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数学跨学科活动_小学跨学科活动方案(案例)最新8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数学跨学科活动【第一篇】教学目标:1.了解某些成语里表示数目词的含义。2.了解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激发新闻记者文学名著的兴趣。3.积累《幼学琼林》的古文名句。4.召开故事会,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某些成语的特点,理解成语中表示数目的词的特定含义。3、理解古文名句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成语、“三十六计”名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2/24第一课时一、学习“我发现”1.投影出示“语文活动”中的成语。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3.教师讲解成语中表示数目的词的意义。它们不表示确切的数目,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含义。4.分组读成语,体会这些成语中“一”“七”“八”“百”“千”“万”特词的特定意义。5.收集包含数目词的成语,全班交流。二、学习“我知道”1.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2.学生回忆名著及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小组交流。3.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句话对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如:顾全大局、神机妙算的孔明;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的鲁智深......4.全班交流。三、学习“百宝箱”1.自由朗读《幼学琼林》中的古文名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简介《幼学琼林》。3.熟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提出难3/24以理解的句子。4.教师点评释疑5.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古文名句,注意停顿、重音等。如:凭空起事,谓之/平地**;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6.学生熟读句子,背诵句子。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二、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三十六计”名称,回忆有关故事情节三、教师投影出示“三十六计”名称,学生识读四、引导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成语,讲一讲这个成语故事五、小组交流先在小组里交流,评出本组的“故事大王”。主要从以下方面评议:1讲的故事与成语的意思是否符合;2内容是否有趣;3语言是否连贯、通顺。六、全班交流各小组的“故事大王”上台讲故事,学生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语言奖”。写出自己交流的成语故事的内容。4/24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文档为doc格式----数学跨学科活动【第二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丰富小学生的暑假生活,重在过程,贵在参与。激发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展示小学生的创造才能,张扬个性,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与创新1、小学生创造活动2、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3、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4、开展读书(名著、科普书籍等)活动(一)宣传发动阶段各校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科技节活动,通过各种形成进行宣传发动。努力营造小学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掀起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高潮,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围绕“探索、创新”的主题,发动广大师生主动参与,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活动。5/24(二)组织实施阶段在前期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暑假时间,做好活动部署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小学生扎实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1、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要通过办黑板报、科技画廊、科普知识讲座和向学生推荐科普书籍等形式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史和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有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了解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在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内容包括:科学发展史(古代、近代、现代科技)、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知识和各年级教科书中的知识。中心校届时将组织“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2、小学生创造活动。主要包括四类:1发明创造类:指小学生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做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2创意设计类:指小学生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发明创造的实物,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6/243科学幻想画类:指小学生着眼于新世纪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的发展可能呈现的巨大变化,通过科学幻想,绘出未来科技、生活的美丽画卷。作品要求:作品可用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等绘画技巧、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不包括非画类的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作品规格一律为400mm×600mm,横竖均可;要求装镜框或装裱,便于现场展示。4科学论文类:指小学生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观测)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3、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主要包括五类:1电脑绘画:运用各种绘画软件或图形、图象处理软件制作完成的绘画作品,包括主题性单幅画或表达统一主题的组画、连环画,或者是针对一定目的和用途制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美术作品。单纯的摄影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2电脑动画:运用各类动画软件,通过角色(鼓励原创角色)绘制、音效处理与动画制作,完成的二维或三维的电脑动画作品。作品可以是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动画小品,也可以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动画节目。作品容量应不大于20mb(非压缩文件)。基于数码录像方式制作的写实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3电子报刊:运用各类文字、动画、图形、图象处理软件,7/24创作的电子报或电子刊物。