纵向发展。幼虫老熟后在蛀道末端,幼虫先向内蛀食,后向外将靠近树皮一端咬薄形成蛹室并在其中越冬。C.4危害特征以幼虫在树干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钻蛀危害为主。成虫羽化孔为直径3mm左右的规则的型,开口多为向上或者向下;树木受害的第二年通常枝叶稀疏,主干经常有5cm〜10cm长度不等的竖向裂缝;扒开树皮后,木质部与韧皮部中间有“S”型虫粪填实的坑道;被害树茎干基部会萌发出新生的枝条;虫口密度大时,木质部表层布满蛀道和虫粪,树皮的表层脱落,略呈白色,导致羽化孔的形状变化,呈椭圆形;随着危害加重,树皮逐渐与木质部剥离、脱落,导致树木死亡。7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