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044-2013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91.120.25P15备案号:40357-2014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044—2013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规范Operationandmanagementcodeforemergencyshelterforearthquakedisasters2013-12-20发布2014-04-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1044—2013I目次前言................................................................................II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日常运行管理.......................................................................15场所启用...........................................................................46场所运行服务管理要求...............................................................57场所运行结束.......................................................................8附录A(资料性附录)疏散路线图.....................................................10附录B(资料性附录)安置区域图.....................................................11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疏散安置示意图设计要求.........................12附录D(资料性附录)基本急救药品及医疗器械目录.....................................13附录E(资料性附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社区特殊帮助人员登记表.........................14附录F(资料性附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物资、装备储备清单表.......................15附录G(资料性附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物资(装备)接收、拨付登记表...................16附录H(资料性附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伤病人员登记表.................................17附录I(资料性附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每日情况调查表.................................18附录J(资料性附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临时志愿者招募登记表...........................20参考文献.............................................................................21DB11/T1044—2013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地震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地震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地震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赟、胡平、杨国宾、张敬军、宋国建、苗崇刚、吴卫民、李妍、张丽芳。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11/T1044—2013III引言为规范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使用效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化建设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运行管理。以保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及时启用及功能运转,指导民众的疏散安置行动,以达到民众迅速、安全、有序地疏散和妥善安置的目的。本标准是在充分借鉴,并吸取了国内外震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用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之上制定而成。DB11/T1044—20131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以下简称“场所”)日常管理、场所启用、安置服务项目、场所运行结束等工作的内容和工作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运行管理,应对其他灾害事件的场所运行管理亦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T23648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指南DB11/224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地震应急避难场所emergencyshelterforearthquakedisasters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GB21734—2008,定义3.1]3.2疏散路线routeofescape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的避险路径。3.3特殊帮助人员specialassistancepersonnel需要他人给予帮助进行疏散安置的人员。如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婴幼儿、轻症伤(病)员等。