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793-2011 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40B64备案号:30569-2011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793—2011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improvementoflow-functionalpublicbenefitforest2011-04-28发布2011-08-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793—2011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低效生态公益林类型................................................................25判断标准..........................................................................26改造原则..........................................................................37改造技术..........................................................................38作业设计..........................................................................69施工与监理........................................................................710检查验收.........................................................................811监测与档案管理...................................................................8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针阔叶混交林树种配置类型表..................................9附录B(资料性附录)低效风景游憩林修枝强度表.......................................10附录C(资料性附录)改造对象与改造措施关系表.......................................11附录D(规范性附录)低效生态公益林小班现状调查与初步设计表.........................12DB11/T793—2011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林业大学。本标准起草人:徐程扬、蔡宝军、袁士保、任军、彭强、张启生、章志都、刘军朝。DB11/T793—20111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效生态公益林的类型、判断标准、改造技术、作业设计、施工与监理、检查验收和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工程。本标准所指的低效生态公益林,在起源上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在林分类型上包括乔木林和灌木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LY/T1690—2007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513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DB11/T125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综合技术标准DB11/T22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11/T290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DB11/T496水源保护林建设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低效林low-functionalforest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退,系统功能严重退化或丧失,依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在短期内难以恢复的森林,在形式上表现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社会服务功能、林产品生产能力显著低于同种立地条件下同类林分的平均水平。根据林分起源可分为低效天然林和低效人工林。注:改写LY/T1690—2007,定义3.1。3.2低效生态公益林low-functionalpublicbenefitforest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生长衰退,功能退化,且以生态防护和景观游憩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3.3DB11/T793—20112低效防护林low-functionalprotectiveforest生长严重衰退,结构不合理,防护功能低下的森林,主要包括低效水土保持林、低效水源涵养林、低效防风固沙林、低效护路林、低效护岸林等。3.4风景游憩林scenicandrecreationalforest具有满足审美需求功能和(或)综合游憩功能需求的森林。3.5低效风景游憩林low-functionalscenicandrecreationalforest景观色彩单调,林木生长不良,林相残破,不能满足景观、游憩功能需求的森林。3.6低效次生林low-functionalsecondaryforest多代萌生或长期遭受人为干扰、自然或生物灾害,缺乏天然更新、生长衰退的天然林。3.7低效灌木林low-functionalshrubforest因经营不当或长期得不到经营而形成的覆盖度低、生长衰弱、生态防护功能低下、失去经营培育价值的灌木林。