电子报应该有(真实或虚拟的)报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最少在4个版面以上)、导读栏等报纸类刊物所包含的要素。在导读栏中应设置超级连接。电子刊物应有刊物封面、封底、目录页、(真实或虚拟的)刊名、刊号、主办单位、主编和编委、出版日期等刊物所包含的要素。除封面和封底外应有4页以上正文页,在目录页应设置超级链接。4网页:使用语言或网页制作工具编制的阐述某个主题或传递某类信息的作品。作品容量应不大于50mb(非压缩文件)。以上各类作品制作,要求小学生独立进行创意、设计并自己动手实现创作,指导老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能直接参加制作。4、开展读书活动要充分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读名著、颂名诗、看名片、学名人”为主要内容的校园读书活动,以强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在学习中开阔视野,掌握科学知识。各校自行组织,并将组织情况书面报告中心校。1、坚持普及,注重实效,扎实开展好学校各项科技活动。各中小学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与实施课程改革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面向所有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节活动方案的设计也要突出创新。学校对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发明创造、优秀的创意设计和科技论文,8/24要及时发现、重点引导,提高科技活动的质量。要以科技节活动为契机,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科技节,促进科普知识的长期推广,形成浓厚的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科技节期间可以组织发动学生自选科技内容、制作科技展板,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举办一次由学生设计、制作的科技展览。数学跨学科活动【第三篇】学习内容:1、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场景,进一步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发展问题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计算的计算方法。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课间活动时操场上真热闹!老师拍了一张照片给大家,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景图。学生可能会说:操作上有两组同学在拔河,每组5人。操作的四个角上各9/24有5棵树。操场两头分别升起了5面旗子。操场上还有3组同学在打兵乓球,每组2人。……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二)自主探究1.说一说,5x2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生1: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面彩旗。生2:也可以表示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2.说一说,算一算。师:这是其中的一部分,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打兵乓球图。生:我知道了图中有3组同学在打兵乓球,每组有2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打兵乓球?”的问题。2x3=6(人),有6人在打兵乓球。师:思路很清晰,说得很完整。下面的这幅图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套圈图。生:图中有3组同学在玩套圈的游戏,每组有5人。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套圈游戏。列式是5x3=15(人)。师:回答得真好!3.一共有多少盆花?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主题图。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哪里有花。生1:最下面有2组花,每组有5盆;最上面也有2组,但1组是5盆,一组是2盆。生2:是啊,图中的鲜花有3组10/24是每组5盆的,还有一组有3盆。师:那该怎么计算一共有多少盆花呢?生1:用连加5+5+5+3=18(盆)生2:我们可以先计算出3组都是5盆的有多少盆,5x3=15(盆);再加上另一组的3盆,15+3=18(盆)。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方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进行启发引导;如果出现了,教师就予以表扬鼓励。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的乘加算式,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师:从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答?生:一共有多少棵大树?5x4=20(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充分的较量。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评、鼓励。(三)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你的课件活动中找一找,有没有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收集起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间活动5x2:表示一共有多少面彩旗。表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5+5+5+3=18(盆)5x3+3=18(盆)教学反思:数学跨学科活动【第四篇】11/241、学习课文,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课外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由课文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发奋读书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知道开文迪许“怪”在哪些方面和为什么作者又说他“并不怪”。教学难点:知道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的原因。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2、我们还留下了什么问题要在这一课解决的?(为什么课文开始说开文迪许很怪,后来又说他并不怪呢?)过渡:对,这一堂课我们就是要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学习课文,释疑解惑(一)学习1—6自然段1、自渎课文要求:自渎1—6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开文迪许怪在哪些地方?你对他哪方面的怪事感兴趣,就仔细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怪?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讨论。2、学生自渎思考3、学生讨论交流“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些方面?”,12/24大致理解到以下几点:1“怪”表现在四个方面:衣着不考究、布置很特别、珍爱图书、珍惜时间(学生回答,教师逐一出示课件上的板书)。2写他“衣着不考究”的这一自然段中,重点理解“考究”“一般”“过时”,请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英国的绅士的衣着,进行比较,体会开文迪许的怪。3写他“布置特别”,这一自然段,a、让学生比较句子: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上面哪句话表达的意思准确些,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b、开文迪许家里变成什么样了?4写他“爱惜图书”这一自然段中,出示句子“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下手续。”说说“也要”在这里强调了什么。联系自己在家里看书的情况来理解。5写“珍惜时间”这一自然段中,抓住“慕名、打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