4日常运行管理4.1场所管理4.1.1场所管理制度DB11/T1044—20132场所的所有权人或管理使用单位应制定如下场所管理制度:a)应建立设施设备定期维护及检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场所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检修,及时消除隐患;b)应建立场所及场所内设施设备使用情况登记备案制度;c)应建立场所与供水、供电、供气等相关部门、单位的运行协作联动保障制度;d)应建立向政府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自查情况。4.1.2场所检查4.1.2.1场所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使用单位每3个月至少应开展一次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记录。4.1.2.2场所主管部门每年对场所至少应检查1次。内容包括:a)场所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b)场所设施维护情况;c)场所物资储备情况;d)场所疏散安置预案制定及更新情况;e)场所宣传及演练情况。4.2场所设施设备管理4.2.1场所设施设备配置4.2.1.1应依据场所所属类别,按照GB21734—2008第6章、第7章的规定配备设施设备。4.2.1.2场所所需移动厕所、供水车、自制水设备、应急电源(发电设备)等设施设备,应明确提供部门、单位。4.2.2场所疏散安置示意图4.2.2.1场外疏散路线示意图的要素应包括:场所范围,需到场所进行安置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及单位,疏散路线,方位指示图标,图例,比例尺。具体要求参见附录A、附录C。该图应设置在被疏散民众所在地区的显要位置。4.2.2.2场所安置区域示意图的要素应包括:场所范围、设施位置、篷宿区区域、方位指示图标、图例。具体要求参见附录B、附录C。该图应设立在场所各出入口的两侧位置。4.2.3场所标志4.2.3.1场所指示标志牌的设置位置及高度,应符合DB11/224的规定。4.2.3.2场所标志牌、场所内道路指示标志牌和场所设施功能指示标牌,应保持外形完好、图形清晰、指示方向准确。4.2.3.3标志牌应牢固安装,损坏后应及时维修或更换。4.2.4场所出入口及通道4.2.4.1场所出入口应保持通畅,封闭式场所保证出入口应能随时开启。4.2.4.2场所内主要疏散通道、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应占用或堵塞。4.3物资管理4.3.1物资种类DB11/T1044—201334.3.1.1场所民众疏散安置所需物资分为:基本生活物资、基本医药物资、疏散安置用具。4.3.1.2基本生活物资主要包括:a)篷宿用品。如帐篷、棉被、彩条布、蚊帐、睡袋、折叠床等;b)食品及饮用水。如方便面、压缩饼干、矿泉水等;c)生活用品。如简易照明灯、手电筒、蜡烛、餐具、雨具、电池、电热水壶、暖水瓶、毛巾、卫生纸等;d)母婴用品。如奶粉、奶瓶、纸尿布、妇女卫生用品等。4.3.1.3基本医药物资主要包括:a)常用药品。如感冒发热药、防暑降温药、止泻药、镇痛药、抗感染药、止血药、伤口清洗及消毒药、降压药等。相关内容参见附录D;b)常用医疗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夹板、三角巾、动(静)脉止血带、创可贴、绷带卷、胶布、脱脂棉签(花)等。相关内容参见附录D;c)卫生防疫药械。如消毒药械、杀虫、灭鼠药械等。4.3.1.4疏散安置用具主要包括:a)疏散用具。如手持喇叭、哨子、应急照明灯具、收音机、应急通讯设备、折叠担架、警示带等;b)安置工具。如灭火器材、锤子、铲子、铁锹、斧子等。4.3.2物资储备4.3.2.1场所可按场所类别,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储备适量物资。4.3.2.2可与场所周边商场、超市、加油站、辖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物资供应机制,采取签订协议等方式,明确救灾物资储存、供应的工作职责及流程。4.3.2.3场所所有权人或管理使用单位,应做好场所内储备物资的日常维护管理(建立维护更新机制),定期抽查(检查),提出储备物资更新建议。4.4预案制定4.4.1编制内容场所疏散安置预案主要内容,应说明场所及周边基本情况、安置民众范围及数量、明确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场所疏散安置图、场所开启和关闭条件、疏散安置行动的内容、程序及措施。4.4.2基础信息搜集需要搜集的基础信息内容包括:a)本地区主要危险隐患点的位置及数量;b)场所安置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常住和流动人口数量、港澳台及外籍人员数量、特殊帮助人员信息(相关内容参见附录E);c)场所周边资源分布,如商场、超市、医院、诊所等,可对民众疏散安置工作给予帮助的资源;d)场所储备物资情况。相关内容参见附录F;e)场所疏散安置指挥部、上级指挥机构的人员联络方式。4.4.3疏散线路设计应设计民众疏散路线,路线的设计应本着安全、就近、快捷的原则。DB11/T1044—201344.4.4场所使用区域划分将场所使用区域分为功能区域和安置区域。在场所功能区域,拟定物资供应点、医疗救护点、垃圾存放点等功能点;根据场所面积、疏散人数、民族、宗教信仰等情况,将场所安置区域划分成多个篷宿区。4.4.5组织机构4.4.5.1场所应设立由政府工作人员、社区(村)负责人、场所管理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场所疏散安置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管理民众疏散安置工作。4.4.5.2场所疏散安置指挥部应下设协调联络组、人员疏散组、医疗防疫组、治安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教育组等工作组。各组任务如下:a)协调联络组。对外通讯联络、场所情况统计报告、志愿者招募;b)人员疏散组。民众疏散通知与引导、场所内安置民众登记、失散人员的登记与查询等相关工作;c)医疗防疫组。场所内医疗救护及卫生防疫工作;d)治安保卫组。场所内的治安保卫工作;e)后勤保障组。场所指挥管理设施保障、安置民众住宿保障、民众生活物资的管理与供应、垃圾处理及环境卫生维护、宠物安置工作;f)宣传教育组。抗震救灾信息通告、减灾知识宣传工作。4.4.6编制要求4.4.6.1预案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关应急预案,充分考虑场所疏散地区实际情况及场所安置人员的特点,制定场所疏散安置预案。4.4.6.2场所疏散安置预案,应根据情况变化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