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二年级一班教师王金华日期2018年9月1日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思考习惯,不具备科学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教材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强化对科学探索和工程实践的指导,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组成。第一单元关心天气。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现象,帮助学生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本单元由三课组成,《今天天气怎么样》《天气的影响》《四季的天气》。这三课的主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儿童认识身边的天气现象和天气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从较长的时间来考察天气的变化,形成对天气的典型特征的认识。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本单元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转向观察更为遥远和广阔的天空中的星体,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本单元作为小学生认识宇宙的起始单元,从学生最为熟悉的太阳、月亮、星星开始,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认识这些星体的特征及运动变化,纠正其错误的概念。本单元由《晒太阳》《看月亮》《数星星》三课组成。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三课的内容和活动形式都成并列关系,从课题上看,晒、看、数都是观察天体的方式,从活动形式上看,也隐含着三课活动方向的并列关系,三课的能力训练都定位在观察与描述上。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用力以后,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力的启蒙单元。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力的作用及其影响,进一步体验“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本单元从用力方法的认识到物体受力后形状或运动状态改变的体验,编排了《推和拉》《形状改变了》巜动起来与停下来》三课,其中第一课认识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感受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第二课和第三课是并列关系,分别体验受力以后物体形状、运动状态的改变。这样的三课引领学生从体验走向实验探究,从动手实验走向初步的归纳分析,在具体感性经验基础上逐步获得关于力的初步认识。第四单元奇妙的光,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光影等现象,进一步感受“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本单元由三课组成,《明亮与黑暗》巜透明与不透明》《玩玻璃纸》。这三课分别从光的作用、物体或材料的性质、通过玻璃纸看世界颜色的变化探索光影现象,属于并列关系。这三课都是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中,从光线的强弱变化、光透过不同物体的变化、光的颜色变化等不同角度,不断建构、完善学生对光现象认识的科学经验,为中年级段认识影子形成的条件和高年级段认识光的色彩的学习做铺垫。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设计符号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符号的含义,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在阅读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有结构的描述气象要素。2、说出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对动植物的多方面影响。3、描述每个季节的主要天气现象,初步了解24节气的气象内涵。4、知道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的外部特征,对天空中的星体产生观察和探究的兴趣。5、能够依据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6、在活动体验中,感知推力和拉力都是常见的力。7、通过动手实验活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同时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探究,知道有光才能看见物体,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8、学会辨别物体是否透明的方法,知道能用透明度描述物体的特征。9、通过玩玻璃纸,发现颜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色光能改变物体的颜色。10、能积极参与观察研究光现象,乐于交流与分享,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11、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实验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学时常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措施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知识储备,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习惯。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1、今天天气怎么样122、天气的影响133、四季的变化14第一单元复习1中秋节放假64、晒太阳1国庆节放假75、看月亮186、数星星19第二单元复习1107、推和拉1118、形状改变了1129、动起来与停下来113第三单元复习11410、明亮与黑暗11511、透明与不透明11612、玩玻璃纸117第四单元复习118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1元旦放假19期末复习120期末复习1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关心天气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2、了解自己遇到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等等。3、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4、认识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教学难点: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教学准备:天气符号的图片、教学当天本地区的天气预报情况。预习要求:关心当天的天气情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诗:关心天气呼呼呼,起风了,哗哗哗,下雨了,雨停了,云散了,太阳出来了!走到户外,去看天上的云彩;挽起裤腿,去溅路边的水花。2、引导学生读一读。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讲了下雨之后,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情况。一般说来,孩子们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为天气好了孩子们才能出去玩。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4、板书课题:1、今天天气怎么样齐读课题。二、设计天气符号1、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样呢?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啊,看样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除了用语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们还可以最直观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符号,记录天气情况。预设:,A、天气晴朗,引导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觉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层很厚,引导学生想想用什么来表示云呢?C、如果是下雨天,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表示下雨呢?…………3、学生动笔开始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设计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4、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拿到展示台上面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全班评价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教师小结:看了大家设计出来记录天气情况的简单符号,老师非常高兴,因为大家的符号设计得非常的漂亮。5、小提示:同学们,今天外面有风吗?大家有没有感觉到风?风大不大?(有风,但是不大)那我们怎么来记录看不见的风呢?学生交流讨论。6、教师小结:我们在记录天气情况的时候,仅仅画上太阳,雨点或者白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上风等一些其他的因素,这样记录的天气情况才更完整,更符合实际情况。三、认识天气符号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情况,我们已经了解过了,并且我们也设计了简单的符号,记录了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同学们还遇到过哪些天气情况呢?全班交流讨论。雨天、下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天、大风天等等。2、教师出示书本的第三页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图片了解一些天气情况。书本第三页上面的四幅图,分别是雪、雷雨、阴、雾四种天气。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认认识天气符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天气瞬息万变,千变万化,所以,所以光靠几个简单的天气符号是不能记录这些复杂的天气情况的,因此,我们要设计出很多很多的天气符号4、教师出示课本第三页下面的10个天气符号。学生仔细的观察并交流,讨论一下这些天气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天气,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全班交流讨论,了解这10个天气符号表示的意思.教师作适当的指导,特别是下面一排最后四个符号比较陌生,学生可能有一点困难。这四个符号分别表示雾、沙尘暴、霾、风。5、教师相机出示其他的一些天气符号,让学生了解了解。四、阅读天气预报1、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天气,还了解了一些与之相应的天气符号,那么,大家会阅读天气预报吗?2、出示课本第四页上面一幅图,这是一份天气预报,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能不能从中读出有关的天气信息。引导学生读一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这幅图,了解这幅图上面包含的天气信息。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从图中读到了哪些天气信息,并且说一说是从,这幅图的哪个地方读出来的。(天气:多云,最高气温19℃,最低气温12℃,南风2到3级。)3、出示今天气象台,发布的我们地区的天气预报,请学生一起读一读看一看,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4、教师小结:同学们从这份天气预报中,我们读到了一些有关的天气信息。天气预习可以让我们提前知道天气情况,对我们安排今后几天的工作很有帮助,所以学会朗读天气预报很重要。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今天天气怎么样》这一节课,了解了今天的天气情况,并且了解了有哪些天气,认识了一些天气符号,还学会了阅读天气预报,从天气预报中得到一些有用的天气信息。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天气方面的内容,请大家课后预习第二课《天气的影响》。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天气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有哪些恶劣天气,知道恶劣天气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2、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动手做一做,利用食盐返潮的现象,做一朵晴雨花,来预报天气情况。教学重点: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认识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对人们生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大,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制作晴雨花的相关材料。预习要求:1、准备相关的制作晴雨花的材料。2、收集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和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例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哆哆嗦嗦的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老师感觉非常冷,因为早上没有注意到今天会降温,所以穿的衣服少了。你们有没有跟老师一样?”学生谈今天的穿衣情况。2、教师出示课本第5页的上面两幅插图,指导学生看看,了解插图的内容。全班交流讨论:第一幅图:那位同学没有注意到天气降温,衣服穿的少了,所以感觉非常冷。第二幅图:天突然下雨了,这位同学没有带伞,所以只好冒雨跑回家。同学们,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一谈说一说。3、教师小结:出现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