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及节能知识生产部能源组2012年3月24日介绍内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12能源管理体系理论基础3GB/T23331标准适用范围4基本术语及其定义5主要内容介绍及后续行动6节能知识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什么是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按属性分类:一次能源(非可再生):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可再生):经过加工的能源产品,如:蒸汽、焦炭、电力和各种石油制品。常规能源:煤、电、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用新技术或新材料而获得的区别于常规能源的其它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水能等十四种。我们人类目前使用的一次能源绝大多数属于化石能源。当化石能源燃烧时,会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全球变暖目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全球的极端天气也越来越频繁。比如冰雪灾害,飓风,干旱,洪灾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我们的地球将不堪重负。最总带来的将是人类自己的灭亡。1、我国能源状况:我国人均淡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和水资源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增长率为7.7%,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万元GDP能耗和水耗高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2、节能减排: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成为较少、保护地球的家园共同措施;消耗煤炭和矿石燃料不仅污染环境,还将诱发温室效应、酸雨、疾病、农业减产等问题;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降低排放、减少危害、促进可持续发展。3、企业发展需要节能可以降低成本,创造纯利润,为企业竞争缔造核心竞争力。能源成本是一个用能单位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尤其对于一些高耗能行业,能源成本甚至占到了总成本的50%以上。节约能源对于用能单位来说,就等于降低成本,创造纯利润4、节能方法管理管理往往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直接看到成果。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应用,往往可以比较直观的测定其效果。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管理和行为节能,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价格供应社会责任顾客要求意识/宣传投资法规/政策/标准/制度设备/产品技术行为节能经济运行方法困惑公司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为玻璃贴了膜,但发现公司的空调用能依然达不到社会先进水平。问题员工把温度通常调到18度;开空调同时,开着窗户通风;下班不关空调:……管理的作用不亚于节能技术。5、现实意义:实现产品能源效率系统能源效率组织能源效率的实质性转变;促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推广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与经验;解决职责不清、结果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结构;采用低成本无成本系统管理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能源管理体系产生2005年--2007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开展了节约型组织课题研究,并组织专家制定了CQC能源资源管理体系系列技术规范6项,涉及能源资源管理体系要求、实施指南、管理工具、节约型组织评价等内容。2005年--2007年,中标认证中心(其认证业务现已并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承担国家“十五”课题——“能源管理体系”研究。2007年--2008年,全国能标委(TC20)组织包括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标认证中心、清华大学、首钢、中国石油等在内的多名能源和管理体系方面的专家,制定“能源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二、能源管理体系理论基础1、基本理论:运用系统的管理理论:发挥能源管理体系的整体优势,达到系统节能的目标;采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运行模式:持续改进的循环模式有助于改进组织的管理业绩;应用过程方法:使所有过程有机地结合,发挥更显著的管理效率;实现融合与协调: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相融合,以达到管理体系的相互兼容、相互协调。2、基本原则: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基于管理理念和方法实施全员全过程控制原则注重节能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四)(三)(二)(一)3、体系模式:在管理承诺的基础上,采用“PDCA”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为兑现管理承诺、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而进行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对能源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实现持续改进。管理承诺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能源方针三、GB/T23331标准适用范围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建立系统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规范内部管理;开展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评价或认证等。四、基本术语及其定义能源Energy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是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一种资源;有些可从自然界直接取得,如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风能、太阳能等,这种能源通常被称为一次能源;水是一种特殊能源;有些是通过加工、转换取得的,如电力、热力、成品油等,这种能源也被称为二次能源;包括生产用能、辅助生产用能和生活用能。确定能源因素,制定能源管理方案,实施能源改进项目;哪里识别:“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什么: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如何识别:能源诊断、能耗分析等。能源因素energyaspect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能源方针energypolicy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能源管理的宗旨和方向。最高管理者是指管理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能源方针必须以文件的形式由最高管理者正式签署批准发布;能源方针通常应体现一系列的能源管理政策、法规、标准和能源目标,这些具体的能源管理政策、法规、标准和能源目标是对能源方针的细化;能源方针是组织经营管理总方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能效对于组织的生存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重视能源方针的制定与实施。