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40B64备案号:48714-2016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304—2015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Constructionguidelinesforforestculturebase2015-12-30发布2016-04-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1304—2015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建设原则.........................................................................25基地地址选择要求.................................................................26基地资源调查.....................................................................37主要功能类型与要求...............................................................48森林功能调整.....................................................................49设施与道路建设...................................................................510运营与管理......................................................................7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森林文化设施技术要点........................................9附录B(资料性附录)自然解说专业人员能力要求.......................................10参考文献...........................................................................11DB11/T1304—2015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北京林学会、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彩贤、王小平、陈峻崎、马红、邹大林、智信、南海龙、朱建刚、邵丹、韩月明、李皓、陈鹏飞、王欢。DB11/T1304—20151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原则、地址选择要求、资源调查、主要功能类型与要求、森林功能调整、设施与道路建设,以及运营与管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森林文化基地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893安全色GB/T1897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2041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51046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JGJ62旅馆建设设计规范JGJ64饮食建筑设计规范LB/T014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LY/T2005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DB11/T632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DB11/T842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森林文化forestculture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与森林之间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并由此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包含森林体验、森林教育、森林健身、森林疗养、历史人文等内容。3.2DB11/T1304—20152森林文化基地forestculturebase通过建设相应设施以实现森林文化各种功能的森林区域。3.3森林体验forestexperience在森林环境中通过视、听、闻、触、尝、思等方式,欣赏、感知、了解和享受森林文化。3.4自然观察径naturalobservationpath以观察、体验、教育为主要目的,结合一定设施,供体验者了解和学习自然的路径。3.5森林疗养foresttherapy利用森林环境和林产品,通过在森林中散步、静坐、冥想等各种活动,来实现增进身心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目标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3.6自然解说员natureinterpreter运用生动、科学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达技巧,为体验者组织、安排体验事项,提供向导和解说,通过引导人们对森林、自然、文化等方面的理解,激发其产生兴趣,从而传递自然知识的人员。4建设原则4.1保护优先注重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破坏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保护对象的生长栖息环境,不造成环境污染。4.2文化主导挖掘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应充分体现当地的人文、地理等特征。4.3低碳节能基地建设材料以木、石为主,使用本地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清洁能源,突出自然风格。