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2024年产品升级更新报告(精选10篇)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产品升级更新报告【第一篇】为了解广大消费者对家电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的意见和需求,促进家电行业企业提高服务消费者的能力和水平,20xx年7-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河南、重庆、甘肃、新疆等10个省级消协组织在31个大中型城市开展了“家电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状况调查”。本次调查选取18岁至60岁的人群,对于在10年以内购买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和热水器五类家电产品的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获得11,210个有效样本,其中五类家电产品样本量分别为冰箱2,376个、洗衣机2,4xx个、空调1,046个、彩电2,368个、热水器2,403个。主要调查结果如下:(一)六成家电使用年限超过两年五类家电产品中,超六成的消费者家电使用年限在两年以2/75上,其中,家电使用年限在2-3年之间的占,使用年限在3-10年之间的占,使用年限在1年以下的有。(二)家电产品品牌集中度呈加快态势从十省市家电产品的品牌来看,目前,国产品牌占主导地位。调查显示,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热水器的品牌格局是个别品牌市场规模较大,其他品牌小规模跟随,海尔占领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大部分市场;而格力、海尔的空调份额较大。从十省市消费者购买家电产品预期来看,近期将会有更多消费者考虑西门子冰箱和洗衣机、格力空调、史密斯热水器;而电视市场则考虑购买海信、创维、三星、康佳、长虹均较多。(三)家电产品升级换代预期看好从家电产品的消费水平来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日益提升,虽然目前消费者拥有的五类家电产品价格普遍在1,000-3,000元左右,但计划购买的家电价格考虑范围均在3,000元以上,另外购买冰箱和电视价位考虑超过5,000元的比例也比较大。从价格预期来看,家电产品升级换代潜力较大。(四)家电产品售后服务满意度低、调查故障率高从家电产品质量满意度水平来看,五类家电产品质量满意率均在六成左右。其中,空调和电视的满意度略高于其他三个品类。而家电产品售后服务满意率均在五成左右,五个品类无显著性差异。从家电产品的调查故障率来看,热水器和洗衣机产品较高,均超过两成,彩电、空调分别是和,冰箱相对最低,为。3/75(五)家电质量问题投诉多、渠道不畅、处理低效从家电产品投诉情况来看,调查结果显示,的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而投诉,说明质量问题依旧是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服务问题,包括商家服务承诺不兑现(占比),服务质量不好(占比)。在家电售后服务投诉中,消费者反映“商家投诉渠道不便利”的比例最高,为;其次反映的是“处理投诉时间长”(占比)和“投诉被互相推诿”(占比)。(一)以人为本,绿色环保,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和设计改造。随着中国消费群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家电消费逐步从追求低价转向追求品质、品牌、售后、体验等。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于时尚美观、节能环保、智能互动的中高端产品。这种消费趋势的转变给家电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不断进行相关的技术创新和设计改造,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供使用方便舒适的产品,真正做到技术和人的融洽、和谐,才能继续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二)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调查的情况看,五类家电产品的调查故障率在至之间,反映出家电产品质量问题依然严峻。家电厂商应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努力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降低产品的故障率。于此同时,要强化售后服务管理,畅通投诉渠道,优化服务流程,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到从电话接听、问题处理、到最后解决既方便快捷又规范高效。(三)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努力营造家电市场放心消费4/75环境。提高家电售后服务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市场环境,各家电厂商是第一责任人,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出台更为严格的家电售后服务标准,从制度上保障家电售后服务质量;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修理服务行业的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大幅提升消费者对行业企业的信心;有关执法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家电维修服务行业中存在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努力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的家电消费环境。(四)按需选购,理性消费,培养良好的消费和使用习惯。随着家电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此次调查结果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消费者在选购家电时,不要盲目追求高价格、大尺寸、新功能等,应该根据家庭的实际需要科学理性消费。如选购空调应按照家居面积选择匹配的空调,过大或过小的匹数都不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同样,选购电视时不能盲目追求屏幕尺寸,要综合考虑电视摆放的位置、距离、角度及使用者习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尺寸、款式。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作为家电产品,均有使用寿命限制,经历较长使用年限后,电器产品的安全及性能指标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要定期进行保养维修直至更换,确保家电使用安全。产品升级更新报告【第二篇】摘要:2024年温州企业的“出逃潮”使得当下中小企业5/75普遍面临的经营性转型问题浮出水面。目前,许多低端制造业企业没有良好的转型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动力,所以虽然自知行业前景黯淡、竞争力不足,企业更愿意采取风险较低的产品升级战略。要使得企业转型发展服务于政府的战略决策,应注意到政府角色在中小企业经营性转型过程中发挥的重要性。针对温州企业对转型的认识和需求状况,以及政府在其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进行关联分析,意在定位中小企业转型的症结、确立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并探讨政府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实现角色突破的关键影响因素。关键词:转型升级;政府角色;中小企业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1-0031-05一、文献综述(一)中小企业经营转型升级1.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出现管理转型、经营转型、产品转型、融资转型、技术转型甚至所有制转型等情况。