能源目标energyobjective组织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能源目标是一个组织在能源管理方面要实现的总要求,主要依据基准、标杆、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而制定的;能源目标通常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能源因素提出总体要求;一个组织除了制定总的能源目标以外,还可以把总能源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层次,形成有总目标和分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能源指标energytarget由能源目标产生的,为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要求,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根据能源目标制定的,是为实现能源目标而规定的具体要求;而能源指标通常是定量的并且是可测量的,如综合能耗指标、节能量指标、设备经济运行指标等;能源指标可以对整个组织制定,也可以对于局部组织制定,总指标也可分解为若干分指标。能源管理体系managementsystemforenergy(MSE)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应依据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组成部分可称为“要素”;其管理对象是“能源”,其核心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应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应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绩效energymanagementperformance组织对其能源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即对能源因素实施全过程控制而取得的结果,就是能源管理绩效;能源管理绩效可通过能源指标的实现程度来具体体现;可通过节能量评价、能源审计等具体评价能源管理绩效。能源管理基准energymanagementbaseline组织针对自身能源管理情况,确定作为比较基础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基准主要用于纵向比较;建立基准应首先进行初始能源管理状况评审;在初始能源管理状况评审的基础上,组织选择一个基准年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作为比较基准,确定、评价和比较能源目标和指标,评估改进的有效性和能源管理绩效。能源管理标杆energymanagementbenchmark组织参照同类可比活动所确定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水平。标杆主要用于横向比较;组织可参照同类可比活动选定的先进水平作为比较标杆;选定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水平可能是:−国内同行业先进(行业标杆)水平;−国际同行业先进(追求卓越)水平。五、主要内容介绍1、总要求组织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形成文件,以确保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范围应包括生产运营过程、管理运营过程和生活运营过程。2、管理职责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提供证据;能源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组织的能源方针,并确保贯彻实施;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对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做出规定,形成文件,并进行沟通。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3、策划能源因素:识别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对其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并进行有效控制;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遵守;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建立基准,可行时建立标杆;能源目标和指标:建立、更新和评审;应考虑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基准和(或)标杆,以及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还应考虑技术、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能源管理方案:应针对目标和指标制定能源管理方案,内容包括:职责和权限、技术方案、实施方法、财务措施和时间进度安排等。4、实施与运行资源:提供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产品/设备和设施、计量器具与监测装置;节能管理实践和经验以及节能技术和方法、资金;能力、培训和意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确定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意识教育;信息交流:建立内、外部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文件和文件控制:包括审批、标识、有效性、分发、废止等;记录控制:包括标识、存放、保护、检索和处置等;运行控制:组织应根据能源方针、目标、指标,识别并确保能源因素在受控状态下运行:−产品和过程设计控制:应考虑产品实现过程能耗、设备设施能耗及系统匹配、能源类型选择、节能技术实践应用等;−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选型、监控能耗、维护、淘汰高耗能设备以及操作人员资质鉴定等;−能源采购控制:供应商评价、计量与验证、输配和贮存等;−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控制:淘汰高耗能工艺、识别良好操作规范、检测过程能耗、余热余压利用、计量检测装置维护等。应急准备和响应:识别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制定应急预案。5、检查与纠正监视、测量与评价:对象包括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日常运行情况、绩效评价、关键特性的变化、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评价等;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识别并纠正不合格、查明原因或潜在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内部审核:定期开展内审,确定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确定体系运行绩效(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效率、综合能耗和节能量等)、报告审核结果并采取纠正措施。6、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输入包括内审结果、相关方信息反馈、管理承诺与管理绩效、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改进建议等;评审输出包括持续改进措施、基准和标杆/方针/目标/指标变更的重大决策、资源需求等。GB/T23331-2009于2009年3月11日发布、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工信部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有关配套政策、措施有望出台;ISO正组织制定国际标准,我国积极参与;UNIDO等国际机构积极推进,有关项目正在策划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正组织制定《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实施指南》国家标准、组织制定重点耗能行业的实施指南;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以“政策导向、自主实施”为动因,近期不建议开展第三方能源管理体系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