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自考00654新闻采访写作试卷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卷(课程代码00654)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英选出。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A.交际能力B.词汇丰富C.深入采访D.浮光掠影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A.电视记者B.广播记者C.文字记者D.摄影记者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A.延安《解放日报》B.《人民日报》C.《文汇报》D.重庆《新华日报》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A.综合报道B.深度报道C.调查报道D.连续报道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A.非事件性新闻B.事件性新闻C.预知性新闻D.目击式新闻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A.内参B.素材C.文献D.简报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来,就要十分注重运用A.名词B.形容词C.副词D.动词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A.互动式直播B.重点记录式直播C.完全记录式直播D.夹叙夹议式直播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采访方式是A.精确新闻采访B.易地式采访C.暗访D.巡回式采访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A.新闻表现力B.新闻创造力C.新闻发现力D.新闻策划力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A.逆向思维B.发散思维C.侧向思维D.延伸思维12.新闻线索的特点除了简略、短暂之外,还有A.敏感性差B.材料性差C.显示性差D.可靠性差13.记者采访时与受访者一对一地谈话,这种采访形式是A.现场采访B.人物访问C.个别访问D.即时采访14.记者采访一位老寿星,问道“请问您老高寿?”,这是A.激发式问题B.引导式问题C.开放式问题D.闭合式问题15.记者到所分配工作范围以外的地方或不属于自己原本采访地域进行采访,称为A.远程采访B.蹲点采访C.交叉采访D.易地采访16.记者挑选写作所需的新闻事实材料的过程,被称为A.新闻选材B.新闻准备C.新闻策划D.材料收集17.除了新闻语言表达美、新闻事实真实美之外,新闻文采的另一表现是A.新闻篇章华丽美B.新闻结构层次美C.新闻报道主题美D.新闻内容描绘美18.经验性消息写作,选择先进经验的首要标准是A.操作性B.新闻性C.借鉴性D.专业性19.新闻导语写作中忌讳的修辞手法是A.引用B.设问C.夸张D.对比20.工作通讯的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性,另一是A.有很强的指令性B.有较强的实用性C.有很强的理论色彩D.有一定的文化色彩21.专访的基本结构形式是A.并列式结构B.倒金字塔结构C.金字塔结构D.问答式结构22.作者以第一人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的新闻边缘体裁是A.新闻速写B.来信C.报告文学D.工作研究23.网络直播采访中,记者担任的主要角色是A.议题设定者B.稿件撰写者C.社会监督者D.新闻宣传者24.对微信新闻写作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多媒体运用B.互动环节设置C.标题拟制D.推送时间的选择第三部分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l2分。25.新闻信息26.新闻观察27.调查性报道28.网络直播采访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9.新闻报道为什么要注重新闻时效性?30.采访核实的方法有哪些?31.简述通讯选材的要求。32.简述微博新闻的特点。四、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33.城市停车难已经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你作为记者就这个问题到某市进行采访,请列出采访方案的提纲。34.请分析下列消息的结构,并指出该消息结构的特征和长处。安徽农民称嫁接出“神奇树”能开56种花能结56种果(合肥2月8日讯)安徽一名农民自称以嫁接技术栽培出一棵能结56种果的树,被列入世界纪录大全。据中通社报道,现年50岁的韩国乎凭着高超的植物嫁接技术,栽培出一棵能开56种花、结56种果的树。韩国平说,这棵看似桃花的“神奇树”,虽看似普通,但却因应时节,四季挂着不同种类的花果,总共可结出56种果实,以此象征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故命名为“民族团结树”。韩国平自认是一个“嫁接迷”,26年前开始尝试嫁接果树,以存活率较高的桃树作为“母树”,逐渐增加树上的果子品种,从“四季来财”、“八仙过海”到“三十六计”,最后成功嫁接了56种果子的“民族团结树”。他表示,下一个目标就是嫁接出一棵可以长出百种花果的“百果树”。五、综合应用题:本题20分。35.假如你是新华社记者,采访获得下魂事实材料,请依据新闻工作规律,写作一篇综合消息(发稿时间:8月2日。字数:800字左右)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三个单位联合,以钮经义为首,由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季爱雪、邢其毅、汪猷、徐杰诚等人共同组成一个协作组,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经过周密研究,他们确立了合成牛胰岛素的程序。l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与天然分子化学结构相同、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一一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这是中国当时唯一一次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人造纤维、人造卫星、人造材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只要是人结的东西都是没有生命的。1996年,克隆羊“多利”诞生。人们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人造生命”。然而,科学共同体认为,克隆仅仅是“复制”了已有的生命体,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人造生命,应该是利用生命体性状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原理,通过人工设计并合成新的遗传基因,“从头到脚”创造与地球现有生命体均不同的全新生命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l00%人造生命”还远未出现。