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初一最新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2024年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初一最新8篇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是网友分享的“2024年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初一最新8篇”,欢迎参考下载分享,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初1【第一篇】本学期将根据课改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指导,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线索;能够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1、教材特点:本学期初中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2/20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2、教材内容: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1课。单元复习占4课时,期中复习占2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课时。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初1【第二篇】3/20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大多数同学对历史比较有兴趣,课堂纪律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难度,综合归纳能力也有待提高。本册教材以时间为顺序,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提倡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会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历史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起始,以精彩的导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铺垫,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的驱使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重点、难点部分将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来解决,而不再仅仅由教师讲述。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历史课来说,教师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思考和展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一周:历史导言课第二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第三周:华夏之祖;夏商西周的兴亡第四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纷争4/20第五周:国庆假期第六周:大变革的时代;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七周: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单元回顾第八周: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第九周:大一统的汉朝;复习第十周:复习,期中考试第十一周:期中考试情况总结;两汉经济的发展第十二周: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十三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第十四周: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单元回顾第十五周:三国鼎立;三国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第十六周:北方民族大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十七周: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单元回顾第十八周:复习第十九周:复习第二十周:复习,期末考试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初1【第三篇】教好中国历史很重要,所以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是这样的:1、要求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历史5/20事件。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七个单元,叙述从鸦片战争代到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历史,共需2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初一升入初二,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6/20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初1【第四篇】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第二、“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7/20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第四步为“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第五步为“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8/20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附一轮复习计划:复习进度:(基本按照xx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复习方法: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9/20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初1【第五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本学期八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课的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八年级上册总共分七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内容:叙述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共22课及乡土教材的教授。3、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难点是认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10/20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二)基础知识教学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三)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11/20教育。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