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做过国子博士,刑部、吏部侍郎。他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成就很大,大力从事革新,和柳宗元共同发起“古文运动”。(古人的名与字常相关,“愈”,进取之义,故字“退之”)柳宗元(公元773—819年),他和韩愈是亲密的朋友,都是著名文学家。二人齐名(并列入“唐宋八大家”),都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但在政治上,二人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柳宗元是革新的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教学难点: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王叔文集团唐朝中期,社会危机四伏: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中央政权实力逐渐削弱;吐蕃(bō)、回纥威胁唐边境。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力图改革朝政,提拔重用了一批拥护自己又具有革新思想的人,如王叔文、王伓(pī)等。当时柳宗元仅33岁,与王叔文交谊很深,政治见解又一致,被王叔文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又团结了其他人,如:刘禹锡、韩秦、韩晔、陈练、凌准、程异、韦执谊等(加上柳宗元共八人)。一、简介背景八司马事件顺宗在即位前一年得了中风病,一直体弱多病,国家大事都交给王叔文、王伓、柳宗元等人管理。他们在贞元二十一年二月执政,积极推行政治革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引起了藩镇和宦官的联合反对。宦官以顺宗有病为名,要立他的儿子李纯为帝。贞元二十一年八月,李纯夺取了皇位,王叔文集团立即遭到了宦官家族的政治迫害。王叔文被杀;王伓被贬,不久病死。第二年剩下的八人都被贬为司马,这就是著名的“八司马事件”。韩柳关系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了十年司马,多年的被贬生活使他接触了下层百姓的生活,开阔了视野。他刻苦钻研经史百子,研究古往今来的重大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如:《永州八记》、《封建论》等。公元817年,他又被贬到柳州。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时,把柳宗元召回朝廷,但诏书下来时柳宗元已病死,年仅四十七岁。韩愈、柳宗元虽政见不同,但韩愈对柳宗元的为人品行、文学成就非常欣赏,二人友情深厚。韩愈为柳宗元的去世连写了三篇纪念文章,即《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和《祭柳子厚文》。其中,以《柳子厚墓志铭》写得最好。墓志铭墓志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碑志类。碑志,是指为了刻镌在碑石上而写的文字。这种文体起源很早,秦朝有李斯作的泰山刻石、瑯琊刻石等。碑志最早用来封禅,也用来记叙碑记主人的功绩,后来渐渐山川、城池、宫室、庙堂、古籍、风土等有关的记叙也可以刻在石上。此外,为了能够长久地纪念死者,也常在碑石上刻文,埋入墓穴中或树于墓表,称为墓志铭或墓碑。总的说来,碑志文大都是记事记人之作。“墓志铭”的“墓”指墓穴,其形状是平的(“坟”是凸起的,“封”和“坟”同源)。“志”,即记,大致相当于死者的生平传记。“铭”,本指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后来泛指刻在金石等一切器物上的文字,这里指对死者悼念与赞颂的文字。“墓志铭”是埋在墓中记录死者生平的刻石文字。封建时代,后人为了让死者世代受到祭祀,就将他的家谱、事迹等刻成石碑,树在墓上,这就是“墓表”。墓表在秦兴起,盛行于东汉。三国时,曹操曾下令禁止厚葬和立碑,人们就变通地埋在墓中。晋武帝司马炎废除禁令,刻石之风又兴盛起来,又在墓前立碑,墓中则仍埋碑。墓志铭由两块大小相仿的石块组成,下底上盖,底刻“志”和“铭”,盖刻标题。墓志铭分两部分,一是“志”。为散文,无韵,按照年代顺序叙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一是“铭”。为韵文,是概括全篇、对死者的悼念、颂扬或安慰之辞。“志”本是为“铭”服务的,但后来“志”的篇幅越来越长,铭文反而变得短小,地位也不重要了。本文的铭文只有一句,而且无韵,是一种变体。本文是韩愈充满感情写的对友人的怀念。一般墓志铭的题目都详细写上死者的官爵头衔,但韩愈认为这些东西对柳宗元毫无意义,通通不写。一般墓志铭都是为死者歌功颂德,空话连篇;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仅高度评价了柳宗元的道德和文章,并为他的“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的悲剧人生大鸣不平,内容深刻,感情真挚。一般墓志铭的末尾都有一大段铭文,多为四言韵文,词彩华丽而空洞无物;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却只写三句:“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因为柳宗元的子女都还年幼,韩愈盼望这些孩子能健康成长,至情至性,都浓缩在“利其嗣人”这四个字中。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shì),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yuàn)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二、疏通文句。柳子厚,名宗元。七世祖叫柳庆,担任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曾伯祖柳奭作过唐朝的宰相,和褚遂良,韩瑗等人一起在武后时获得罪过,在高宗的时候去世了。柳子厚的可敬的故去的父亲叫柳镇,为了事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皇帝出行时,在前引导)的职务,请求到江南去担任县令。后来他由于不能够巴结、逢迎权贵(指窦参、卢佋等当权的人),失去了御史的职务。当权的人死了,他又重新做了殿中侍御史。他被人们称为刚直的人士。跟柳镇交游来往的人,全部是当世的名人。“子厚”是字(古人称人的字,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宗元”是名。“讳”——忌讳、避讳。