但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足以称得上这条“长征路”上的重要突破,意义非凡。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态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团队以酿酒酵母为实验对象,采用工程化精准设计方法,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酿酒酵母l6条染色体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修剪、重新排列,最终“创造”了将几乎所有遗传信息融合进l条超长线型染色体的酵母细胞。“体检报告”表明,虽然动了“大手术”,但“全新版”酵母细胞的生长、功能和基因表达均与天然酵母相似。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戴俊彪认为,这一结果表明,自然进化而成的现有真核生物(至少酿酒酵母)染色体数目与功能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决定关系,染色体的数目可以进行人为改变,同时对细胞生长不造成显著的影响。这颠覆了“染色体的天然三维结构决定基因表达”的传统观念。与前人对单个染色体或一条长链DNA进行小修、小补、小合成不同的是,业内专家认为,该成果实现了对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进行系统和大规模改造。这表明,天然复杂的生命体可以通过人工改造变简约,最终实现“人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全新生命。在生物教科书中,自然界中的生命体按细胞结构划分,可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胞通常有多条线型染色体,原核生物细胞一般有l条环型染色体。面包发酵和酿酒过程中使用的酵母是生物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典型真核生物。2013年5月8日,覃重军大胆猜想,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划分并非“泾渭分明”,二者完全可以相互跨越。即,真核细胞也可以改造成l条线型、甚至是环型的染色体,装载所有遗传物质、完成正常细胞功能。于是这一天,他将自己的猜想写进了笔记本。随后,他与副研究员薛小莉设计了精准的工程设计总体方案,博士生邵洋洋从20t3年开始研发高效的染色体融合操作方法。20t6年lO月,团队成功合成出第一个单染色体真核酵母细胞,而后都在对其进行“系统体检”。自然科研机构中国区总监保罗·埃文斯说,尽管融合操作显著改变了三维染色体结构,但经证实,改造后的酵母细胞出乎意料的稳健,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没有表现出重大的生长缺陷’。“天然酵母染色体的遗传基因有许多重复序列,这增加了细胞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突变或变异。而我们创造的全新酵母细胞删除了这些重复序列,化繁为筒。”覃重军说,将酵母染色体数量“l6合1”的最终目的是发现自然界申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内核,最终用于治疗人类疾病。“在保证细胞正常存活的前提下,染色体数目简化得越多,越容易更精准地找到生命体的遗传密码到底哪些可变、哪些不可变。”单染色体真核细胞的问世或许会引起人们的忧虑。未来莱一天,人类会不会创造出比自身更强大的生命?对此,覃重军表示,目前人类对生命基因组遗传密码的运转机制所知甚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让我们对单个基因有了一定了解,但他们彼此间如何协作、又怎样变化我们知道很少。目前,我们处在简单模仿自然的水平,真的去创造尤其是脱离大自然的‘蓝本’去创造几乎不可能,所以距离‘l00%人造生命’还差得很远。”大手笔改造酵母染色体基因组的过程中,覃重军深深感慨于自然的神奇。“微生物的变化非常快,你稍做改动,大自然就会以完全嘲笑人类理解能力的方式,变化出更多可能。”科学家一定要有坚定的伦理操守。“坚决不能做致病生物的改造,因为你不知道最终会出现什么结果。所以我们拿酿酒酵母这种可食用的微生物做改造,目的是找到阻止其变异、恶化的解决办法。”酵母三分之一基因与人类同源,人造单染色体真核酵母细胞的诞生为研究人类染色体异常疾病提供了重要模型。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端粒的长短与过早衰老、基因突变、肿瘤等疾病形成有关。单染色体真核酵母细胞仅有2个端粒,这为研究上述疾病也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下一步,科研团队将借助该模型研发人类染色体缺陷或倍增等相关疾病的治愈方法。人造生命对应的学科叫合成生物学。如果说基因编辑还是对生命遗传物质的“小修小改”,那么合成生物学则是“推倒重来”。本世纪初,合成生物学在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基础上逐渐形成。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合成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团队,一大批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相继建立。2017年3月,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美、申、英等多国科研积构共同参与的“人工合成酵母染色体项目”的部分成果,他们用化学方法合成了5条酵母染色体,其中,中国科学家合成了4条,相比“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科学家所承担的l%基因测序有了大幅进步。此次成果不仅完全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而且对酵母全部16条染色体进行大剪大拼,最终合成为l条,可谓在去年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如果说在“人工合成酵母染色体项目”中,我国科学家扮演了“挑大梁”的角色,那么在此次“单条染色体真核酵母细胞”的合成中,我国科学家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接下来,合成生物学如何迈入新时代?覃重军认为,“思想上大胆创新+工程土精细实施”,是未来中国合成生物学取得重大突破不可缺少的两大因素。“西方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模式强调精细化工程实施,但只有工程实施远远不够,敢于跳出权威束缚、有原创思想引领才是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要对合成生物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国际同行加强伦理讨论、建立预警机制、完善监管制度。生命是大自然的“作品”和生物长期选化的结果。下一步,合成生物学要对生物种类、生命基因的改动设置明确的“红色警戒线”,谨防破坏既有生态系统、引发生物安全风险。2018年8月2日,我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首次人工造出有生命活性的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