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43.040.10T36备案号: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753—2014代替DB11/Z753-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车载充电机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electricitysupplyandassuranceforelectricvehicle:on-boardcharger2014-06-25发布2014-10-01实施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发布DB11/T753—2014I目次1范围...............................................................................2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24基本构成...........................................................................35参数...............................................................................36要求...............................................................................47试验方法...........................................................................88标志与标识........................................................................14参考文献.............................................................................15DB11/T753—2014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代替DB11/Z753—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车载充电机》,与DB11/Z753—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修改了术语(见3);——增加贮存温度要求(见6.1.1);——修改了短路保护要求(见6.3.3.3);——修改了低压辅助供电功能要求(见6.3.4);——修改了启动冲击电流要求(见6.4.1);——修改了输出电流误差要求(见6.4.3);——修改了稳流精度要求(见6.4.5);——修改了电压纹波系数要求(见6.4.6);——修改了绝缘要求(见6.5.1);——修改了充电接口要求(见6.7.1);——修改了通讯协议要求(见6.7.2);——修改了绝缘性能试验方法(见7.6.1);——增加了充电接口试验要求(见7.8.2)。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北京汽车行业协会、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的参与起草单位: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嘉昌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安庆衡、詹文章、张丽丽、李永华、刘雪涛、权京华、田川、张驰、刘怡。本标准的参与起草人:徐曙东、李奇、周罕华、张会平、胡浩、胡芳芳、王震坡、刘鹏、黄彧、吴尚洁、索转霞、史强、陈建翔。DB11/T753—2014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车载充电机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载充电机的基本构成、参数、要求、试验方法及标志与标识。本标准适用于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载充电机的设计、制造和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2423.2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0069.1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第1部分: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GB/T17619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17625.1-2003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Z17625.6-2003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的限制GB/T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18387-2008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GB/T18488.1-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19826-2005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GB/T20234.2—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YD/T731-2008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车载充电机on-boardchargerDB11/T753—20142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运行,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可充电能量储存系统充电的专用装置。[修改GB/T29317—2012,4.3]3.2充电效率chargingefficiency车载充电机的直流输出功率与其交流输入有功功率的比值。3.3输出电压误差outputvoltagetolerance实际输出直流电压与设定值的偏差。3.4输出电流误差outputcurrenttolerance实际输出电流值与设定值的偏差。4基本构成车载充电机由交流输入接口、功率单元、控制单元、直流输出接口等部分组成。5参数5.1额定输入电压、额定输入电流额定输入电压、额定输入电流见表1。表1额定输入电压、额定输入电流额定交流输入电压V额定输入电流A额定频率Hz单相2201050单相22016单相220325.2输出电压车载充电机输出电压根据适用车载储能系统(如动力蓄电池等)电压等级分为四级,输出电压范围与标称输出电压优先值见表2。表2车载充电机输出电压输出电压等级输出电压范围V标称输出电压优先值V124~6548255~120723100~350144、288DB11/T753—20143表2(续)输出电压等级输出电压范围V标称输出电压优先值V4240~500320、3846要求6.1环境条件6.1.1工作温度和贮存温度车载充电机的工作温度和贮存温度应满足QC/T413-2002中3.1.3的要求。6.1.2相对湿度5%~95%。6.1.3海拔高度海拔高度≤2000m。6.2电源要求6.2.1输入电压波动范围车载充电机输入电压的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15%。6.2.2频率车载充电机输入电压频率为50Hz±2%。6.3功能要求6.3.1充电功能车载充电机受电池管理系统控制,为车载储能系统自动充电,且充电过程对车载储能系统及人员不应造成伤害。6.3.2连接确认功能车载充电机应与车载储能系统进行连接状态确认获取车载储能系统的信息后,启动充电。当车载充电机检测到与车载储能系统的通讯不正常时,车载充电机应自动停止直流输出,并报警提示。6.3.3保护功能6.3.3.1过压保护车载充电机输入或输出电压大于等于过压保护值时,应关闭输出,并应报警提示。故障排除后,车载充电机输入或输出电压符合要求时,应能恢复功能。6.3.3.2欠压保护DB11/T753—20144车载充电机输入或输出电压小于等于欠压保护值时,应关闭输出,并应报警提示。故障排除后,车载充电机输入或输出电压符合要求时,应能恢复功能。6.3.3.3短路保护车载充电机在启动前,输出短路时,通电后应不启动,并报警提示;在工作的过程中,输出短路时,应关闭输出,并报警提示。故障排除后,车载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6.3.3.4过温保护温度超过过温保护值时,车载充电机应自动进入过温保护状态,并降低功率运行。待车载充电机温度恢复正常后,应能自动恢复工作。6.3.3.5反接保护车载充电机直流输出端与车载储能系统的正负极反接时,通电后应不启动,并报警提示。故障排除后,车载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6.3.3.6接地保护车载充电机中可触及的可导电但正常工作时不带电部分与外壳接地点处的电阻不应大于0.1Ω,接地点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6.3.4低压辅助供电功能对于带有低压辅助电源的车载充电机,低压辅助电源应提供标称值为12V或24V的直流电压,其直流电压纹波系数应不大于1%。6.4电气性能6.4.1启动冲击电流车载充电机交流侧的启动冲击电流峰值不应超过工作时输入额定电流峰值的110%。6.4.2输出电压误差车载充电机在恒压输出状态运行时,其输出电压与设定电压的相对静态误差不应大于±0.5%。6.4.3输出电流误差车载充电机在恒流输出状态运行时,其输出电流与设定电流的相对静态误差不应大于±2%。6.4.4稳压精度对于恒压输出特性的车载充电机,输出电压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5%。6.4.5稳流精度对于恒流输出特性的车载充电机,输出电流相对误差不应大于±3%。6.4.6纹波系数车载充电机的电压纹波峰值系数不应大于2%。DB11/T753—201456.4.7限压特性和限流特性6.4.7.1限压特性车载充电机恒流输出运行时,输出直流电压超过限压整定值时,应自动限制其输出电压的增加。6.4.7.2限流特性车载充电机恒压输出运行时,车载储能系统的充电电流超过电池的限流整定值时,或输出直流电流超过车载充电机的总限流整定值时,应立即进入限流状态,自动限制其输出电流的增加。6.4.8功率因数和充电效率6.4.8.1在规定的环境条件、额定输入电压和连续工作情况下,车载充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满载功率的50%时,输入的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6;车载充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满载功率100%时,输入的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9。6.4.8.2在规定的环境条件、额定输入电压和连续工作情况下,车载充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满载功率时,充电效率不应小于92%。6.5电气安全要求6.5.1绝缘性能6.5.1.1在环境温度为23℃±2℃和相对湿度为75%时,车载充电机中独立回路与地(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Ω。6.5.1.2在环境温度为23℃±2℃和相对湿度为95%时,车载充电机中独立回路与地(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Ω。6.5.2绝缘强度车载充电机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外壳)之间、无电气联系的各电路之间,按照7.6.2进行介电强度试验,不应出现击穿或闪络现象。6.5.3耐电压性能车载充电机中带电电路与地(外壳)之间的耐电压性能,应满足表3中的要求。表3各带电电路之间耐电压性能部件耐电压要求输入端对输出端直流3000V的试验电压1min,漏电流应小于3.5mA输入端对壳体直流2000V(或额定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