4低效生态公益林类型根据北京市森林资源状况和生产实践需求,将低效生态公益林划分为低效防护林、低效风景游憩林、低效灌木林和低效次生林四种类型。5判断标准5.1低效生态公益林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生态公益林,可判定为低效生态公益林(含四种类型):——林相残破、林木分化严重、功能低下的林分或林带;——残次多代萌生林;——林木生长严重退化,平均蓄积生长量或生物量低于相同类型、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30%以上的林分或林带;——郁闭度<0.4的林分,或覆盖度<40%的灌木林;——林分密度过高导致林木生长缓慢,通过常规抚育措施难以改良的林分或林带;——枯立木数量>10%,或林木枯梢长度超过树冠的1/3且数量>15%的林分或林带;——遭受病虫、火灾、风折、雪压等灾害,严重受害林木株数>15%的林分或林带。5.2低效风景游憩林凡符合5.1条件之一、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风景游憩林,可判定为低效风景游憩林:——彩色树种组成的,林木叶片普遍稀疏、观赏价值低下的林分;DB11/T793—20113——林内透视距离<10m的林分;——树冠平均冠幅小于平均胸径10倍的林分;——缺乏游憩步道、卫生、休息等基础游憩设施的林分;——存在挥发物、花粉、种子附属物(如飞絮)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林分或林带。6改造原则6.1采用近自然理念,改造与保护并重,以乡土树种为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6.2改造后林分应以混交林为主,宜保留林下灌木和天然更新的乡土树种。6.3采取植苗或直播造林,植苗造林以容器苗为主,或采用带土坨苗木造林,风景游憩林造林宜采用大苗造林。6.4去劣留优,去密留疏,保留、培植乡土树种,促进林下灌木和草本发育,丰富生物多样性。6.5提高林相的整齐程度和林木观赏度,增加林内透视距离。6.6适当修缮营林、护林道路。修建风景游憩林的游憩道路以步道为主。7改造技术7.1补植7.1.1对象无天然更新能力、树种组成单一、主林层严重退化、色彩单调,且郁闭度<0.4的林分。7.1.2目标改造后的林分结构应为自然或近自然结构,形成随机混交或不规则块状混交林;垂直分布应为复层结构,形成多层次混交林;形成色彩或季相变化丰富的林相。补植后的林分总体密度控制在1050株/hm2以下,郁闭度控制在0.6~0.8。7.1.3方法宜采用非均匀补植方法。树种分布比较均匀或易于形成复层林的单层林,可采用均匀补植;现有树种呈群团状分布、林中空地较多的林地,采用局部补植。若选择耐荫树种,可在林冠下补植。在进行补植时,树种搭配强调种间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互补的原则,按照阳性先锋树种、中生树种、早期耐阴树种、顶级群落树种的序列,识别当前林分的树种构成,选择序列后期的树种补植到林下,而不能逆序操作。风景游憩林补植还应考虑观赏部位、器官或色彩的互补性。7.2更新7.2.1对象林木生长表现严重退化且无天然更新能力的成、过熟林分,或严重遭受病虫害、火灾、风折、雪压等自然灾害的林分或林带,或由其他原因导致林木生长严重退化的幼、中龄林分。7.2.2目标DB11/T793—20114全面更新形成同龄纯林或行状、块状混交林,局部更新形成不规则块状混交林。全面更新林分初植密度按照GB/T18337.3执行,局部更新方法更新后的林分总密度控制在900株/hm2~1050株/hm2,郁闭度控制在0.6~0.8。石质山区等困难立地初植密度控制在900株/hm2以内。7.2.3方法林相残破的成、过熟林、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林分及低效灌木林可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其他类型的低效生态公益林采用局部更新改造。风景游憩林和其他林相不整齐的林分采用块状、团状更新;残存林木分布均匀的林分采用均匀更新;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可以采用林冠下更新。对于萌蘖能力较强的树种,可采用萌芽更新。对林下更新幼苗较多、或者母树下种能力较强的林分,可以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先锋树种林分局部更新时,宜营造或诱导中生和演替后期树种。人工更新的迹地清理、整地技术执行GB/T15776的规定,困难立地整地宜采用大的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农田防护林更新标准执行DB11/T125的规定。营造混交林时,应本着种间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互补的原则,宜保留天然林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使更新后群落更有利于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以维持和提高群落生物多样性。风景游憩林更新应在保障林分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注重景观斑块多样性和色彩丰富性。7.3复壮7.3.1对象通过平茬促萌措施可恢复正常生长的林分,或通过嫁接等技术可恢复正常生长的幼、中龄林分,或通过局部立地条件改良可以迅速恢复生长的林分。7.3.2目标嫁接、平茬促萌成功率达80%以上,促萌后保留生长健壮的1~2个萌生干作为培养对象。林地施肥量按照土壤诊断结果确定,土壤肥力达到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平。7.3.3方法萌生能力较强的树种,因受过度砍伐形成的低效林可采用平茬促萌方法;因土壤肥力不足导致的低效林采用林地施肥方法。7.4抚育7.4.1对象处于幼、中龄阶段、密度过大的单层同龄纯林;受轻度病虫害、火灾、风折、雪压等自然灾害的林分或林带。7.4.2目标抚育后林分郁闭度>0.6,林木水平分布均匀、垂直层次结构合理。飞机播种林抚育改造应该分多次完成,每次下降郁闭度≤0.2。幼龄林抚育结合定株确定强度,抚育强度不高于初值密度中单位面积植苗穴数的15%。7.4.3方法幼龄林以下层抚育为主,伐除枯立木、濒死木和其他非目标木,使幼树有充足的侧方生长空间。中龄和因自然灾害形成的低效林,采用综合抚育方法,一方面伐除枯立木、濒死木和其他非目标木,另一DB11/T793—20115方面伐除对目标木生长有负面影响的优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