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指导之一1.《考试说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考点破解表面上,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实质上,也涉及内容理解的考查----要求理解全文、理解句子3.命题规律2002年起,采用主观笔译的形式。另选文段翻译。考点说明高考复习讲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其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准确通达有文采信:达:雅: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翻译下列句子: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2.得楚和氏璧。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人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与现代汉语义同器物名翻译下列句子:3.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007安徽高考题)译: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朝代名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数量词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翻译下列句子: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够随世事转变(自己的想法)。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删去发语词,删去助词,表提顿,删去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删去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2007全国卷1)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译: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音节助词,删去“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如:•(1)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损失。•(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3)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早晚辛勤地工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件。•(5)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深度。善,好的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翻译下列句子: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通“剃”词类活用,形作动3.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2007浙江卷)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4.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2007浙江卷)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1、把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汉语的某些词。•如:吾闻而愈悲。(《捕蛇者说》)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到”;“愈”换成“更加”;“悲”换成“悲痛”。•2、用本字换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用本字“早”换通假字“蚤”。可略找一找,换一换•(1)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齐桓晋文之事》)•(2)今王田猎于此。(《庄暴见孟子》)•(3)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4)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枝”通“肢”,肢体)(“田”通“畋”,打猎)(“卒”通“猝”,卒然,突然)(“蚤”通“早”;“施”通“迤”,逶迤斜行。文中指暗中跟踪)可略•3、词类活用文言文中有的词语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即在特定的语境中,改变它的词性,临时活用一下。翻译文言文时,对此要恰当选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将它们替换。试一试(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水,游水。名词活用为动词)(2)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可略调整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的语序。翻译下列句子:1.拜送书于廷译: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浑浊的外物的(玷污)呢?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译: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呢!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句•调整使动、意动等动宾关系的语序。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译作: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下来。•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齐策》)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啊。在文言文翻译时,补出省略的成分。翻译下列句子:1.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译: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省略主语:侯嬴3.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译: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省略谓语:赂省略兼语:之,他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省略宾语:之,他5.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译: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省略宾语:之,代纸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均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句式,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句子省略的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把古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典故、部分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替换)小结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四个要点:1、以直译为主。2、要字字句句落实。3、要译出文言句中词语、句式的特点。4、要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一致。1.字字落实留删换2.文从句顺调补贯完古文翻译口诀(可略)•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紧密联系。古文翻译口诀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一、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之,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练习延伸参考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王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一、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练习延伸参考译文:(王冕)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儿子像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地读书一直到亮。以下为修辞的翻译,可不讲,另有专题翻译下列句子: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借喻:喻指边疆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译: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借代:代指做官的人借代:代指元军借代:代指言语3.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译:魏忠贤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借代:代指魏忠贤借代:代指赵国(二)借代的翻译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4.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翻译下列句子:1.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译:品行正直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本想建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却落得个望着北方追来的敌军而仓皇南逃的下场。用典:指侮辱性的施舍指刘义隆北伐事指霍去病攻打匈奴事译:陈涉一起义,而秦王朝就灭亡了。用典:指陈涉起义事借代:代指秦王朝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三)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翻译下列句子: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译:(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会(决)战。委婉:发动战争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委婉:会(决)战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3.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翻译下列句子: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喜悦或者悲伤。1.秦时明月汉时关。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