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断与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以“语言文字”为支点,实现“美丽转身”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断与反思《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情理交融的科普故事。文章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选取了冬、春、夏三个季节各具特色的景象,巧妙地把科学知识融合到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之中。备课之初,我不禁心生困惑:“科普故事”类的课文重点教什么?以科学知识为重点,容易上成科学课、劳动课,有“喧宾夺主”之嫌;以了解内容为重点,就会偏重阅读理解,落入内容分析的窠臼。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教学的方向和定位决定了教学的走向和形态。这是一个亟待明确、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反复思忖之后,我选择了后者。一、词串教学:有利于积极语汇的形成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和词串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言语学习的重要载体。但很多时候,词语教学变成了课堂的点缀,教师满足于会认会读,别无他求。如此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很难形成学生言语系统中的积极语汇(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这样的词语相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消极语汇。教师的任务就是“使消极语汇不断转换为学生言语系统中的积极语汇。”【教学片断】出示:种桃能手。(齐读)师:在课文当中,“种桃能手”指的是谁?生:王大伯。师:我们的汉字,往往一字多义,手在这里的意思是“人”。师(出示画面):升旗的解放军叔叔我们叫他——生:升旗手。师(出示画面):手擎火炬的,就是——生:火炬手。师(出示画面):蓄势待发的这位叔叔,我们叫他——生:赛车手。师:如果这位叔叔在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我们就可以称他——生:赛车高手。师:赛车水平高的人,我们叫他“赛车能手”。那“种桃能手”说的是——生:种桃水平高的人。【教学反思】以上环节的教学,由“种桃能手”入手,依次呈现了“升旗手”“火炬手”“赛车手”等画面,启发学生说出相应的称呼,进而引出“赛车能手”,再与“种桃能手”作比较,使学生在词串情境中,对“手”和“能手”的涵义及用法有了比较深刻的感知,也有利于学生积极语汇的形成。二、阅读教学:得意得言贵得法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满足于获取文本的意义,忽略了对文本语言的获取。学习一篇课文,相当于了解了一个故事,只记得文中的人或事,未曾留意形成文章的语言材料,是典型的“得意忘言”。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的“语文意识”,既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文本内容),又要关注怎样写的(话语形式),做到得意不忘言。让语文教学回归“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言语表达为重点,理解和表达并重”的学科本真上来,让学生既得意(理解思想内容),又得言(关注语言形式),贵得法(习得方法和能力)。【教学片断】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剪枝?生:“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师:把前面的象声词去掉,再读一读。生: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师:这样好不好?生:不好,不生动了。师:具体说说,为什么?生:没有“咔嚓、咔嚓”,就听不到剪枝的声音了。师:“咔嚓、咔嚓”准确地模拟了剪枝的声音,让我们如闻其声,这就叫绘声绘色。把它放回到句子中,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生齐读。师:既然去掉两个不行,那咱们去掉一个,保留一个。(出示“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生自由读,体会。师:行不行,为什么?生:剪掉了很多树枝,不能只一下。师:从哪里知道的?生:“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师:真会读书。联系语境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生:“剪刀挥舞”,说明他干得很熟练,不可能只剪了一下。师:真聪明,由此看来,王大伯真是名副其实的种桃能手呀!还有其它原因吗?(课堂上略显沉默。)师:比较一下,“咔嚓”和“咔嚓咔嚓”,读起来的感觉一样吗?生:“咔嚓咔嚓”比“咔嚓”好听。生:“咔嚓咔嚓”读起来很有节奏。师:真好,同学们读懂了语言的节奏美和音律美,很不简单。没想到,象声词里的学问还真不小,我们把这个词语积累下来。【教学反思】上述环节的教学,以象声词“咔嚓咔嚓”为抓手,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比较有无“咔嚓咔嚓”,以及“咔嚓”和“咔嚓咔嚓”的不同,使学生对象声词的作用和种桃能手的形象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悟,对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教师相机渗透了“比较阅读”“联系语境”等学习方法。三、写话教学:语境练笔重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当前,语文教学大多以“阅读理解”为主线,“表达运用”成了教学的软肋。其实,“表达能力”的形成是学习语文的难点,也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水准的主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得体、文从字顺,即语文能力强。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即语文能力弱。但在我们的语文课程中,大量的阅读活动挤压了“说”“写”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当今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是学生“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这些批评恰恰都集中在表达能力方面。【教学片断】师(出示图片):多么诱人的桃子呀!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赞叹。把这种感受带到句子里面,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指名读(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师:感情不够强烈,以“啊”开头的句子,最能表达心中的感受。再读这个字。连找三名学生读“啊!”师:就是这种感觉,带进去,读整句。生齐读。师:是啊,桃子成熟了,王大伯的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带上这种感受,再读。生齐读。师:一份汗水,一份收获,我们都为王大伯感到高兴。把这种心情读出来。生齐读。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在卡片上仿写句子。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啊,桃园里红云片片,!啊,桃子,真惹人喜爱!啊,王大伯真是名副其实的!啊,剪枝的学问!生写话。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师:同学们不但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掌握了这种句式的用法。这就是学以致用。【教学反思】“读写结合,以读代写,以写促读”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学生无病呻吟,所得有限。以上环节的教学,重点训练“啊”字句的用法,教师没有让学生不着边际的乱写,而是提供了相关的语境,为写话搭建了“脚手架”。学生在语境中练习,不仅掌握了句式的规律,而且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总结梳理,深化了理解,可谓一举多得。崔峦先生指出,要明确语文的性质,坚守语文的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由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向策略指导的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美丽转身”,多么富有诗意的愿景呀!那么,转身的支点是什么?或曰,以语言文字为支点,庶乎近矣。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