4.4互动体验参与者主要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参与森林文化活动。5基地地址选择要求DB11/T1304—201535.1权属清晰,能够作为森林文化基地长期使用。5.2具有独立的管理和运营机构。5.3符合地方发展规划建设要求。5.4公共交通能够到达,距离干线公路不超过10km,通信信号能够覆盖。5.5基地面积要满足森林文化活动需求,坡度低于5°的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10%。按基地面积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森林文化基地,划分标准按LY/T2005执行。5.6森林覆被率65%以上,郁闭度宜0.6以上,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6基地资源调查6.1调查内容6.1.1森林植被包括森林的树种组成、生长状况、郁闭度、林下植被、土壤类型、物种多样性、季相变化、自然度等。6.1.2森林环境包括森林中的水、空气、地形、地貌等。6.1.3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场馆场地、户外展项、餐饮住宿、通讯等。6.1.4历史人文资源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6.1.5文化活动包括科普教育、法治宣传、休闲健身、景观欣赏、文化娱乐、节庆活动等。6.1.6周边环境包括周边人口密度、周边人均收入、交通便利性等。6.1.7媒介传播包括基地在世界、全国、省市的知名度和宣传途径等。6.1.8管理服务包括接待公众参观的引导人员数量、管理机构和人员对基地的运营管理能力等。6.2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按照GB/T18972、GB/T26424执行。DB11/T1304—201547主要功能类型与要求7.1科普教育7.1.1可达性强、地势平坦的区域。7.1.2森林类型多样、物种多样性高,满足学习和了解森林知识的需求。7.1.3具有步道、自然观察径、森林教室、森林文化创意坊、解说牌等设施。7.2健身疗养7.2.1环境安静、与其他区域有效隔离。7.2.2区域内林木高大、小气候温润,有益于身心健康。7.2.3具有活动场地、分级步道、坐观场所、标识系统、疗养服务站等设施。7.3休闲娱乐7.3.1林下空间开阔、杂灌少、安全性高的区域,能举办音乐会、赏花节,开展游戏、攀登、露营等活动。7.3.2具有森林大舞台、秋千、滑梯等游憩设施。7.4景观欣赏7.4.1森林季相变化丰富,观花、观叶等植物多,森林面积大的区域。7.4.2具备观景台、观景步道、座椅等设施设备。7.5历史人文7.5.1民俗、宗教、历史遗迹等人文文化集中的区域。7.5.2具有功能性解说牌、展板等设施。8森林功能调整8.1科普教育类针对建设区域需求,以丰富乡土树种为主,通过疏伐、补植等森林经营措施,选择富有观赏、科普、文化价值的森林植物,通过乔灌草的配置形成复杂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林中野生动物和鸟类栖息地、特色林木及特殊的枯立木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具体经营措施按照DB11/T842执行。8.2健身疗养类DB11/T1304—20155通过疏伐、补植等森林经营措施,重点配置具保健性能的植物,形成以高大乔木为主、道路两侧透视距离不低于50m、林木修枝高度一般不低于3m、郁闭度在0.7左右的林分结构。促进林内空气流动,提升林分景观效果,增加杀菌物质和芬芳气味物质含量,阻噪滞尘,减少花粉等生物污染。8.3休闲娱乐类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清除对人体有不适感、不愉快感及引起过敏的植物、灌木及其根茬,以及适当开辟林下游憩场地等措施,保护林木,改善游憩场地通风透光、平整无碍等适宜休闲娱乐活动的环境条件。8.4景观欣赏类通过适当疏伐和增加观花、观叶、观果树种等经营措施,突出植物的色彩、体态、形状和气味等特点,形成森林树冠层次分明、植物色彩丰富、森林景观多样、季相变化鲜明的森林生态系统。8.5历史人文类开展古树名木保护,通过对树势衰弱古树采取保护和复壮的措施,增强古树的生长势与活力,延长古树寿命。古树复壮措施按照DB11/T632执行;对于历史人文遗存周边的森林,做好防火、防虫等工作,建防火带;人流活动密集的道路两侧割除易着火的杂灌,清理枯枝落叶;林间剩余物粉碎后用于植物肥料、活动场所或步道。9设施与道路建设9.1设施类型森林文化基地设施按功能分为10类,如表1所示。主要森林文化设施技术要点参见附录A。表1森林文化基地设施种类类别设施种类1.科普教育设施森林体验馆*、森林博物馆、标本馆、图书资料馆、森林创意坊*、森林教室*、露营地*、森林作业体验场、特色植物收集圃、自然观察径*、散步用道路、探访用道路*、登山路等2.健身疗养设施森林浴场*、日光浴场、冥想空间*、帐篷营地、攀岩设施、无障碍设施、健身步道*、疗养步道*、山地自行车道、疗养服务站*、休闲座椅*等3.休闲娱乐设施森林多功能活动平台*、儿童乐园*、秋千*、滑梯*、多功能健身游憩场等4.景观欣赏设施观景台*、动物观察台、树屋等5.历史人文设施历史文化遗存、古树名木保护和展示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土农耕文化展示区等6.服务设施游客中心*、森林木屋*、森林休养馆、林产品销售处、野餐桌*、野外休息场所、避难所、停车场*、休闲餐厅*等DB11/T1304—20156表1森林文化基地设施种类(续)类别设施种类7.解说设施指示牌*、标识牌*、解说中心等8.卫生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卫生间*、饮水台、垃圾桶*等9.电器、通讯设施电气设施、电话设施、网络以及手机中继器、广播音响设施等10.安全、应急设施围栏*、护坡*、监控摄像头*、火险报警器、安全警示灯等*为必需设施,可根据功能需求,新建或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9.2主体展馆建设规模主体展馆包括森林体验馆、森林博物馆、标本馆等,用于展示当地森林的历史、森林演替规律、特色动植物、景观、林产品和工艺品等,馆内基本设施包括展示厅、图书室、多媒体厅及必需的服务设施等。其规模如表2如示:表2主体展馆建设规模森林文化基地规模(S)展示馆建设规模建筑面积(m2)室外占地(hm2)特大型(S≥500km2)800~10001.3大型(100km2≤S<500km2)600~8001.0中型(20km2≤S<100km2)300~6000.8小型(S20km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