吴家曦以及李华燊认为,自2008年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涵盖转型、转轨、创新、整合等多种方式,其中,通过行业调整、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占,通过治理结构和商业模式转换、创业者转型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占,通过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占。部分中小企业安于现状,并没有认识到转型升6/75级的重要性。学者王继章调查发现,2008—2024年,产业结构没有变化的企业占52%,在之后的两年中产业结构不打算变化的占。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重要性为“一般”、“不重要”和“很不重要”。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在产业结构、经营策略上表现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2.影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因素一方面来自于宏观环境变化,另一方面来自内部因素作用。杨继刚认为,宏观因素包括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融资环境以及行业发展环境。在通胀的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员工提出加薪的压力及原材料成本上涨所造成的产品或服务利润摊薄。辜胜阻、杨威在《“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战略思考》一文中指出,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法律等外部环境不容乐观,部分企业主认为政策不公正、部分法律对企业保护不到位使得经营受到影响。在外部发展环境不优的背景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大量民间资金流向了股市、楼市以及农副产品市场。内部因素包括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企业人才结构。据悉,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政策了解不够,应用于企业转型的深度、广度和集成度较低。据《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随着企业转型的开展和深化,制约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主要内在因素呈现为人才的紧缺,尽管有些企业有较为强烈的转型升级愿望,但高端人才的缺乏使转型升级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管7/75理支撑。(二)企业转型中的政府角色在企业以至产业的发展转型的战略实施中,_会因受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成本的限制对下级地方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放权,使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所以在宏观战略下的地方企业转型升级中,地方政府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已有学者在探讨企业转型中的地方政府作用时普遍采用了企业“需求分析”入手的方式,即在分析企业转型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讨论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分析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转型主要面临着环境不善、资金和人才资源匮乏、企业间联动效应薄弱的困境,各学者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吕月英、张晓燕两位学者认为,政府首先应是企业发展中的要素供给者,给予转型中的企业以资源要素的补助,这些要素包括资金和人才上的支持。政府可以将科研经费由下拨到科研院所逐渐转为划拨到企业,突出企业作为转型主体的角色,从技术合作方面为企业转型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还要从企业的内部人才入手,为企业主的思想革新创造条件。依托现有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优先安排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商管理培训,引导他们对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进行转型升级。其次,政府有着企业转型激励者的角色,认为政府应致力于规范和完善政策和市场环境,扶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杜茂华和高文玲认为,政府应给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以及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术改造项目可8/75享受贷款贴息。同时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诊断、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和法律咨询服务。最后,政府应起到企业联动转型中协调者的角色。一方面,吕月英、张晓燕认为,积极设立作为联动转型“孵化”基地的园区,通过集群效应发挥集中优势来推动企业共同实现转型,另一方面,杨凤认为,政府应当引导民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推进一个优势产业的革新带动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的革新,实现企业间的联动转型。二、转型需求及政府角色的关联分析(一)中小企业的转型需求1.部分企业没有转型需求的成因分析。从历史上看,温州因其农业资源的先天不足而培养出深厚的重商传统,也从而成为了中国最先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力量。也是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温州以“轻、小”起步,逐步形成了“小产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业大规模”的块状经济特色。当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期间,政府目标不明确,提出“企业摸索前进的路线”,加之温州当地块状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得温州企业家在选择行业时一直抱有从众心理。但改革开放之初,这一发展模式为企业赢得了丰厚的利润,政府也鼓励这些企业出口创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已无法获取超额利润,但这类中小企业企业存在着路径依赖的状况,习惯于已有的产业模式,不愿转型。这一形成原因在于路径依赖下,企业9/75是已有体制中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进一步的变革,形成对原有路径的依赖。本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不少企业在认为自身“基本无发展优势”的情况下仍然采取“维持为主”的策略。温州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使其在决策上存在盲目性。据调查,多数的中小企业没有大的战略规划,融资多是为了短期需要,例如用于原材料购买。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合理的渠道来了解自己所处的市场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行业协会、商会等不能提供相关的行业信息,协会和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仅限于“一年一次”的年会,协会的作用多限于下达上级的要求,无益于中小企业自身了解行业环境。2.有转型需求的企业分析。在调查中发现温州的中小企业是产品依赖性的经营模式,若市场整体的要素价格稳定,企业的经营状况尚可维持现状,但若要素价格普遍上涨,则企业可能面临经营困境。此时企业就必须考虑企业经营性转型,通过产品升级或行业转型来适应这种变化。根据本课题组的走访,温州企业转型的压力主要来自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