因为墓志铭中要写的死者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的名字需要避讳。避讳的办法换成同义字。如:因避讳唐太宗李世民,把“民”说成“人”;因避讳唐高宗,把“治”说成“理”;因避讳光武帝刘秀,把“秀才”说成“茂才”;因避讳秦始皇嬴政,把阴历的第一个月由“正(去声)月”换成“正(平声)月”;因避讳汉武帝刘彻,人名“蒯彻”改名“蒯通”。第二,打个方框“□”,空一个字。第三,缺笔。如:因避讳孔丘,“丘”中间的一竖常不写,成“”。避讳的办法但在有些情况下本应该避讳却又必须写人名时,就在人名前加个“讳”字,表示后面那个字是应当避讳的。实际上这种方法已经告诉了别人应避讳者的名字,所以“讳××”成了对死者名字的专称。七世祖庆,为拓拔魏侍中,封济阴公。“七世祖”——按照宗法排列,一个人在宗族当中往上推四辈有专门称呼,即:父、祖父、曾祖、高祖;往下推四辈也有专门称呼,即子、孙、曾孙、玄孙。超出了这上下四辈就按照世代序列来排列,称“×世祖”。“为”——担任。“封济阴公”——对此事有争议。后人疑此有脱文,或韩愈记错了,因为根据史书记载,“济阴公”是柳庆之子柳旦进入北周后被封的爵名。“济阴”,指济水的南边。山南水北叫“阳”,山北水南叫“阴”。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宰相”——作为官名,是辽代才开始的,这里实指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死高宗朝”——“高宗朝”是“死”的补语,即死于高宗朝,在高宗的朝代时死去。与“吃食堂”、“写黑板”的语法结构相同。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皇考”——指柳宗元的父亲柳镇。“皇”,伟大的,这里是敬称。“考”,是已经故去的父亲。“以事母弃太常博士”——“以事母”这个介宾结构做“弃”的原因状语,“弃太常博士”是个动宾结构。“安史之乱”后,柳镇一家搬到吴县(今苏州),所以他希望能到江南道做宣城的县令。“求为县令江南”——“江南”是“为县令”这个动宾结构的地点补语,即“求为县令于江南”,结构与“死高宗朝”同。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媚”——取媚、巴结。“拜”——任命。所与游“所与游”——所字词组,“与游”做“所”的后置定语。本段先交代死者的姓名,叙述他家族的世系、渊源,这是墓志铭的固定格式,一一列出其家族中最有名的祖先来显示死者的荣耀不凡。因为血缘关系是封建社会统治的最主要的内在形式。本段写柳子厚家族的世系。写世系有选择,第一,要选择祖上官职大的人,以显示死者家族门风的不凡;第二要写家族祖上的忠良之臣,以表明死者的好品德都继承自祖先。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蓝田尉。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chuō)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柳子厚年少时就对事情理解深刻、把握迅速,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能了解、把握的。他父亲还健在的时候,他虽然年纪很小,已经能够自己独立成才,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了进士的名次,突出地显示了他年少就才华出众,众人都评论说,柳家有一个能继承家业的好儿子。那以后,他凭借着博学宏辞科目取得的好成绩,被授予了集贤殿正字的官职,作过蓝田县的县尉。他才能特别出众,品质正直刚勇,在和大家学习、讨论的过程中,他能够随心所欲地非常敏捷地举出古今的许多例证,熟悉地运用经史子集的典籍。他意气风发,经常使和他同一个座上一起学习的人理短。于是他名声大振,一时之间大家都希望多多地和他结交。各个公侯、有权势的人物都想使他出自于自己的门下(即做自己的学生),大家互相之间都推荐他、赞誉他。这段写柳宗元年轻时的才干。柳宗元年轻时意气风发,有才干,达官要人都非常器重他,这和他后来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精敏”——“精”,精通,对事情理解深刻。“敏”,疾义,对事情的把握迅速。据说柳宗元四岁时,其母就教他读书,很快他就能背许多古诗,唐德宗建中四年,朱泚造反时,李怀光去平定,李怀光又谋反,被部将牛名俊所杀,年仅十三岁的柳宗元代替崔中丞写过《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所以刘禹锡曾在文章中称颂柳宗元有奇才。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逮”——到达。逮,教材以“及”释“逮”,《说文》中此二字互相解释。“少年”——就是年少。“成人”——成器、成材。“能”——名词做状语,凭借着能力。“崭然”——“然”是词尾。“崭”,本形容山高险峻的样子。这里形容出类拔萃、高超的样子。“见”(xiàn)——体现、显现。“谓”——评价。“有子”——在古汉语中常特指能继承家业、光大祖业的好儿子。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蓝田尉。“以”——介词,凭借。“博学宏辞”——唐科举考试科目名。当时科考科目有五十多种,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集贤殿正字”——“集贤殿”,全称是“集贤殿书院”,是主管图书编纂、校勘的机构。“正字”,主要作古书各种版本校勘的研究性工作。“尉”——本义表示熨平、安抚,是管理县里治安的官职。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俊杰”——“俊”、“杰”,是同义词,都指有特别出众才能的人。“廉悍”——正直刚勇。“廉”,本义指建筑物厅堂台阶的边缘,有平正方直的特征,这里形容人的品质正直。“悍”,勇。“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形容柳宗元学识渊博。“百子”,先秦时的诸子百家。“出入”,融会贯通。或者是继承,或者加以修正、扬弃。“踔厉风发”——形容意气风发。“踔厉”,跳跃的样子。“风发”,象风一样地快。“率常屈其座人”——“率”,表肯定,大概、经常。“屈”,短,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理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争欲令出我门下”——“令”,使,后省略宾语“之”,代柳宗元。“交”——由人两腿交叉,引申为一切交叉。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柳子厚从蓝田尉的位置上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唐顺宗即位,柳子厚被授予礼部员外郎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